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六国与北朝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魏晋时期,建立后赵的羯、前秦的氐、后秦的羌对汉文化热情高涨,前秦皇帝苻坚甚至堪称汉学家,曾经不无自得地说:“朕一月而三临太学,周公和孔子的传统总算不会在朕这里中断。”这有利于
A.提高少数民族文化水平B.国家教育水平的进步
C.降低佛道思想的影响力D.传统主流文化的延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孝文帝后期,汉人士族担任将相的人数从不到四分之一上升到三分之一,经过宣武、孝明两帝后几乎达到胡汉各半的比例。这说明北魏
A.汉化程度不断加深B.政权被世家大族垄断
C.选官用官注重门第D.胡汉有别的观念淡化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北魏孝文帝采取迁都洛阳、易服装、改汉姓、说汉话、通婚姻等改革措施。这些措施的影响是(     
A.推动了门第观念的淡化B.为北魏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C.促进了民族之间的交融D.有利于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
2022-03-09更新 | 676次组卷 | 16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师范学院附属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褶,北方游牧民族传统服装的一种,短身、细袖、左衽之袍。考古资料表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褶,既有左衽也有右衽,还有对襟样式;袖子有短小窄瘦的,也有宽松肥大的;衣身有短小紧窄的,也有宽博的。这一服饰现象折射出当时
A.文人雅士不拘礼法B.儒学地位受到冲击
C.各地政权长期并立D.民族文化交流融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十六国时期到北朝,北方政权在民族交融的基础上逐渐壮大,一些北方政权的君主普遍具有很高的汉文化造诣,例如:匈奴政权前赵的刘渊“《史记》《汉书》、诸子,无不综览”,鲜卑政权前燕的慕容觥“尚经学,善天文”,氐人政权前秦的苻坚“博学多才艺”等。这种现象
A.有利于巩固儒学的正统B.为统一全国准备了条件
C.导致了九品中正制确立D.受北魏孝文帝改革影响
2021-06-05更新 | 1411次组卷 | 3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山西大学附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汉末以来许多世族聚族而居,形成“坞堡”。南北朝时北方农民为维持生计大量依附于“坞堡”中,仅关中就有“坞堡”三千多个,这种耕战兼备的生产模式被史家称作“坞壁经济”。南北朝“坞壁经济”的出现
A.导致了农耕经济的衰落B.遏制了士族门阀政治的发展
C.不利于大一统局面形成D.加速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进程
2020-02-05更新 | 1135次组卷 | 22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北魏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总结出一套个体农户农副兼营的精耕细作农业模式,反复强调农户不要过度扩大耕种面积,“宁可少好,不可多恶”。这表明
A.精耕细作的目的是追求农业收益的最大化
B.精耕细作农业遏止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
C.个体农户为主体的耕作模式抑制农业的进步
D.人口与土地的尖锐矛盾导致耕作模式的转变
2016-11-27更新 | 3716次组卷 | 88卷引用:2017届山西省太原市外国语学校高三第一次月考文综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