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学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关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百年”,学术界对其具体时限现点不一,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代表性观点:第一种,认为是指20世纪的百年和21世纪的百年;第二种,认为是指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本世纪中叶的百年,即从1945年到2050年左右;第三种,认为是指本世纪的一百年,即整个21世纪;第四种,认为是指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21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一百年;第五种,认为应以17世纪人类逐渐进入机械化社会和18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标志来看待这一问题,并据此提出“百年”的时间起止应为过去的“300年”或是“400年”。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看法在学术界更具代表性和影响力。这种观点认为,“百年”其实只是一种时间上的泛指,并非指某个具体时间(例如“一百年”),而是泛指一个较长的渐进的历史过程,这个历史过程,至少是近百年以上,也可能是几百年。有学者就谈到百年“可以是从1500年新航路开辟开始算起,到现在已经500多年了”。

-据董振瑞《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关于“百年未有之大交局”研究述评》等


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观点,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简要论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逻辑严密,史论结合)
2021-11-01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日喀则市南木林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国封建社会,每位专制君主虽然都力求“乾纲独揽”“事皆亲决”,但实际上他无法、 也不可能真正实现一人“独治”天下,必须“设官分职,体统相维,品式具备”。于是,在统治阶级内部就出现了一个权力分配的问题。政治学家萨孟武先生说:“吾国中央官制,秦汉以后,无时 不在变化之中,而其变化的特质则为天子的近臣转变为国家的大臣。天子畏帝权傍(旁)落, 惧大臣窃命,欲收其权为己有,常用近臣以压制大臣。历时既久,近臣便夺取了大臣的职权,因之大臣乃退处于备员的地位,而近臣却渐次变为大臣。近臣一旦演变为大臣,天子又欲剥夺其权,而更信任其他近臣。这样,由近巨而大臣,演变不已,而吾国中央官制遂日益复杂起来。”

——摘编自李渡《中国历代中枢权力机构沿革论略》

材料二 1911年12月25日,孙中山从国外抵达上海,当天的《民立报》称孙中山为“中国之救世主”,“先生归来,国基可定,新上海光复后一月,当以此日为最荣”。回国后,他立即投身于组建政府的活动,提出:“内阁制乃平时不使元首当政治之冲,故以总理对国会负责,断非此非常时代所宜。吾人不能对于唯一置信推举之人,而复设防制之法度。余亦不肯构诸人之意见,自居于神圣赘疣,以误革命之大计。”3月11日,尚未解职的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公布了经南京临时参议 院议决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其中规定立法权由参议院行使;参议院有咨请临时政府查办官 吏纳贿违法事件、弹劾临时大总统谋叛行为及国务员失职或违法行为等职权;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国务员受参议院弹劾后,临时大总统应免其职,但得交参议院复议一次;等等。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中枢权力机构沿革的特点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政权组织形式上孙中山主张的变化及其变化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封建政府与南京临时政府在中枢权力机构上的不同。
单选题-最优选择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3 . 1856~1880年,清政府分别编纂了不同时期的中外交涉档案资料汇编《筹办夷务始末》;1904年,清朝官员王彦威辑成光绪时期《筹办洋务始末记》,并未刊印;其子予以补辑,定名《清季外交史料》于1934年出版。上述资料汇编名称的变化深刻反映了
A.主权意识的明确B.夷洋观念的转变
C.中外交往的困境D.时代变迁的影响
2021-09-12更新 | 1863次组卷 | 13卷引用:西藏拉萨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4 . 1937年4月,天津北宁足球队赴日本参赛。比赛前,领队结合时局激励全队;比赛中,华侨和留日学生高呼爱国口号。北宁队迎战四支日本劲旅,获得全胜,归国后受到数万民众热烈欢迎;《大公报》予以连续报道,称“为中华争得无上光荣”。这能够说明
A.当时中国重视发展竞技体育事业B.体育比赛开启了国际交往的大门
C.国家综合实力影响体育竞技结果D.民族危机赋予体育更多精神内涵
2021-09-12更新 | 3384次组卷 | 29卷引用:西藏拉萨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下表所示为20世纪50~90年代中美苏日四国关系的演进,其反映了
时期关系
50-60年代中苏同盟对抗美日同盟
60-70年代中苏分裂并继续与美日抗衡
70-80年代中美、中日关系改善,同时抗苏
80-90年代中美、中日保持相对友好,中苏关系逐步正常化

A.国家利益的角逐影响着国际关系的变化B.意识形态的分歧主导了亚太地区的局势
C.远东太平洋地区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D.中美苏日四国决定了国际政治格局的走向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后期疫病发生频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在1580年、1639年出现两次延续多年的瘟疫。疫情出现后,明朝基本上都是向疫区派出医官对患者进行诊治,并散发相关的药剂,向灾民派发小额救济钱物,同时设坛做法事,期盼降神而祈福禳灾。有官员曾上疏说:“今之人皆知救荒,而不知救疫。”明朝防疫的消极反应在很大程度受“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等思想影响,认为瘟疫是天神“震怒”的表现,这种观念使人丧失了与疫病积极斗争的意志,另一方面政府的公共责任也趁机被推卸。瘟疫导致大量人口死亡,崇祯十六年(1643年),北京鼠疫流行,不到7个月时间,就造成了20万人死亡,蔓延势烈,形势惨重。

