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4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各种思想相互激荡,是中华文化圈的集中创制时期,其主流文化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圈分布图

——摘自冯天瑜、杨华《中国文化史》

材料二: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培育出和形成的基本思想理念,如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借鉴。

——摘编自《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春秋战国时期中华文化圈的特点。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齐鲁文化圈的主流思想理念并对其进行阐释。
2022-11-05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墨子通过“当此之时,世不渝而民不变……存乎桀纣而天下乱,存乎汤武而天下治”的史实论证了国家兴衰治乱与天命无关,并提出“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死”的主张。墨子的这一思想(     
A.否定了宗教神学理念B.体现了其节用尚贤的治国观念
C.具有一定的人文色彩D.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
5 . 孟子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墨子认为“不义不处,非理不行,务兴天下之利,曲直周旋(注:各种举动),利则止”。韩非子认为…‘义者,君臣上下之事也,父子贵贱之差也'‘利之所在,民归之'”。这反映出(     
A.诸子百家的义利观趋同B.尚“义”成为时代潮流
C.社会义利矛盾引发关注D.新的阶级对立日益凸显
6 . 战国时期,孟子提出要“制民之产”;墨子提出统治者要采取措施使“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管子也强调“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这表明当时(     
A.儒家民本思想成为主流B.各学派思想逐渐融合
C.富民利民观念得到重视D.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
2022-10-25更新 | 555次组卷 | 23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的学者对各种思想主流进行整理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     
A.儒道墨法B.墨儒法道C.法儒道墨D.道法墨儒
2022-10-25更新 | 370次组卷 | 172卷引用:2011-2012学年陕西省西安市华清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
8 . 梁启超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中指出:“周既不纲,权利四散,游士学者各称其道,其所以得以横行天下,不容于一国则去而之他而已……在一大夫之位,则一君不能独畜,一国不能独容。”这揭示出春秋战国时期(     
A.社会控制松弛B.诸侯国对人才争夺激烈
C.士人崇尚游学D.礼崩乐坏社会秩序混乱
9 .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思潮中,儒家的“大同”,墨家的“尚同”,道家的“小国寡民”和法家的“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等对未来社会的构想,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这反映出当时(     
A.分封制下权力格局彻底瓦解B.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诉求
C.文化发展具有开放性的特征D.士人具有经世济民的情怀
2022-10-21更新 | 969次组卷 | 22卷引用:陕西省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孟子有言:“诸侯有行(周)文王之政者,七年之内,必为政于天下。”韩非却针锋相对地指出,“故(周)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并认为“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两人的言论实质上体现了(     
A.无为与有为之争B.王道与霸道之争
C.民主与专制之争D.复古与革新之争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