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智库”,又称智囊团、思想库等。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执政卿和君子(士)是构成“智库”群体的典型代表,到战国时期则主要包括卿大夫的家臣(稷下之臣)、出身于民间的游说之士和民间教育群体等。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当时(       
A.礼崩乐坏的时代景象B.变法改革的社会风潮
C.诸侯争霸的政治现实D.学术下移的社会趋向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墨子批评当时的不良社会风时说:“为人君者之不惠也,臣者之不忠也。父者之不慈也,子者之不孝也,此又大卜之大害也。”韩非子认为:“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大,一者顺则天下治,二者逆则天下乱。”可见,两人都(     
A.得到统治者的支持B.吸收儒学三纲五常理论
C.强调社会伦理秩序D.主张重建西周礼乐秩序
3 . “顺从道的关键在于抛弃志向,避开荣誉和责任,在沉思冥想中回归大自然。理想的臣民有粗大的骨骼、强壮的肌肉和空空如也的脑袋;而理想的统治者则是清心寡欲地治理人民。”下列言论中,能够体现该学派思想的是(     
A.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B.官无常贵,民无终贱
C.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D.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墨子把治国安邦视为最高目标,以匡救时弊、兴国安民为己任,以兼爱为最高理想,以反对不义战争为手段,广收门徒,著书立说,积极奔走周旋于列国之间,谋求国与国之间的和平相处。这表明墨子(       
A.主张构建王道乐土B.积极救世济民
C.提倡建立新政治制度D.与儒家理想一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春秋战国时期,“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其言虽殊,譬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这反映出此时(     
A.私学兴盛促进文化传承B.君主专制成为学术共识
C.百家争鸣服务现实政治D.社会动荡推动华夏认同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周前半期称为春秋,公元前475年以后即战国时期。……春秋时期的社会状况较西周发生了很大变化。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动,同样也表现在学术文化领域。各国君主出于政治需要,对各家学派基本上能采取较为公允的态度,由此形成了“百家争鸣”局面。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士人周游列国,颇受重用。他们的活跃推动了学术文化的繁荣,当时出现众多学说、学派,各自提出对政治、社会乃至宇宙万物的看法,彼此论战辩驳。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外历史纲要》(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战国时期儒家学派和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百家争鸣的影响。
7 . 孔子主张重人事而远“天道”,孟子提倡“济天下”,董仲舒强调“圣人之为天下者,兴利也”,降至宋明,理学家们把提倡“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大学》抬到了“四书”的地位。这说明儒家思想(     
A.注重社会伦理道德教育B.致力于维护封建君主统治
C.强调个人社会责任担当D.追求天人合一的价值观念
2023-07-03更新 | 320次组卷 | 2卷引用:组卷网·期中复习-纲要上 高频选择题50题专训
8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丰富多彩的内容,是中华民族不断前行最深层、最持久的力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表为春秋战国时期部分思想家的政治主张   

思想家   
老子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墨子天下之欲同一天下之义也,是故选择贤者,立为天子。天子以其知力为未足独治天下,是以选择其次,立为三公。三公又以其知力为未足独左右天子也,是以分国建诸侯。
荀子故尚贤使能,则主尊下安;贵贱有等,则令行而不流;亲疏有分,则施行而不悖;长幼有序,则事业捷成而有所休。”

材料二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70


(1)材料一中三则史料分别是哪些学派的思想主张?它们围绕什么问题而展开?结合所学概括百家争鸣在我国思想史上的地位及对当时和后世所产生的历史影响。
(2)说出材料二的作者,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理”的内涵,从思想文化嬗变角度简析理学兴起的背景及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战国时期,各国统治者出于争霸需要,争相招揽人才。士人周游列国,颇受重用,他们的活跃推动了学术文化的繁荣。众多学派各自提出对政治乃至宇宙的看法,彼此论战辩驳,形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这种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儒家思想成为统治思想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D.科举选官制度的确立
2023-06-23更新 | 254次组卷 | 16卷引用:第2课·春秋战国的纷争与变革之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课堂例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