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学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朝统治者重视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对于治理国家的作用,在立国之初便制定了“兴文教,崇经术,以开太平”的文教政策。他们把程朱理学作为办学的指导思想。在中央和地方,广泛设立各类学校。顺治、康熙、雍正、乾隆时期,学校教育得到了恢复和较大发展,至乾隆年间达到全盛。清朝统治者采取各种措施,制定种种学规,加强对学校的管理与控制,书院经过曲折发展,逐渐成为了准备科举考试的场所。在官学教育发展的同时,社会上涌现出实学教育思想,黄宗羲、王夫之等人抨击传统教育,提出了“公其是非于学校”、经世致用等观念

材料二   鸦片战争的失败结局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暴露了中西文化差距的严重事实。预中国传统教育必然要面临和应对来自西方的挑战。太平天国为主体的农民革命运动,否定儒学的独尊地位,提出了普及平等教育的向往。以魏源为代表的一些开明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喊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在向西方学习过程中起到了思想先导作用。教会学校的建立、洋务教育事业的发展,使西方的教育、科技、实业、外交、军事等内容逐渐落户中国。

——材料一二摘编自孙培青《中国教育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前期教育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中期中国教育的发展趋势并分析其影响。
2022-02-16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百年来,中国人追求社会主义的历程中,闪耀着光荣和梦想,也充满着奋斗和牺牲。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和英雄的中国人民从未退却、从未动摇。202166日和67日,新华网连续发文《宣言: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和《宣言: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


评析新华网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知识,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结论不重复材料中的观点)
2022-02-16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历史试题
3 . 1906年,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演说中提到:“将来中华民国宪法,必要设独立机关,专掌考试权。大小官吏必须考试”。其意在
A.提高民国官员的素质B.鼓舞革命斗争的士气
C.革除科举取士的流弊D.借鉴西方的文官制度
2022-02-16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末清初,持续数十年的长期战乱造成了四川人口的锐减。战乱之中,瘟疫流行,内江瘟疫大作,人皆徙散,数百里无烟。加上饥馑频仍,大早大饥大疫,人自相食,存者万分之一。清初四川人口的锐减,不但造成了四川经济文化惊人的萧条,给四川居民的心理上造成极大的压力,而且对于清政府来说,也是极为不利的。四川历来是天府之国,为全国重要的产粮区,是中央政府赋税收入的主要来源区之一,同时四川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为历代必争、必守之地。清前期大规模的移民实川运动,揭幕于康熙年间,一直持续到乾隆时期,长达1个世纪。移民入川的人口,据统计,仅以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的四川总人口为基数,直接入川的移民就达100多万人,大大超过了四川的土著人口。

——摘编自赖悦《清代移民与四川经济文化的变迁》

材料二   1862年美国国会通过《宅地法》,规定凡年满21岁的美国公民或宣布愿做美国公民的人,只需交纳10美元手续费就可获得不超过160英亩的土地。在开发西部中,美国首先大力发展铁路,先后修成5条平行的东西大干线和若干南北干线。到1890年,美国已拥有全世界铁路总里程的三分之一,铁路线将全美各州的主要城市乡村联结起来。美国东北部和五大湖地区的征税就高于南部、西部和山地诸州等经济落后地区,为鼓励资本向欠发达地区流动,联邦政府扩大州和地方政府的税收豁免权。联邦政府还实行灵活的金融,援助欠发达地区的资金首先投向教育和培训事业,联邦政府的教育支出主要拨给欠发达地区。20世纪60年代后,美国政府加强了对西部开发的管理工作,先后成立了地区再开发署和经济开发署等专门机构,并颁布了一系列重要法律文件,这些法律使落后地区的援助和开发有了稳定可靠的保障。