——据程杨《中国明清时期疫病时空分布规律的定量研究》

材料二   伦敦于14991665年发生多次严重鼠疫疫情。随着王权的加强和民族国家的形成,都铎王朝摆脱了中世纪消极无为的宗教防疫观念束缚,而以积极的姿态来处理防疫事务。为防控疫情,1518年伦敦市政当局号召患病家庭主动进行隔离,后来隔离措施在全国逐渐合法化和制度化。政府严禁疫区人员流动,以防止疫情扩散。政府积极加强疫区公共卫生建设,以消除疫病滋生条件。为确保法令有效实施,市政当局还专门任命几个临时委员会具体负责。在这些法令基础上,英国政府初步构建了国家公共卫生防疫体系,为防疫工作奠定了制度基础。1572年伊丽莎白女王签署法案,决定向全国征收“普通税”以建立济贫基金,来救助那些因为瘟疫、灾荒等突发灾难四处流浪的乞丐和流民。由于有政府救济,许多家庭愿意接受隔离,这使得英国的防疫工作有了坚实的群众基础。17世纪末期鼠疫逐渐从英国消退。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和英国政府防疫措施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防疫观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影响
(3)结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全球化时代人类防疫措施的认识
2021-07-08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拉萨市2021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21年,五四运动之后,在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社会危机空前深重的背景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2016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根据材料,围绕“共产党成立的影响”,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自拟论题,简要阐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代是江南市镇发展繁荣的时期。苏州常熟县的潢泾镇(即明代太仓的赵市)宋元时是大镇,明初因遭兵火闾里为嘘,但到明成化年间又恢复成市。进入清朝以后,在它的周围又涌现出一批小市镇。如镇西南七里有乾隆末年成市的归家庄,镇东南九里有乾隆中兴起的时思庵镇,镇西北十里有陆河镇,西北十二里有横塘市。

市镇发展较快的松江、嘉定、太仓一带,是棉花的产地,棉纺织业发达又靠近沿海,利于海上贸易,是商品经济发达的地区。吴江的河里、平望,湖州的南浔,都是著名的水乡市镇。这些市镇有的以经营手工业为主,有的以某些行业著称,有的是农副产品的交易市场或产地等。随着市镇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达,明中叶以后,在经济作物和水陆交通发达的地区,先后出现了一批著名的工商业市镇。如苏州的盛泽、平望、唯亭,嘉定的南翔、诸翟,湖州的南浔、乌镇等地。这些市镇人烟稠密,街道繁盛,市场繁荣,手工业、商业都很发达,且为各地商贾所集,进行大宗交易。

——何荣昌《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发展》

材料二  英国西北部工商业城市的兴起,吸引了大量人口,形成了新的人口中心。1801--1831年,伯明翰、曼彻斯特、利物浦等城市的人口增加了两倍多。1851年,英国城市人口已占人口全国总人口的52%.年轻人纷纷外出求职,自由择偶组成小家庭的现象剧增,社会生活发生巨变。机械化生产使工人的一部分体力消耗和技能的运用被机器所代替,使工人的劳动失去了独立的性质,成为了机器的附庸,同时也使得资本家可以利用女工和童工来排挤成年男工,从而压低工资。使用机器进行生产又成为资本家增加工人劳动强度和延长劳动时间的有力手段,它甚至突破了起码的道德标准和人的生理承受限度。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江南市镇发展的原因及其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上半期城市发展过程中英国社会发生的变化。请结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城市化的认识。
9 . 有学者研究发现,中国古代地方官员的名称有些听起来不像常设官员,其名称往往带有动词。比如刺史,“刺”即刺探,其本意为临时派出,后演变为州牧;比如行省长官“行中书省事”,意指临时行使中央特派之事,后变成固定的地方官;比如巡抚,意指代皇帝巡行地方,后巡行变为常设。这表明
A.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具有较大随意性B.巡行监察是中国古代地方官员主要职责
C.王朝政府注重强化地方治理与中央集权D.加强专制主义统治是王朝政府重要手段
2021-05-14更新 | 2230次组卷 | 29卷引用:西藏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10 . 下表是近代中国革命观念的嬗变表
派别革命团体道德标准对路易十六的评价理想政体
早期维新派皇帝仁义仁义之君君民共主制度、三代之制
立宪派皇帝、民众仁义、民权、平等、民族、独立仁义之君君民共主制度、三代之制
革命派民众平等、独立、自由、民权非仁义之君民主共和制

从表中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观念变化,可以看出
A.革命派的主张比较符合卢梭的政治学说B.其中立宪派比维新派更倾向于革命
C.均以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为指导思想D.因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程度而有所不同
2021-05-01更新 | 80次组卷 | 2卷引用:西藏拉萨市拉萨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第七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