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汉的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山东省微山县出土的东汉《针灸》画像石(局部)描绘了人面鸟身的神医手执医针为病人做针刺治疗的场景。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东汉开始出现针灸技术B.山东是针灸术的发源地
C.东汉医疗水平快速提升D.针灸技术得到民间认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汉宣帝时,魏相以征召入朝,后来官至丞相高平侯。如果想进一步了解关于魏相的相关史实,可以查找(     
A.《春秋》B.《史记》C.《汉书》D.《后汉书》
2021-11-09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汉前期的墓葬一般比较节俭,真正的厚葬始于汉武帝时期。汉武帝以后,汉代帝王的厚葬现象开始十分突出,丧葬耗费尤为惊人。1968年在河北满城发气孔的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窦馆夫妇墓葬中,随葬品豪华奢侈、“厚葬多藏,器用如生人”。不仅墓制模仿生前的地面住宅,随葬品也尽量做到应有尽有,包括人生前所用的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可以说处处部是生人的翻版。农民和其他劳动者阶层在权富豪党竞奢厚葬的影响下,也纷纷募效、厚葬成为一时风气。丧葬本来有严格的礼制、但汉代旧礼已破、礼又未确立、人们往往随心所欲,自行其是,竞相僭越。昭帝时,贤良文学认为:“生不致其爱敬,死以侈相高。虽无哀戚之心,而厚葬重币者称以为孝,显名立于世,光荣著于俗。故黎民相慕放,至于发屋卖业。

——摘自王忠《两汉时期的厚葬之风》

材料二   “世俗轻愚信祸福者,畏死不惧义,重死不顾生,竭财以事,空家以送终。”“无益于奉终,无境于孝行,但作烦搅扰,伤害吏民。”厚葬不是所有家庭都能承受得起的消费,对于广大贪苦农民来说,他们”生有终身之勤,死有暴骨之忧”。汉墓十墓九空,绝非夸张,可以说厚葬之初,也是盗墓之始。就汉代而言、厚葬与“虽有其财,而无其尊、不得逾制”的封建礼创制背道而驰,破坏尊卑之序,冲击封建治秩序。

——据王充《论衡薄葬》、班固《汉书成帝纪》等整理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以后厚葬现象盛行的原因。
(2)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汉代厚葬现象盛行的危害。
4 . 中国古代某著作包括“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切篇,后人划分为一百卷。它的记事始于汉高祖刘邦称帝,终于王莽地皇四年。该著作
A.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B.由司马迁撰写而成
C.首创史书的编年体通史题材D.提出独尊儒术建议
2021-10-21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第九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东汉才女班昭将送其子去地方赴任的见闻和感悟写成《东征赋》,其中感叹道:“且从众而就列兮,听天命之所归。遵通衢之大道兮,求捷径欲从谁?”由此可见,该赋
A.重视辞藻的华丽和优美B.以语言朴实平易为特征
C.寄托了作者的政治劝诫D.揭露了当时民间的疾苦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东汉是我国古代科学和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在许多领域都取得了划时代的成就。这表现在
A.《黄帝内经》成书B.干支纪日法创制
C.《周髀算经》编撰D.“蔡侯纸”的出现
7 . 东汉许慎编著的《说文解字》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字典,其中的相关材料已经涉及外科、内科、妇科、儿科、五官科、传染科、皮肤科、寄生虫病等。据此可以推知
A.中医在世界医学领域地位重要B.《说文解字》对中药学贡献大
C.中国古代中医学体系建立完善D.汉代医学已得到了一定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汉代的陶塑、画像石和画像砖堪称“艺苑三绝”。如图的这尊“说唱俑”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汉代的
A.教育成就和社会生活B.社会生活和文学成就
C.教育成就和文学成就D.社会生活和艺术成就
2021-09-09更新 | 20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文翁(公元前156~前101年),名党,字仲翁,庐江郡舒县(今安徽舒城县)人。汉景帝末年为蜀郡守,兴教育、举贤能、修水利,政绩卓著。下列对文翁的评价,正确的有
①《汉书》说“至今巴蜀好文雅,文翁之化也”②他的私人办学行为得到汉武帝的推广
③他对西南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有一定的贡献④他的政绩可与历史上的李冰相提并论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以往的史料,特别是文字史料,往往有记录失实的地方,还有很多史料在流传过程中佚失、零散了,因此,都需要对其进行整理和辨析。

材料一   西汉统治者基本延续了秦代的政治制度,汉高祖实行郡国并行制,即分封亲属和功臣为王侯,又设置郡县。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颁布推恩令,并启用身边的尚书令、侍中、常侍为内朝,来制约相权。

材料二   西汉初期,统治者奉行黄老之学,休养生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四书五经成为官方教科书,作为选拔官员的重要依据,造纸术的发明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化传播。

材料三   从汉代开始,中国不断输出丝绸,输入西方产品。葡萄、红薯、胡葱、西瓜之属,成为中国的常用食物,胡琴等也成为中国生活中常见的事物。

材料四   东汉王莽最大胆的改革是经济改革,面对土地兼并的情况,王莽下令禁止私人拥有大块土地,颁行均田制,规定土地国有并分给纳税的农民,禁止蓄奴。


找出材料中三处不符合汉朝史实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