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墨子是墨家学派创始人,“为中国历史中一甚大人物。由战国至汉初,人多以孔墨并称”。墨子(     
①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②提倡节俭
③提出“夫尚贤者,政之本也”   ④崇尚“道法自然”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③④
2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丰富多彩的内容,是中华民族不断前行最深层、最持久的力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表为春秋战国时期部分思想家的政治主张   

思想家   
老子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墨子天下之欲同一天下之义也,是故选择贤者,立为天子。天子以其知力为未足独治天下,是以选择其次,立为三公。三公又以其知力为未足独左右天子也,是以分国建诸侯。
荀子故尚贤使能,则主尊下安;贵贱有等,则令行而不流;亲疏有分,则施行而不悖;长幼有序,则事业捷成而有所休。”

材料二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70


(1)材料一中三则史料分别是哪些学派的思想主张?它们围绕什么问题而展开?结合所学概括百家争鸣在我国思想史上的地位及对当时和后世所产生的历史影响。
(2)说出材料二的作者,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理”的内涵,从思想文化嬗变角度简析理学兴起的背景及影响。
4 . 社会进步往往以思想解放为先导。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上接夏商周特别是西周时的礼乐文化,形成了“和而不同”的诸子百家之学,产生了不同的学派。后来的中华文化都可以从诸子百家之学中找到原初的基本论点,即文化基因。

——《选择性必修三教师教学用书》p20

材料二   明清之际是中国历史上剧烈震荡的时期,在这一时期,社会发生了急剧的变革。在这种情况下,黄宗羲等思想家便超越了仅仅对于一姓王朝兴亡的悲叹,而将问题上升到亡国与亡天下之辨的层面,对君主专制展开审视。

——摘编自吴保传《论黄宗羲与明清学术思想史的转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儒墨法道四个学派的核心思想内容,并说明百家争鸣对后世中华文化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之际的思想家们是如何“对君主专制展开审视”的?并列举19世纪到20世纪上半叶近代思想家们从“审视”发展为行动的表现。
5 . 对于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的其中一个学派,《诸子》论曰:“茅屋采椽,是以贵俭;……选士大射,是以上贤;……顺四时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视天下,是以上同。”下列项中,属于该“学派”主张的是(     
A.“隆礼至法则国有常,尚贤使能则民知方”
B.“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法不阿贵”
C.“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
D.“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7 .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由魏人秦向秦孝公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这反映出商鞅的思想属于(     
A.道家B.法家C.儒家D.墨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中国古代有位思想家曾说:“故圣人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制法度;然则礼义法度者,是圣人之所生也。”下列言论与该思想家属于同一流派的是(     
A.然而天何欲何恶者也?天必欲人之相爱相利,而不欲人之相恶相贼也
B.明法制,去私恩。夫令必行,禁必止
C.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蒽,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D.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春秋战国是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的时代。当时某位思想家认为“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如解倒悬也。”该思想家所属的派别是(     
A.道家B.儒家C.墨家D.法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