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六国与北朝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魏孝文帝元昊”这个称谓中,带有“胡人汉化”历史痕迹的有
①“魏”                 ②“孝文”     
③“帝”                    ④“元昊”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 . 吕思勉的《两晋南北朝史》中写道:“南北朝为币制紊乱之世,其所由然,则以钱不足用,官家乏铜,既不明于钱币之理,政事又不整饬,铸造多苟且之为,有时或借以图利,私铸因之而起,遂至不可收拾矣。”由此推知,南北朝时期
A.“大一统”的形势遭到削弱
B.朝廷失去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C.币制混乱加剧了社会动荡
D.货币体系呈现出灵活多样性
2019-09-25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高三11月大联考(样卷)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北魏孝文帝说:“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从中可以看出孝文帝改鲜卑姓“拓跋”为汉姓“元”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拓跋氏的政治地位
B.确立北魏皇族的正统地位
C.改变鲜卑族的生活习惯
D.实现鲜卑族与汉族的平等
2019-09-02更新 | 643次组卷 | 35卷引用:2011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下学期统一练习(一)文综历史卷
4 . 对秦汉和魏晋南北朝这一历史阶段的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特征,概括得较为准确的是
A.波峰与波谷、恢宏与古朴、鼎盛与革新
B.波峰与波谷、恢宏与古朴、经世与玄思
C.创新与再造、传承与新变、集成与转型
D.倾覆与再建、辉煌与成熟、经世与玄思
2019-07-24更新 | 218次组卷 | 19卷引用:2018年5月9日 押高考历史25题 中国传统文明的发展—秦汉至南北朝——《每日一题》2018年高三历史四轮复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魏晋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君主的种种奇异之处,都能在华夏历史上帝王圣贤的“奇异库”中找到,这些神异行为或现象原本是华夏帝王们专属的符号。这反映出魏晋时期
A.民族认同感有所增强B.门阀世族政治强化
C.君权神授理论系统化D.夷夏观念日益固化
2012·上海·高考真题
真题 名校
6 . “诏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于是代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文中提到的诏书出自
A.东周平王B.东汉光武帝
C.曹魏文帝D.北魏孝文帝
2019-01-30更新 | 1605次组卷 | 23卷引用:201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上海卷)
2014·上海·高考真题
7 . 古代有一位汉族士大夫教他十七岁的儿子学习鲜卑语、弹琵琶。儿子通晓这些技能之后,以此侍奉达官贵人,深得他们宠爱。这一情形最有可能发生在
A.秦朝B.西汉
C.唐朝D.北齐
2019-01-30更新 | 1772次组卷 | 17卷引用: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上海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8 . 北朝推行均田制,规定年满15岁男子依照制度占有一定数量的耕地,按户缴纳赋税,并要求男子达到15岁、女子达到13岁,必须嫁娶,不得拖延。均田制的目的是
A.抵制土地兼并B.促进人口增长
C.增加财税收入D.稳定个体小农
2019-01-30更新 | 5219次组卷 | 72卷引用:2015届河北永年县第二中学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卷
9 . 孝文帝曾颁旨规定:“凡士民三十岁以下者均须屏绝北语,具从正音”。旨中的“正音”是指
A.平城鲜卑语
B.中原汉语
C.洛阳鲜卑语
D.北方胡语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魏书》载:“(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庄》《老》,尤精释义。”上文表明推动孝文帝进行改革的一个重要因素是
A.崇尚武力控制
B.促进民族交融
C.认同汉族文化
D.避免政治斗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