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六国与北朝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在语言、衣冠汉化的同时,北魏孝文帝以继华夏正统自居,下诏根据鲜卑各宗族祖宗的官位,分别列入姓或族,并为汉族豪强定姓族,以划等级、按门第高低来品举人才。其旨在(     
A.加速北方地区的统一B.顺应中原士族制发展需要
C.巩固北魏王朝的统治D.加强对鲜卑各宗族的管理
2023-11-12更新 | 253次组卷 | 3卷引用:海南省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2 . 魏晋南北朝时期,“宋齐梁陈诸君,则无论贤否,皆威福自专,不肯假权于大臣”。后赵太子“使文武皆跪立”,成汉之主李寿“人有小过,辄杀以立威”。这些史料可用于说明当时(     
A.君主专制的强化B.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
C.政治发展不均衡D.中枢机构的权力变化
2023-09-28更新 | 340次组卷 | 2卷引用:海南省定安县定安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对历代帝王陵墓的保护是中国古代固有的文化传统。北魏孝文帝在恢复祭陵制度的同时,对汉、魏、晋诸陵的维护沿袭了魏明帝的做法,并以古代帝王祭祀的礼仪“太牢之礼”祭汉光武及明、章三帝陵。孝文帝这一做法旨在(       )
A.尊重历代的贤明君主B.传承和弘扬鲜卑族文化传统
C.彰显其人道主义情怀D.表明北魏入主中原的正统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西晋后洛阳的正音“南染吴、越,北杂夷虏”,东晋长江下游的扬州“侨吴混合之语音最盛行”,至北朝后期出现“染华俗,(鲜卑语)多不能通。录其本言(汉语言文字),相传教习,谓之‘国语’”的现象。这些现象(     
A.促进民族交融趋势出现B.有利于推动国家走向统一
C.强化了儒学的正统地位D.促使民族间隔阂逐渐消除
2023-05-06更新 | 242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2023届高三高考全真模拟(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西晋郭义恭在《广志》中记载谷子有12个品种。北朝贾思勰的《齐民要术》记载了86个品种,分别具有早熟、晚熟、耐旱、耐水、易春、味美、味恶等不同特点。这反映了北朝(     
A.经济恢复的基本完成B.谷类作物种植发展
C.南北方经济交流频繁D.人们期盼谷子高产
6 . 下图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的形势图。据此推断,该时期我国(     
A.形成经济南强北弱局面B.大量人口由东向西迁徙
C.出现民族大交融的现象D.儒学丧失主流统治地位
2022-11-21更新 | 240次组卷 | 2卷引用:海南省2023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
7 . 某学者阐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的规律,如下表所示。该学者意在强调这一时期的民族交融(     
序号规律
民族交融的前提和基础,是形成了民族间的杂居错处
频繁的民族迁徙,各族之间的争战、割据以及由此产生的各族之间的同化、融合,使民族交融呈现出复杂性和曲折性
民族交融既有统治者的强迫同化,但更多是各族的自然交融
内徙诸族相继建立政权及其灭亡是促进民族交融的因素之—
A.奠定了国家统一的基础B.使君主专制统治受到了冲击
C.动力和途径呈现多元化D.为经济重心南移准备了条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孝文帝禁止穿鲜卑服,要求鲜卑人穿汉人衣服。后来又规定改说汉语,改鲜卑姓为汉姓。孝文帝放弃鲜卑族传统的游牧生活,推行均田制,采用汉族农耕经济。这反映孝文帝(     
A.推行汉化B.刚愎自用C.数典忘祖D.蕃汉分治
2022-10-17更新 | 194次组卷 | 25卷引用:海南省儋州市鑫源中学2023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北魏在均田制的实施过程中,荫附户问题突出。孝文帝采纳大臣李冲实行三长制的建议,“应效法古制,五家设一邻长,五邻设一里长,五里设一党长……三年无过失者则升一等”。多数农民拥护新制度,“于是海内安之”。据此推断,三长制的推行
A.推动了鲜卑族封建化的进程B.得到北魏各阶层的广泛支持
C.加速了北方的民族交融趋势D.有利于农民摆脱豪强的控制
2022-05-23更新 | 1056次组卷 | 15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嘉勋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居丧是死者亲属等相关人员在服丧过程中的哀悼表现,儒家制度经典根据血缘远近规定了相应的居丧等级标准。东汉时严格遵守居丧制度,魏晋时居丧违礼现象却时有出现。该变化反映出
A.人民大众喜好决定世风转移B.时代变迁制约价值观念选择
C.正统思想随王朝兴替而变化D.佛道思想强烈冲击儒学思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