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墨、劓、剕、宫、大辟

——《五刑》


注:指殷周时期的墨(刺刻面、额,染以黑色)、劓(yi,割鼻)、剕(fei,割脚)、宫(阉割生殖器)、大辟(处死)等五种刑罚。
材料二英布秦时犯法受黥刑,故又称黥布。

——根据《史记·卷九十一·黥布列传第三十一》整理


注:黥qing,古代一种刑罚,又称墨刑,在犯人脸上刻字并用墨染黑。
材料三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

——《礼记》

材料四平章百姓,百姓昭明。

——《尚书·尧典》


百姓,百官族姓也。

——《毛诗故训传》


注:百姓指贵族。
史学想象力是指历史学家在研究历史时所产生的一种思维方式和能力,是历史学家进行历史推理和解读的重要工具。历史学家在研究历史人物时,当拥有的史料不完整和有限时,就需要通过史学想象力来填补这些缺失的部分。假设你正在研究墨子的生平,请结合以上材料,发挥史学想象力,对墨子的出身作出判断,并进行分析说明。(要求:判断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表述成文。字数200以内)
2023-11-22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9+1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下列选项中无法体现民本思想的有(     
A.“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B.“因民之所利而利之”
C.“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D.“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
2023-11-22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9+1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是社会大变革的时代,各种社会矛盾错综复杂。人们对当时社会大变革中的许多问题,表明自己的态度,提出主张、愿望和要求。这一时期, “诸侯并争,厚招游学”……在学术思想领域内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参加争鸣的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法家,还有阴阳家、名家等。这对当时的社会变革及文化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大一统”思想虽然形成于先秦时期,但具体付诸实施则是秦汉时期,汉武帝“大一统”思想在第二次出兵调节百越之间矛盾时已经形成,其后,汉武帝将其用于指导构建“大一统”王朝的实践,实践的对象首先选择了改变与匈奴的关系。

——摘编李大龙《汉武帝“大一统”思想的形成及实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写出西汉时期在河西走廊设置的四郡名称,并指出汉武帝派遣哪位人物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要道。
2023-11-20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荣安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是社会大变革的时代,各种社会矛盾错综复杂。人们对当时社会大变革中的许多问题,表明自己的态度,提出主张、愿望和要求。这一时期,“诸侯并争,厚招游学”……在学术思想领域内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参加争鸣的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法家,还有阴阳家、名家等。这对当时的社会变革及文化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诸家之学,并起争鸣,经过相当时期之后,总是要归于统一的,统一的路线有两条:(一)淘汰其无用,而留存其有用的。(二)将诸家之说,融合为一。

——吕思勉《中国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请分别列举一例战国时期儒家、阴阳家的代表人物并指出其主要思想主张。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秦始皇和汉武帝统一思想的主要举措,并说明这些举措所产生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汉书·艺文志》中写道:“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其言虽殊,辟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这反映了当时出现的历史现象是(     
A.兼并战争B.百家争鸣C.尊崇儒术D.七国之乱
6 .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并在因革损益中不断向前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儒家学说是中华文化的主流,或曰中华主流文化。儒学的这种地位是历史形成的,不是人为的结果。2500多年前,孔子创立儒家学说,不是凭空创造的,而是在社会的大动乱中通过对三代流传下来的文化遗产进行反思、认真清理和重新加以诠释而形成的思想学说体系……孔子非常注重实地考察,坚持“察知征信”、“因革损益”的原则,使儒学又具备审慎的因时制变的品格。

——摘编自王钧林《中国儒学史·先秦卷》

材料二 诸子百家的存在与争鸣,是中华民族文化成熟的标志。在以后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的历史长河中,各式各样的思想差不多都可以从战国诸子中找到原型或雏型。直到今天,社会科学中的许多问题,或多或少地还可以从诸子中找到相应的命题或思想源头。

——摘编自刘泽华《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创立儒家学说的社会与文化动因。结合所学,指出儒学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因革损益”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战国时期新出现的两个重要学派及其所代表的利益阶级,并分析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
7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孔、墨开始,中国的学术思想空前活跃,思想文化异彩纷呈,群星璀璨,人才济济,史称百家争鸣的时代。这一时期和印度的佛陀时代,希腊的苏格拉底时代正好相当,有人把世界史上的这一时代成为“轴心时期”,是人类精神的大觉醒时期。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在唐宋两代,中国的工程师掀起了发明的热潮, 中国引领着全世界的科学技术。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三: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灿烂辉煌,曾经长期领先于世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农耕经济的繁荣,不仅为中国古代的发明创造提供了根本保障,而且为科技成果的使用与传播创造了条件。勤劳智慧的中国古代科学家,在天文学、气象学、医药学、农学、数学等领域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摘编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③》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百家争鸣”时期法家、墨家的代表人物及主张,并分析该运动对当时社会产生的影响。
(2)结合所学,列举宋朝时期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重要贡献的三项科技成就。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我国古代科技灿烂辉煌的原因。
8 . 儒家思想源远流长,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思想家言论
孔子仁者爱人。
孟子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
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荀子治之经,礼与刑,君子以修百姓宁。

——据《论语》《孟子》《荀子》整理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1313年,元朝宣布将儒家经书作为科举考试的基本内容,答题标准以程朱理学的解释为主。当时宰相向皇帝上奏说学秀才的,经学、词赋是两等。经学的是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勾当,词赋的是吟诗、课赋、作文字的勾当。自隋唐以来,取人专尚词赋,人都习学的浮华了……俺如今……专立德行明经科。明经内“四书”“五经”,以程子、朱晦庵注解为主,是格物、致知、修己、治人之学。这般取人呵,国家后头得人材去也!

——《通制条格》卷5《学令·科举》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三位思想家的核心思想。结合所学,用一句话指出战国百家争鸣的实质。
(2)根据材料二,指出董仲舒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分析汉武帝接受董仲舒上述主张的原因及其深远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元代科举的重大变化及其原因。结合所学,指出“四书”的编写者并扼要说明元代科举制与儒家思想的关系。
2023-11-14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浙江金华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百家争鸣是社会大变革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是各家学派针对当时社会现实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

——摘自《中外历史敢要(上)》学习聚焦

材料二 “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繁荣的鼎盛时代。诸子学说的不少命题成为后代学说的萌芽形态,后来的学者大都从这里吸取思想材料或理论形式,进行改造和发展的工作。

——摘编自侯外庐《中国思想史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社会大变革”的具体体现,并从战国时期的儒家、道家、墨家、法家中分别举一代表人物说说他们的政治主张。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百家争鸣在思想文化领域对中国历史产生的影响。
2023-11-14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八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战国是社会大变革的时代,各种社会矛盾错综复杂。人们对当时社会大变革中的许多问题,表明自己的态度,提出主张、愿望和要求。这一时期,“诸侯并争,厚招游学”……在学术思想领域内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参加争鸣的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法家,还有阴阳家、名家等。这对当时的社会变革及文化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分析“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请分别列举一例战国时期儒家、阴阳家的代表人物并指出其主要思想主张。
(2)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2023-11-14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八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