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6 道试题
1 . 战国的法家思想
(1)法家思想主张富国强兵、依法治国、____,适应了春秋战国时期____的社会现实,受到各个诸侯国统治者的推崇。
(2)秦朝推崇____思想,二世而亡,引发了人们对法家思想的反思。
2023-09-07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历史纲要上新课同步-第一单元单元整合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   伴随着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和经济大变动,王官之学的退场,私学的兴起,最终造就了诸子百家争鸣的兴盛局面。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等著《中华文明史》


【探究】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
2023-09-07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历史纲要上新课同步-第2课学习讲义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是以传相仿效,后生师之,遂相吞灭,并大兼小,暴师经岁,流血满野。父子不相亲,兄弟不相安,夫妇离散,莫保其命,泯然道德绝矣。晚世益甚,万乘之国七,千乘之国五,敌侔争权,盖为战国。贪饕无耻,竞进无厌,国异政教,各自制断。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

——刘向《〈战国策〉书录》

史料二   今天下诸侯方欲力争,竞招英雄以自辅翼,此乃得士则昌,失士则亡之秋也。

——孔鲋《孔丛子卷二·居卫第七》

史料三   秦国之俗,贪狼强力,寡义而趋利,可威以刑,而不可化以善;可劝以赏,而不可厉以名。被险而带河,四塞以为固,地利形便,蓄积殷富。孝公欲以虎狼之势而吞诸侯,故商鞅之法生焉。

——摘编自《淮南子·要略》


【探究】
(1)根据史料一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战国时期的政治变动。
(2)根据史料二   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国时期“士”的重要地位。
(3)根据史料三,概括“商鞅之法”的主要动力。
2023-09-07更新 | 216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历史纲要上新课同步-第2课学习讲义
4 . 百家争鸣重要派别
儒家孟子认为人性善,提倡“仁政”;荀子认为人性恶,主张____
道家庄子崇尚____
阴阳家以邹衍为代表,认为五行间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提出了“____”理论,这代表了中国古代对自然界朴素的科学认识
墨家代表下层平民利益。墨子提倡节俭,主张“____”“非攻”,还提出了“____”的政治主张
法家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韩非主张以____为工具管理国家,控制臣民,体现了____的政治思想
2023-09-07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历史纲要上新课同步-第2课学习讲义
5 . 百家争鸣历史背景
(1)经济:社会____的发展。
(2)阶级关系:新兴的____阶层崛起。
(3)统治者出于____需要,礼贤下士,争相招揽人才。
6 . 孔子认为“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墨子强调“万事莫贵于义”,“夫义,天下之大器也”;孟子指出“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三人强调“义”都旨在(     
A.追求政治重建B.强调以法治国
C.宣扬为政以德D.主张仁义并举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先秦各家思想中都包含着许多对人的身心如何安放问题的思考,孔孟认为身体需要安身之处,而心灵的安居之所更为重要;道家认为人要遵循万事万物运动变化规律,明确了人应以“道”为精神居处。这反映出先秦时期(     
A.诸子百家思想趋于统一B.社会动荡致使人心思定
C.礼崩乐坏导致社会混乱D.儒道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2023-08-14更新 | 1333次组卷 | 19卷引用: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之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随堂练习A卷
8 . 百家争鸣根本原因:春秋战国社会_____形成了宽松的社会环境。
2023-08-11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中外历史纲要上第02课知识清单填空
9 . 百家争鸣历史意义:
(1)百家争鸣是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化在_____的反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_____运动。
(2)为新兴的_____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成为中华_____的源头。
2023-08-10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中外历史纲要上第02课知识清单填空
10 . 阴阳家:邹衍——_____相生相胜(相互促进相互制约)。
2023-08-10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中外历史纲要上第02课知识清单填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