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汉的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推开斑驳厚重的历史大门,翻检汗牛充栋的文化典籍,我们触摸着五千年中华文明的脉搏。其中有这么 一部典籍,文字精练,人物刻画与叙事生动,不虚美,不隐恶,是一部兼具史学和文学特色的不朽名著, 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该典籍是(     
A.《春秋》B.《史记》C.《汉书》D.《资治通鉴》
2021-08-02更新 | 723次组卷 | 39卷引用:浙江省2021年7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2 . 文学:两汉文学成就集中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汉书》

材料一 《汉书》的作者班固在史学上的贡献,除首创纪传体断代史外,扩大了志书的范围是其重要内容,因《汉书》名为“书”,故将其中篇名“书”改称“志”。《汉书》中十志较《史记》八书内容更加充实、丰富:《地理志》为《史记》所无,《艺文志》亦为新创。以后正史大多依《汉书》十志加以损益而成,从而形成中国史学史上的志书体。

——林剑鸣《秦汉史》

材料二 《汉书》篇目举例卷五景帝纪卷六武帝纪卷五十五卫青霍去病传卷五十六董仲舒传卷六十二司马迁传卷九十酷吏传卷九十六西域传

——摘自班固《汉书》


(1)依据材料,分析《汉书》的史学价值。
(2)从材料二“篇目举例”中任选两则,分别简述其反映的西汉社会状况。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司马迁修史

司马迁运用的皇家图书主要有:其一,六经(即《诗》《书》《礼》《易》《乐》《春秋》)。其二,上古典籍,如《国语》《司马兵法》《孙子》等。其三,秦汉图书律令。秦朝焚毁了官藏图书,而民间藏书却不能尽毁。司马迁整理了这些材料,譬如在《世家》中时常出现的第一人称的情况,就是司马迁运用诸侯史记的明证。

《史记》中共收录乐府诗赋15条,儿童歌谣8条,俚语俗谚38条,共计61条。乐府诗赋如《高祖本纪》中的《大风歌》;儿童歌谣如《淮南民歌》;俚语俗谚如《孙子吴起列传》中: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

司马迁20岁南游江淮,后又奉命出使巴蜀等地,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对许多地方风土人情的描写都来源于自己的感受。他的调查,包括战国故事、汉初故事、古战场形势、人物遗事等。

司马迁与许多重要的历史人物或其后代有直接接触,并从与他们的交往中获得了很多信息。如《项羽本纪赞》: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即一个眼睛里有两个瞳孔),又闻项羽亦重瞳子。

——吕昕娱《试析司马迁<史记>与希罗多德<历史>的史料来源》


(1)司马迁编写《史记》参考了哪些类型的史料?根据上述材料举例说明。
(2)从上述材料中可以看出司马迁具有史学家的哪些优秀精神品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据《古今乐录》云:“横吹,胡乐也。张骞入西域,传其法于长安,唯得摩诃兜勒一曲,李延年因之更造新声二十八解,乘舆以为武乐。(摩诃兜勒一曲是指流行于中亚的马其顿歌曲)”材料反映当时
A.胡乐广泛流行B.开放包容态度
C.中外交流频繁D.民族交汇融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下图汉画像石展现的是西王母和奇禽异兽、周公辅成王、乐舞、庖厨、出行等场景,构成一幅兼容并包、涵育万象的美学图景。后汉王延寿也说两汉的雕塑绘画是“杂物奇怪,山神海灵”“忠臣孝子,贤愚成败,靡不载叙”。这反映汉代艺术
A.恪守“厚人伦、美教化”信条B.儒家思想和浪漫情怀交融并存
C.关注现实,充满市民生活气息D.古朴稚拙,展现民族融合气度
2021-05-24更新 | 321次组卷 | 7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2021届高三5月调研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84年,湖北省江陵县张家山汉墓出土竹简《算数书》。这是一本数学问题集,现存69个题名,完整的算题92个。依现代数学的分类,《算数书》的内容可分作算术与几何两大类。算术部分包括整数、分数、比例和盈不足算法。几何部分包括面积和体积。

《算数书》中的算题除少量出自汉初外,大多数在秦国、秦朝就已形成。有关土地面积的算题在《算数书》中占有较大比例,既有万顷以上的大面积,也有小至若干分之一平方步的小面积。裨毅(春米)”“粟求米”“米求粟”“米粟并”“粟米并等题大约是为了解决田租征收中经常遇到的换算问题而设置的。”“旋粟是与粮草仓储直接相关的算题。铜耗”“羽矢”“丝练”“妇织”“贾盐等与劳役和工程管理相关的算题,大约与工官必须掌握的计算技能有关。

——据彭浩《张家山汉简《算数书》注释》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下图再现了汉代人力运输形式“担负”的画面。据《史记》记载:“汉通西南夷道,作者数万人,千里负担馈粮,率(大概)十余钟致一石。”这体现了当时
A.劳作者的生产和生活B.长途运输的效率甚高
C.上层社会的娱乐与休闲D.政府强力推行重农抑商
2021-05-10更新 | 153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铁岭市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战国时魏国的《竹书纪年》记载:益干启位,启杀之;而《史记》记载:三年之丧毕,益让帝禹之子启。史书反映的事件
A.《竹书纪年》成书时间早,比较可信B.《史记》是比较符合儒家知识分子的价值需求
C.两本史书证实了夏朝历史的开端D.反映了中央内部王权的争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