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9 道试题
1 . 商鞅是中国历史上提出和实践“法无等级”的第一人,他提出“法无等级,法不阿贵,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这表明商鞅主张
A.重罪重刑B.奖励耕战C.重农抑商D.以法治国
3 . 韩非认为,道”和“法”才是治理国家的好方法,那些明君都是让百姓用“道”来端正自己,这样他就能不费力地将国家治理得很好,说明“道”是治国的常规,“法”是立国的根本。这一思想反映出
A.集权思想成为时代潮流B.思想流派呈现相互借鉴特征
C.德治思想融入法家体系D.治理国家之根本在于得民心
2021-10-14更新 | 507次组卷 | 3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第八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模拟调研(五)文综历史试题
4 . 战国时期,孟子提倡“德治”“仁政”,墨子倡导“非攻”“尚贤”,庄子提出“无为而治”,韩非主张法、术、势三者相结合。他们共同的着眼点在于
A.谋划政治统治策略B.顺应时代变革潮流
C.创建全新思想体系D.争夺最高思想阵地
2021-09-26更新 | 320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安顺市第三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阶段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士”在西周时期指代贵族中的最后一个等级,其来源主要是分封,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士”成为知识分子的代称,其来源有庶民中的优秀者,也有落魄的贵族,导致“士”阶层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宗法分封制崩溃B.学在官府被打破C.铁犁牛耕的使用D.选官制度的变革
6 . 《系辞传》中的“天下--致面百虑,殊途而同归”与《中庸》里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体现了
A.“百家争鸣”格局B.思想领域呈现融合统一趋势
C.“天下合归于儒”D.世间万物发展中的相生相克
7 . 荀子曰:凡兼人(让人服从)者有三术,有以德兼人者,有以力兼人者,有以富兼人者。……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古今一也。这表明荀子
A.主张以德服人B.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
C.提倡法制D.主张兼爱,非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周游列国,宣扬德治;孟子游说诸侯,推行仁政;墨子聚众讲学,抨击暴政;韩非著书立说,开创法家;孙武远涉吴国,大展治军之才。这些信息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A.社会大变革的时代B.分裂中孕育统一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构建平等的社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韩非子·有度》中,主张“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这一主张
A.体现了法律至高无上B.确立了专制集权政体
C.避免了权力的滥用D.体现了法治公正理念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战国末年思想家荀子提出“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的理念,指出:“君者,国之隆也;父者,家之隆也。隆一而治,二而乱,自古及今,未有二隆争重而能长久者”。荀子的这一思想
A.成为秦朝统一的理论基础B.带有天人感应的色彩
C.有助于巩固儒学正统地位D.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
2021-05-28更新 | 848次组卷 | 8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五校2022届高三联考(六)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