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主要思想与言论大多见于弟子记录编写的《论语》一书。下列观点属于孔子思想的是(     
A.“为政以德”B.“道法自然”C.“兼爱”“非攻”D.“国不法古”
2 . 对于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的其中一个学派,《诸子》论曰:“茅屋采椽,是以贵俭;……选士大射,是以上贤;……顺四时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视天下,是以上同。”下列项中,属于该“学派”主张的是(     
A.“隆礼至法则国有常,尚贤使能则民知方”
B.“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法不阿贵”
C.“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
D.“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22-23高一下·全国·假期作业
填空题 | 较易(0.85) |
4 . 百家争鸣
(1)内涵:士人从各自代表的阶级阶层集团利益出发,各自提出对政治、社会乃至宇宙万物的看法,彼此____,形成百家争鸣局面。
(2)代表①儒家:战国代表人物为孟子和荀子。孟子认为人性善,提倡“仁政”;荀子认为人性恶,主张隆礼重法。②道家:代表是____,崇尚逍遥自由。③墨家:代表人物是墨子,代表下层平民利益。提倡节俭,主张“兼爱”“非攻”“尚贤”。④法家:韩非子主张以法为工具管理国家,控制人民,体现了中央集权的政治思想。⑤阴阳家:以邹衍为代表,提出“相生相胜”理论。
(3)影响①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化在思想领域内的反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②不仅为新兴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思想理论基础,而且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影响十分深远。
2023-06-07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暑假自学课】2023年新高一历史暑假精品课(中外历史纲要上)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庄子·天下》说:“《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其数散于天下而设于中国者,百家之学时或称而道之。”这(     
A.促进了政治统一B.维系了“学在官府”的局面
C.冲击了贵族政治D.导致了各诸侯国之间的矛盾
2023-06-03更新 | 319次组卷 | 4卷引用:第2课·春秋战国的纷争与变革之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课堂例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农业发展


材料二 根据《汉书》记载:周朝分封的诸侯国大约有“千八百国”。到春秋时期,还剩140多个诸侯国;到战国初期,就只剩下十几个诸侯国了。

材料三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说明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一现象对周王朝的统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中诸侯国数量不断减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请用“一分为二”的唯物史观简要评述这一变化。
(3)材料三这些学派“互相辩论”的目的是什么?并说明其历史意义?
(4)材料三中的局面形成与材料一、二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7 . 《汉书·艺文志》推测儒家是出于司徒之官,道家是出于史官,法家是出于理官,墨家是出于清庙之守,阴阳家是出于历法之官,从而把诸子学说和各个王官一一对应。这可以用来说明(     
A.儒家学说地位居于首位B.先秦的天文历法成就突出
C.商周王官之学内容丰富D.诸子之学受王官之学影响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学说简表(部分)

学派

代表人物

基本观点

儒家

孔子

礼、为政以德、有教无类

孟子

人性善、仁政

荀子

①_________

墨家

墨子

兼爱、非攻、尚贤

法家

②_________

以法治国、中央集权

③_________

老子

道是万物之原、道法自然、朴素辩证法、无为而治

庄子

崇尚逍遥自由

阴阳家

邹衍

五行“相生相胜”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二   从北宋中期起,一批学者掀起了儒学复兴运动。他们力图挖掘儒家经书的思想内涵,强调学术为现实服务,特别是希望充分发挥儒学在强化社会伦理道德秩序、树立基本价值观方面的作用。其代表人物是北宋的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的朱熹,因此这一学派也被称为“程朱理学”。理学家认为“理”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也称“天理”。人生的目标,应当是“存天理,灭人欲”,即通过道德修养克服过度的欲望,最终实现对“天理”的充分体验,从而达到“圣人”的精神境界。从南宋后期起,程朱理学受到官方尊崇。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三   汉武帝即位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魏晋隋唐时期佛教盛行,道教在民间广为流传,传统儒学受到挑战。两宋时期,一种新的儒学体系一程朱理学形成。它在吸收佛教和道教学说的基础上,极大地深化了传统儒学,进一步巩固和凸显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体地位。明清之际,以个性解放为核心,反映社会需要的早期启蒙思潮悄然滋长。进步思想家批判宋明理学,倡导求实精神,开创出思想活跃的新局面。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必修3》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完成表格内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两宋时期儒家思想发生了怎样的新变化。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特点。
9 .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为某一新兴的阶级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这一阶级是(     
A.奴隶主阶级B.地主阶级C.资产阶级D.农民阶级
10 .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由魏人秦向秦孝公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这反映出商鞅的思想属于(     
A.道家B.法家C.儒家D.墨家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