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学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总理衙门内设英国股、法国股、俄国股、美国股、海防股、同文馆、总税务司以及上海、天津的南北洋大臣,是古所未有的机构,且承担着古所未有的业务。这些机构的设置说明
A.清廷外交已向近代化转变B.清政府的决策权发生了转移
C.清廷被迫选择了资本主义D.清政府的统治思想完全改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重视监察机构的设置,将之置于与行政机构并列的位置。在历史演进中,监察机构的体系越来越严密,相对于行政机构的独立性也越来越强。历代政府重视监察法规建设,坚持依法监察,监察法规逐步完善。监察机构职权涉及察德、察政、察能。同时,为防止地方分离,整肃吏治,历代统治者都重视中央对地方的监察。监察以常驻为主要形式,并辅以不定期的或定期的巡按制。此外,监察御史作为风纪之官,品秩虽低,权势却十分显赫,甚至享有“便宜从事”和“风闻奏事”的特权。但是,监察机关的独立是相对的,其监察功能的发挥受到皇权的极大制约。

——摘编自林志强、张旭日《中国古代行政监察制度特征研究》

材料二   监察官是罗马共和国时期比较特殊的官职,其产生、职权伴随着平民和贵族的长期斗争。随着共和国历史的发展,监察官基于实践的需要,其权力不断扩大,从最初的人口和财产调查权,到后来的公民道德监督权,再发展到元老遴选权,监察官的地位日益神圣和显赫。由此看出,监察官的权力扩张恰好对其他官员起着很大的制衡作用,从而推动着古罗马共和宪政的平衡与发展。

——摘编自连佳《浅议古罗马共和宪政下监察官制度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与古罗马监察制度的不同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古代中国与古罗马监察制度特点形成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念尔国僻居荒远,间隔重瀛,于天朝体制原未谙悉。是以命大臣等向使臣等详加开导,遣令回国……尔国王或误听尔臣下之言,任从夷商将货船驶至浙江、天津地方,欲求上岸交易,天朝法制森严,各处守土文武恪遵功令,尔国船只到彼……定当立时驱逐出洋,未免尔国夷商徒劳往返,勿谓言之不豫也!

——《清高宗实录》卷14351793年乾隆帝答复英国马嘎尔尼使团通商请求的上谕)

材料二   钦差大臣耆英代表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后,于184411月奏称:“夷情变幻多端,非出一致,其所以抚靖羁縻之法,亦不得不移步换形。固在格之以诚,尤须驭之以术,……有加以款接方可生其欣感者,并有付之包荒(包容)不必深与计较方能于事有济者。”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中国坚持国家关系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推进以协调、合作、稳定为基调的中美关系,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深入发展,中欧积极打造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加强同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关系,深化同非洲、拉美等地区国家的合作。中国已与世界上110个国家和地区组织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其中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达到60对,在世界上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和立体化的全球伙伴关系网。

——《新中国外交70年的历史性成就与基本经验》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乾隆帝时期对外政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原因。
(2)由材料二可知,当时清朝部分官员的对外态度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对外态度的形成原因。
(3)请根据材料三概括新中国外交发展的特点;依据上述全部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示。
2021-05-07更新 | 63次组卷 | 2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私学传统发端于先秦。那时,诸子百家各树一帜,为了宣传其学说主张,不仅收徒讲学,而且也聚徒论政……自孔子创立儒家学派,把“有教无类”作为一项准则推广后,私学作为中国古代教育的重要形式,延续了整整两千年。特别是从宋代开始,各种形式的私学遍地开花,大批知识分子热心于社会教化的推导工作,在教育平民化普及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弥补了官学的不足。私人办学反映了私学的发达对我国文化教育发展的重大意义。中国传统教育理论十分发达,多数来自于私学的积累和实践。

——摘编自徐庆全《中国古代书院》、张雪蓉《新中国成立60年来民办教育发展的历史变迁与反思》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教育部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改革旧教育的课程、教材、教学方法和制度,对旧教育包括私立学校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1952年教育部发文,决定自1952年下半年至1954年,将全国私立中小学全部由政府接管、由国家统一办理,改为公办……民办教育在中国土地上消失。……以1982年《宪法》对民办教育合法性的确定、1985年中共中央发文决定鼓励社会力量办学、1987年国务院发文第一次明确民办教育的性质和地位为标志,民办教育迈入全面复苏和规范管理的阶段。到1991年,仅民办高校(非学历)达到450所。19929月以后,随着国家出台一系列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的文件,积极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兴办各类教育,民办教育开始进入活跃发展和加速发展阶段。

——摘编自张雪蓉《新中国成立60年来民办教育发展的历史变迁与反思》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指出中国古代私学教育的核心内容及其办学意义。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概括20世纪50年代、80年代、90年代我国民办教育的特点,指出呈现不同特点的主要背景。
2021-04-28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2021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反映的是17901910年美国城市人口数与总人口数的变化情况。

年份总人口数(千人)城市人口数(千人)城市化水平(%)
179039292025.1
181072405257.3
18301286611278.8
185023192354415.3
187039818990225.7
1890629482210635.1
1910919724199945.7

——据李仲生《美国的人口增长、分布与城市化》整理


从上表中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说明。(要求:观点准确,史论结合)
2021-04-27更新 | 208次组卷 | 2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对下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中国”一词最早出现于西周初年青铜器“何尊”。何尊的铭文记述的是周成王继承周武王遗志,营建成周(今河南洛阳)之事。其中有“宅兹中国,自兹义民”句。
大约成书于公元前5世纪的《尚书》在《梓材》篇中也记述了周成王继承周武王遗志,营建成周之事。文中有“皇天既付中国民越厥疆土于先王”句,这是“中国”一词最早出现在文献中。
A.“何尊”是实物史料,《尚书·梓材》是文献史料B.《尚书·梓材》记录的比“何尊”更详细准确
C.二者记录产生于同一时期D.“中国”特指西周王室的成周洛阳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英国西北部大工商业城市的兴起,吸引了大量人口,形成了新的人口中心。1801~1831年,伯明翰、曼彻斯特、利物浦等城市的人口增加了两倍多。1851年,英国城市人口已占全国总人口的52%。年轻人纷纷外出求职,自由择偶组成小家庭的现象剧增,社会生活发生巨变。机械化生产使工人的一部分体力消耗和技能的运用被机器所代替,使工人的劳动失去了独立的性质,成为机器的附庸,同时也使得资本家可以利用女工和童工来排挤成年男工,从而压低工资。使用机器进行生产又成为资本家增加工人劳动强度和延长劳动时间的有力手段,它甚至突破了起码的道德标准和人的生理承受限度。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城市的外观和格局、城市生活的内涵、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关系等,都发生了令人惊奇的迅速改变城市化过程中,许多农民进城务工;进入大学的农民子女毕业后,许多人在城市找到了新的取业;由于农业生产所需劳动力减少,第二、三产业则逐步发展,农村人口也有向乡镇、县市和区域性中心城市转移的趋势。因而,中小城市和区域性中心城市逐步发展起来。当前,北京、上海等城市还有向世界城市发展的趋势。在全国范围内,从北到南还形成了环渤海经济圈、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珠江三角洲经济圈。这些经济圆实际上也是一个城市群。从历史的角度看,这种城市化对应着中国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的过渡。

——摘编自王鸿生《中国城市发展的四个阶段和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上半期英国城市社会发生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近代英国相比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的特点,并说明其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