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6 道试题
1 . 战国时期各学派针对当时社会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下列选项属于墨家主张的是(       )
A.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B.阴阳五行,世界万象
C.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D.教训正俗,非礼不备
2023-11-14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钱塘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2 . 历史,是一个不断自我修正后坚持生长的历程,治国也是如此。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物政治主张
孔子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老子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盗;不令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韩非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引自《论语》《老子》《韩非子》

材料二

古先民平(公平)其政者,莫遂(达到)于秦。秦皇负扆(帝位)以断天下,而子弟为庶人。所任将相,李斯、蒙恬,皆功臣良吏也。……帝族无功,何以得有位号?……自法家论之,秦皇为有守。非独刑罚依科也,用人亦然……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劝……世以秦皇为严,而不妄诛一吏也。……秦制本商鞅,其君亦世守法……非草茅、搢(缙)绅所能拟已。

——摘自《章太炎全集·太炎文录初编》

材料三

汉初的恢复措施,大都以对秦政的反思、否定作为出发点。陆贾为汉高祖著《新语》,将秦亡原因归结为暴政和过度压榨,指出在用暴力手段夺取天下后,必须改用宽缓的手段治理天下。

——据张帆《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孔子、老子、韩非的政治主张。结合所学,指出孔子在教育方面的重要贡献,以及记载他主要思想和言论的著作名称。
(2)根据材料二,指出秦皇“秦制”建设有哪些特点。结合所学,概括秦朝为巩固统一,在加强对六国贵族豪强和全国人口的控制两个方面的举措。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西汉时期治国主导思想的演变。结合所学,概括汉初在地方行政制度上对“秦政的反思”举措。
2023-11-13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钱塘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3 . 有学者对先秦时期儒、道、墨、法四家学派的若干思想进行了整理(见下表)。表中①、②、③、④处应分别填写(     
同情行将消逝之封建承认正在萌长之专制
积极同情宗法反对宗法放弃宗法
①贵族观点②平民观点③君主观点
消极放弃一切制度
④个人观点
A.儒、墨、法、道B.法、道、儒、墨C.墨、儒、法、道D.儒、道、墨、法
2023-11-13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4 . 孔子称赞管仲辅佐齐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孟子提出“定于一”,尊新王。韩非子提出“万乘之主,有能服术行法……其兼天下不难矣”。这表明春秋战国时期(     
A.不同学派有共鸣之处B.儒学汇集各家思想精华
C.百家争鸣局面归于沉寂D.诸子百家主张基本一致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春秋开始的社会大动乱,使一切旧制度、旧秩序都维持不住,把许多“礼”都弄得名存实亡,徒具形式,甚至大夫竟敢乱用天子的礼乐,简直闹得君不像君,臣不像臣,父不像父,子不像子,这真是古代贵族统治下的社会大危机。为着挽救这个社会危机,于是孔子出来,要把周朝的旧典整理恢复,以继承文、武、周公的大业。

——摘编自嵇甫《春秋战国思想史话》

材料二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   秦的统一并非只是兼并六国、而且通过军事手段和战争方式实现了中原文化向北边匈奴控制区和岭南越人居住地的扩展。后者的意义尤其重要。有学者称秦的统一是继商周时代“有着广大统治区域的统一王朝”之后,又经历了“充满了战乱和分裂”的东周时代,实现的“重新统一”。当然,秦代的“广大统治区域”已经与商周时代的“广大统治区域”完全不同。秦帝国的建立,版图的规模,行政的力度,控制的效能和文化理念的同一,也与商周时代完全不同。

——选编自【日】鹤间和幸《始皇帝的遗产:秦汉帝国》

(1)根据材料一概括“社会大动乱”主要表现。结合所学概述孔子为“挽救这个社会危机”提出的政治主张,并分别指出战国时期儒家和法家在“塑当世之秩序”方面的思考。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例举商君在秦“治世”的具体举措,简要指出其举措产生的效果。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秦帝国“版图的规模”在东西方向上的疆域所至以及其强于商周时代对地方“行政控制”力度推行的制度,分析该制度的作用。
2023-11-07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吴兴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人通过著书立说实现了文化的薪火相传。据不完全统计,从西汉到清代,古代中国人留下的典籍有18万种,236.7万卷,涉及经学、史学、地理、法律、医药、诗歌、农学等丰富的门类。在文化传承中,中国人的“书”也从单调的竹木简演变成了图文并茂的图书。

——肖东发《中国古代出版印刷史专论》

材料二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儒道释和谐共生……毫不夸张地说,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学上有大真,在伦理上有大善,在艺术上有大美。

