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汉武帝的统治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3 道试题
1 . 公元前121年,当汉朝军队击退匈奴之后,迁徙关东贫民72万人到陇西、北地、西河、上郡等地,并在原匈奴故地陆续设立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每郡又下设若干县,这些城镇初期设立都是以军事功能为主。上述措施(     
A.适应了扩张西南领土的需要B.是王权强化地方控制的产物
C.力图解决关东人地矛盾问题D.表明汉代建城突出军事功能
2 . 为配合对匈奴的战争,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这一举措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增强了西汉实力B.密切了西域与中原的联系
C.解除了匈奴的威胁D.加强了与欧洲和北非的政治交往
2022-09-12更新 | 1554次组卷 | 39卷引用:广东省肇庆市龙涛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汉初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推行休养生息。武帝即位后,对匈奴用兵,采取盐铁官营、告缗等一系列政策汲取大量社会财富解决财政危机,加强中央集权。这一变化说明(       
A.和亲政策符合发展趋势B.经济发展促进国家统一
C.对外用兵加重人民负担D.国力变化影响内外政策
2022-09-07更新 | 1631次组卷 | 37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汉武帝时期推行了“推恩令”,又“置左官之律,设附益之法,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诸侯王自置属吏和亲掌国政的权力均被剥夺,改由朝廷所委任的王国相负责行政事务。相不对国王负责,而对朝廷负责,且负有监察国王的使命。此举(     
A.削弱了地方割据的基础B.大大加强了君主专制统治
C.导致分封制度彻底消亡D.扩大了汉王朝的统治区域
5 . 下面是根据汉武帝时期经济政策所绘制的《均输平准图》。这一政策的实行(     
A.致使地方官员特权消失B.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C.冲击了重农抑商的政策D.阻碍了商品的全国性流通
2022-08-21更新 | 613次组卷 | 17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1-22高二下·江西抚州·期中
6 . 汉元帝时,根据刺史所监察的郡国大小,设置专门的辅佐人员,俸禄百石,开始有了固定的幕僚;汉成帝时,刺史可以选择所在州郡的统帅,根据自己的意愿任免官员。这表明当时(     
A.朝廷中枢权力出现转移B.刺史的职权发生了异变
C.郡县和刺史间相互制衡D.政府监察效能得到强化
7 . 汉武帝把长城一直延伸到玉门关,置河西四郡,沿边设置烽燧。罗马帝国把多瑙河、莱茵河当作自然边界,两条河上游的空缺之处,筑起城寨堵住这个缺口;在进入不列颠之后,又在苏格兰、英格兰之间筑了一道城,号为哈德良城。两个帝国的共同目的是(     
A.加强中央集权B.加强了对边疆的控制
C.加强君主专制D.防范游牧民族的入侵
2022-08-13更新 | 13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大唐西域记》记载,东汉时期,丝绸技术通过和亲传入西域于阗,然而这场和亲在官方撰修的史书上并无记载。20世纪90年代,新疆楼兰出土了一件平纹纬锦,考古学者进而推断出丝绸技术传入西域的时间为公元3世纪。据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丝绸技术传入西域不晚于魏晋时期B.考古材料无法证实文献记载的真伪
C.官方撰修史书比民间记录更有价值D.古代文献是认识历史最可靠的资料
9 . 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提出,“仁之美者在于天。天,仁也”“人之主大,天地之参也”“人之超然万物之上,而最为天下贵也”,君子(一般指高层)是社会民族的栋梁,可以驾驭万物,自然也就是人民的父母。由此可知,董仲舒(     
A.勇于突破礼制的束缚B.强调完善个人的修养
C.具有一定的人文关怀D.确立了儒学正统地位
2022-08-10更新 | 665次组卷 | 20卷引用:广东省湛江市第二十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汉初统治者听任盐铁私营,于是富商大贾和豪强地主纷纷治铁煮盐,积蓄了雄厚的经济力量。汉武帝时实行盐铁酒政府专营专卖,又向大商人、高利贷者征收财产税。汉武帝此举旨在(     
A.维护小农经济的稳定B.强化重农抑商的政策
C.限制和打击豪强地主D.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