——摘编自张深溪《美国开发西部的经验教训和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前期大规模的移民实川运动发生的历史背景。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前期大规模移民实体运动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开发西部采取的主要措施。
2022-01-08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第二中学2022届高三模拟卷(五)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今天,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撼动我们伟大祖国的地位,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以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政治、外交、经济、思想等某一方面的成就提炼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2021-12-19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学情调研历史试题
6 . 自古以来,中国都比较重视扶贫工作,不同时期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中叶以后,内忧外患下的清政府无法救助贫民和灾民,以士绅富民为主的民间救助日趋活跃,作用越来越大。如光绪初年的“丁戌奇荒”,浙商胡光墉在陕西等省筹捐白银近9万两;经元善等成立“上海公济同人会”募捐善款。……1902年北京一些富商创立“工艺局”,向城镇贫民教授凿井、铁工、玻璃制造、工业纺织等技艺,以工代赈。此后,各地纷纷仿效,救助从乡村向城镇延伸。同时,许多人开始研习西方社会救助思想,赵元益的《备荒说》就是典型,他阐述了救助从传统的“养民”转变为“教民”的必要。

——据陈桦《中国社会救助活动的近代转型》

材料二   消除绝对贫困、实现共同富裕,一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追求。经过70年的探索实践,我国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扶贫道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中国扶贫主要是用给钱、给物等传统救济方式。这种方式虽可救急,但不能实现真正脱贫。于是,开发式扶贫取而代之,成为扶贫的一项基本方针。这一方针把发展作为脱贫的根本途径,注重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仅要使人摆脱贫困,还要使人提高发展能力,融入社会。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的扶贫战略,都与国家发展水平相适应,因时制宜。新中国成立初期,扶贫对象主要是农村无法维生者。改革开放以来,扶贫对象逐渐从绝对贫困人口向低收入人口覆盖。在目标瞄准上,先是贫困区域,后是贫困县,再到贫困村,再到户到人。扶贫任务从解决农村温饱转为巩固温饱,再到脱贫致富。产业扶贫、科技扶贫、金融扶贫、教育扶贫、新型乡村旅游扶贫等等,多种多样的扶贫方式有力推动了农民脱贫,对其他发展中国家也有借鉴意义。

——摘编自郝志景《新中国70年的扶贫工作:历史演变、基本特征和前景展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贫困救助的变化并简析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扶贫工作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历史意义。
2021-11-23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7 . 下表是《后汉书》列传所记载人物的家庭背景。据此可推断,这一时期
因政治活动而闻名的人物(所占比例)
官员的儿子或孙子88(35%)
名门望族48(19%)
社会地位低下或贫困者9(4%)
无记录可查者107(42%)
A.存在阶层固化的趋向B.名门子弟素质较高
C.察举制已经遭到破坏D.世家大族把持朝政
8 . 代长度,指的是孕育下一代所需要的时间长度,一般18—24年为一个新的世代;代际一般指的是代际关系或代际效应,代际形成的背后是社会、历史、文化等诸多因素演变的合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建国后中国代际划分的研究

代际名称出生年代代际特征
心理心理
“文革”一代
50后)
19501959思想保守传统,尊崇传统文化。吃苦耐劳,怀旧,对价格敏感度高,购买力低下。
“改革开放”一代
60后)
19601969劳动思想根深蒂固,寄厚望予下一代。低调、务实、社会责任感极强,对新产品的接受度不高。
“转型”一代
70后)
19701979注重理想,渴望成功。经历贫穷,务实、创造,消费注重性价比。
“计划生育”一代
80后)
19801989崇尚个性,有责任心,积极向上。注重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做事执着,追求自由平等,对价格敏感度不高。
“新新人类”一代
90后)
19901999以自我为中心,思维早熟,个性张扬。兴趣广泛,学习力强,依赖网络,对价格敏感度低,易接受新事物。

——摘编自孟莹《有关“代”划分问题的相关研究》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两代或两代以上的相关信息,运用唯物史观进行阐释,题目自拟。(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医学赖以建立的理论基础是:五行学说,藏象学说,气血学说,经络学说,病因与发病学说,病机学说和防病学说。在整体系统观和辩证论治主旨的指导下,在对疾病的现状进行周密分析的基础上,确立一套比较完整和系统的治则,包括治病求本、扶正祛邪、调摄阴阳、调整脏腑功能、调整气血关系和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六个方面,用以指导具体的治法、处方、用药。治则是指导疾病治疗的总则;治法则是治则的具体化,是治疗疾病的具体方法,如汗法、吐法、下法、和法、温法、清法、补法、消法等等。而治法中的益气法、养血法、温阳法、滋阴法都属于在扶正总则下的具体治法;治法中的汗法、吐法、下法、逐水法等,都属于祛邪总则下的具体治法。