——《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1)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的“熠熠生辉”的局面是什么?
(2)请列举出春秋战国时期三例不同流派及思想家及其政治主张。
(3)材料二所述的历史现象对后世影响十分深远,请从其进步性意义这一角度出发,谈谈你的理解。
2023-11-06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赫威斯肯特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是社会大变革的时代,各种社会矛盾错综复杂。人们对当时社会大变革中的许多问题,表明自己的态度,提出主张、愿望和要求,这一时期,“诸侯并争,厚招游学”……在学术思想领域内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参加争鸣的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法家,还有阴阳家、名家等。这对当时的社会变革及文化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诸家之学,并起争鸣,经过相当时期之后,总是要归于统一的,统一的路线有两条:(一)淘汰其无用,而留存其有用的。(二)将诸家之说,融合为一。

——吕思勉《中国文化史》

材料三

从三国到五代,以阐释经书字句为主的儒家学说日益僵化,社会影响总体来说不及佛教和道教。宋代一大批知识分子毅然肩负起重振儒家文化的重任,积极参与现实,参与政治,恪守道德规范,表现出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独立的人格意识,范仲淹、欧阳修号召士人重视名节,振作士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社会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秦始皇和汉武帝统一思想的主要举措,并说明这些举措所产生的影响。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为重振儒家文化,北宋中期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指出南宋时期理学的著名代表人物,并说明实现“理”的方法。根据材料分析理学的影响。
2023-11-04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慈溪赫威斯育才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转型是以诸子百家的学术文化为载体。诸子百家通过不同的角度、方法和途径对文化进行重建、形成不同的文化转型模式。礼乐文化精神向理性和人(民)本文化精神的转变.是先秦诸子学术文化转型的核心内容。

——摘编自潘俊杰《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转型》

材料三:在经济比较发达的诸侯国……夺权后的地主阶级,随着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壮大。……边远地区的秦、楚、燕等国的社会经济也发展到相当水平,新兴地主阶级也逐渐壮大起来。然而这些诸侯国的政权仍然控制在旧贵族手中。各国地主阶级的普遍发展壮大及其与贵族的对立,必然导致政治上的一场重大变革。这种变革,就是各国的变法运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新现象。
(2)说明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孔子孟子墨子(民)本文化的内容。
(3)根据材三并结合所学,指出战国时期影响最深远的变法运动,并概括其影响。
2023-10-26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建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思想的演变是时代发展的写照,进步思想成为古代中国治国理念的重要来源。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中国的知识和学术,原本是为官府所垄断,是所谓王官之学。但是随着王权的衰落,王官不断流落到民间,成为“士”(特殊的知识阶层)的主要来源之一,因此出现了学术下移的趋势,这为私学的出现提供了重要的背景。与官学相比,私学可以使知识普及社会的每一个阶层,使知识以更快的速度向民间转移和传递,这成为士人的另外一个来源。私学和士人之间,实际上呈现着一种互动的关系。他们二者的结合,则是诸子学出现的直接土壤。

--摘编自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第一卷》

材料二   中国古代治国思想的演变脉络环环相连,摇摆反复,不仅朝代之间政治、经济政策迥异,即使是在同一朝代,政治经济政策也会发生重大变化。秦末农民起义冲垮了秦的残暴统治,破坏了社会经济。西汉初年,文景扫除烦苛,与民休息。但对诸侯王的纵容,使王国势力凌驾朝廷,对商贾豪民骄横不法等问题态度暧昧,对铸币权时弛时收,使得“民多奸铸”的问题严重。汉武帝即位后,欲图振作。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士人和私学之间“互动关系”。结合所学,写出“诸子学出现”所指代的思想局面及其在中华思想文化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2)根据二并结合所学,概述秦汉时期治国思想的演变脉络,并列举汉武帝针对材料中文景时期的问题所采取的举措。

10 . 材料一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概念是最扼要的表述就是爱人,即对人尊重和有同情心。达到的途径是克已复礼,即通过对自己的控制来提高道德水平,从而符合的要求。孔子将看作道德的最高准则,他希望重塑统治者为政以德,以严格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以身作则。通过道德感化改善政治,而不是一味使用暴力和刑罚。孔子对春秋后期礼崩乐坏的变革、动荡形势感到不满,期望恢复西周的礼乐政治。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西周的制度发展程度过低,无法更好地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需要。他们力求改变现状,试图获得更多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呼唤建立新的社会,从而推动百家争鸣局面的产生和发展。

——摘编自李静、萧洪恩《百家争鸣与文艺 复兴的历史比较》

材料三   至秦患之,乃燔灭文章,以愚黔首。汉兴,改秦之败,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于是建藏书之策。

——《汉书艺文志》


(1)根据材料一,概括“仁”的思想内涵和达到“仁”的途径,分析孔子提出“仁”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归纳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结合所学,指出商鞅为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需要而在富国方面采取的改革措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儒学在秦朝的境遇及西汉前期为复兴儒学采取的措施,并用一句话概括其影响。
2023-10-21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海盐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