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秦始皇认为“秦既代周(火德),自为水德”,汉文帝时期有人上书“秦得水德,今汉受之,推终始传,则汉当土德”。上述现象(     
A.确立了五行学说为统治思想B.旨在论证政权建立的合理性
C.推动儒家学说吸收阴阳思想D.表明汉朝承袭秦朝典章制度
2 . 荀子认为如果“上好礼义,尚贤使能,无贪利之心,则下亦将綦辞让,致忠信,而谨于臣了矣”,就会“赏不用而民劝,罚不用而民服,故令不烦而俗美”。《韩非子·难三》指出“明主之道,赏必出平公利。赏普向轨……重罚者必有恶名”。两者的思想主张意在强调(     
A.道德自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B.统治者对实现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影响
C.礼法结合是国家治理的主要手段D.血缘是维护社会等级秩序的政治工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如表为战国时期思想家荀子对于礼与法关系的论述。这反映出(        
论述出处
隆礼重法,则国有常《荀子·君道》
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荀子·强国》
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荀子·劝学》
A.调和思想界的争论B.寻求合理的治国途径
C.糅合儒法两家思想D.削弱法家的社会地位
4 . 春秋战国时期,墨子提出:“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法不仁,不可以为法。故父母、学、君三者,莫可以为治法”“天之行广而无私,其施厚而不德,其明久而不衰,故圣王法之”。墨子的主张体现了(     
A.诸子思想融合的趋向明显B.法治是治理国家的重要手段
C.礼法结合推动了社会进步D.墨家思想主流地位已经稳固
5 . 下表所示为战国末期吕不韦所编著的《吕氏春秋》对先秦诸家文献的征引情况统计(单位:份)。据表可知,这一做法(     
儒家法家道家墨家
351311
A.巩固了儒学正统地位B.奠定了政治变革理论基础
C.反映了思想发展潮流D.消弭了各家学派思想隔阂
6 . 当梁惠王产生“天下恶乎定”的疑问时,孟子回答说:“定于一。”在《荀子》一书中,“一天下”、“天下为一”之语更是一再出现。《吕氏春秋》亦云“天下必有天子,所以一之也……一则治,两则乱”。这些观点反映了战国时期(     
A.诸子百家思想基本雷同B.大一统的局面初步形成
C.重建天下秩序民心所向D.文化背离社会发展方向
2023-05-19更新 | 471次组卷 | 7卷引用:辽宁省鞍山市一般高中协作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战国时期有一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中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这则故事表明,该学派主张(     
A.治强生于法,弱乱生于阿B.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C.沿用周王朝的礼乐制度D.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早期文明从夏商重巫到西周重史,史官文化逐渐形成。史官文化有三个特点:一是学在王宫,平民百姓没有文化;二是职在史官,史官之外的官吏无权记录;三是包罗万象,史官记载的内容涉及国家大事的方方面面,几乎涵盖精神文化的全部。这充分体现了史官文化的独占性与封闭性。到了春秋时期,西周时期“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一统局面日益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混乱局面所取代,整个社会面临着大动荡和大分化。一个从独占性、封闭性文化向普及型、开放型文化发展的转化过程逐渐形成。

——摘编自罗德荣、胡如光《春秋战国文化传播的历史进步》

材料二   春秋战国是社会大变革时期,各种社会矛盾错综复杂,激烈的阶级斗争激发了人们强烈的参政意识。对于当时社会变革中的种种问题,人们提出自己的认识和主张,这些认识和主张大部分是围绕政治思想上的论述而逐层铺展开的。人们“为学”是为了实际的政治,这就决定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具有普遍的政治色彩。同时,随着物质文明发展迅速,财富、享受、欲望与野心、权势、罪恶同步增长,文明进步与道德沦丧背离,思想家们生发改变现状的种种主张,并为此锲而不舍地追求。此外,长期的封建割据、封闭的自然经济、迥异的地理环境、各地独特的民俗风情,使列国文化步入独立发展的轨道,形成了风格各异的区域文化。

——摘编自王景润《简论春秋战国文化的时代特色》


(1)简述材料一中春秋战国时期文化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原因及影响。
(2)概括材料二中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的时代特色。
9 . 2022年夏季中国南方多省受持续不断的极端高温天气影响,一度出现用电、用水极度紧张的局面,为此湖北某市提出“节约用电、节约用水”的倡议。这与下列哪一派的观点相吻合(     
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
10 . 春秋时期,为实现富国理乱,有人提出的理论是:火烈,民望而畏之,故死于火的人少;水弱,民狎而玩之,故死于水的人多。与上述政治理念最为接近的诸子学派是(       
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
2023-05-13更新 | 176次组卷 | 4卷引用:三年(2021-2023)学考真题分类汇编之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