——摘编自宋定国《国学探疑》

材料二 古希腊的医学和生物学联系在一起,他们通过解剖来认识人体结构以及生物发育过程。或许是在古希腊医学家、哲学家恩培多克勒的思想理论影响下,希波克拉底学派采用了四体液说:黏液、血液、黄胆和黑胆,它们是“宇宙四种元素或四根,即火、空气、水和土在身体内的表现,每种体液对应着热、干、寒和湿四种基本属性。他还强调仔细观察症状是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检查身体、体态、呼吸、睡眠、尿、大便、痰以及病人是否咳嗽、打喷嚏,是否有气胀和器官损伤等。治疗不仅包括食疗,而且包括洗浴和按摩,还有许多草药,包括催吐药和祛痰药。不过,希波克拉底最著名的可能是他的学派采用医誓。医誓的主要内容是永远把病人放在第一位。医誓非常详细地明确了医生和患者之间的保密关系,它在历史上为医生赢得了很高的地位。

——摘编自彼得沃森《思想史.从火到弗洛伊德》

材料三1850年后,合信翻译出版了《全体新论》《西医略论》《内科新说》《妇婴新说》等著作。郑观应在《盛世危言·医道》中较全面地比较中西医,认为西方医学在关于人体脏腑器官的认识、诊断手法、药物炮制、外科器械等方面都胜于中医。李鸿章指出:“倘学者合中西之说而会其通以造于至精极微之境,与医学岂曰小补!”梁启超此时认为发展医学是变革图强、追求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西医者增多,学习西医的民间组织和报刊杂志在许多地方纷纷出现。

——摘编自王勇《西方医学在近代中国的传播》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国古代医学与古希腊医学的相同点。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西医传播的发展情况,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优秀医者应具备的素养。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周建立后,逐步形成了以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军事安全和社会安全为核心的国家安全思想。其中,政治安全又被放在最为核心的位置,具体内容包括“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借助国民对天神和祖先的信仰强化政治势力、构建礼乐制度以明确等级秩序等。据《周礼天宫》所说,周王朝“以九职任万民”,其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三农”,可见当时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西周时期还未实现国家“大一统”,各地军事上冲突不断,周王从制定军事礼仪、统筹部署国家军事力量等方面形成相应的军事安全思想。为维护西周社会安全,周人形成以神权政治和社会伦常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并进一步围绕阴阳和谐观念构建出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打造了中国古代理想社会的思想底框。

——摘编自辛文、韩鹏杰《国家安全学理论视角下的西周国家安全思想研究》等

材料二   鸦片战争以后,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威胁下,中国传统的国家安全思想逐步发生嬗变。近代启蒙思想家和开明官员们开始“开眼看世界”,主张欲救亡图存必须先了解并学习西方。自此,中国开始谋求在近代国际关系体系下与世界进行正常的交往和互动。同时,有识之士对发展的认识逐渐超越了传统“以农为本”思想的局囿,注意吸收西方商业文明的成功经验。近代著名思想家郑观应曾指出:“各国并兼,各图利己,藉商以强国,藉兵以卫商。”19世纪中后期,在新疆阿古柏“政权”作乱及日本入侵台湾的陆海紧张局势之下,出现“海防”与“塞防”之辩。以左宗棠为代表的“塞防”派与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海防”派各陈利害,清廷最终采纳了左宗棠提出“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的建议。但是,这种折中方案并未从根本上解决近代中国国家安全战略资源匮乏的问题,甚至间接导致了后来甲午战争中塞防与海防皆失的尴尬局面。

——摘编自王熙《四个维度看近代中国国家安全战略思想的嬗变》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周时期国家安全思想的特点和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与西周相比,近代国家安全思想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