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7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决退,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材料二   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

——宋太祖

材料三   是以文臣知州,以朝官知县,以京朝官监临财赋,又置运使,置通判,置县尉,皆所以渐收其权。朝廷以一纸下郡县,如身使臂,如臂使指,叱咤变化,无有留难,而天下之势一矣。

——【宋】吕中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宰相的主要职责。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太祖为解决“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的问题采取了哪些措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023-01-23更新 | 72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南仓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如下表为宋太祖时期中央所辖州县数量统计表(据《宋史地理志》整理),根据如表中的信息,最有可能得出的历史结论是宋初(     
时间
公元960年111638
公元979年2971860

A.贯彻崇文抑武方针B.中央强化地方管理
C.经济重心完成南移D.地方机构权力扩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宋孝宗在位27年,先后出任宰相的有17人,参知政事更是达到34人之多;同时,孝宗还恢复了宋代立国以来“异论相搅”的祖宗家法,提倡宰臣之间存有不同的政见;另外,还重用他当皇帝之前的部属们制约宰臣,孝宗这些做法有利于(     
A.保障国家决策正确B.强化中央集权趋势
C.把控朝廷中枢权力D.提高国家行政效率
2023-01-19更新 | 402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西省九江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4 . 中国古代历代王朝注重加强对地方和边疆地区的治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朝的发展轨迹上,承载着晚唐五代以来太过沉重的历史教训。“祖宗之法”立意于防范“意外仓促之变”,以制度的平缓调适来保证政治的稳定。这一方针,有效杜绝了内部的重大变局,使得宋代以后,中国历史上再也没有出现 通过兵变或所谓“禅让”等方式篡取中央政权而成功者,也没有发生严重的地方分裂割据局面。防范纤悉的小心与牵制,一方面使这一朝代政治上步履蹒跚,因而难免“因循”之讥;另一方面,却也出于对“防弊”的重视,使其制度建设颇 为细密,且调整变革不断,渗透出务实与创新的精神。

——摘编自邓小南《创新与因循:“祖宗之法”与宋代政治变革》

材料二 为适应疆域空前辽阔的特点,元朝创立了一种以中央集权为主,辅以部分地方分权的新体制;它具有双重性,长期代表中央分驭地方,主要为中央收权 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权力,所握权力大而不专。

——张岂之《中国历史•元明清卷》

材料三       清代既继承了历代王朝的治边思想,又有创新和发展。随着沙俄等对中国边疆的觊觎,清统治者极其重视对边疆民族的治理,逐步形成以“因俗而治” 为核心的边疆民族统治政策。如在蒙古族地区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在东北、北部和西部边疆,分设若干将军辖区和办事大臣辖区,在中央专设理藩院 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在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时“制度建设 颇为细密”的表现,并分析其历史作用。
(2)材料二中的“新体制”是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体制的特点。
(3)材料三反映了清朝在治理边疆时遇到了什么新问题?概括其治理边疆地区 的特点。
2023-01-19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城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政治制度的创新是历史演进的一种常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元)赵天麟奏议:“今立行省于外,维持错综,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可谓于审力(政治稳定)之形矣”。

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文宗至顺元年,户部钱粮户数一千三百四十万六百九十九,视前又增二十万有奇,汉、唐极盛之际,有不及焉。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怀柔、笼络的意思)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而高丽守东籓,执臣礼惟谨,亦所未见。

——摘引自《历代名臣奏议》及《元史·地理志一》

材料二   汉初制度大多不切实际,要求制度变革的呼声甚高,却无法得以实施。直到武帝时期,才大刀阔斧地推行了制度变革,这是一个事功显赫的时代,也是一个垂范立制的时代,在协调地方与中央的关系、解决皇权与相权矛盾、强化对官僚队伍的管理、确立新的经济政策等重大领域,汉武帝都进行了制度创新和变革。

——摘编自孙家洲、王文涛《制度变革与汉武帝盛世的造就》

材料三   宋王朝建国的特殊性,使宋太祖为了避免五代以来的教训进行了比较大的官制改革,尤其是制约机制的设计相当完备。设官分职,达到了相互维系、相互牵制的功能,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强化了中央集权。

——摘编自王志立《北宋官僚制约机制产生的背景》

材料四   从秦到清,地方行政制度的形态有过纷纭繁复的变化……这种因时而异的变化只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一集权的功能罢了。因此尽管从表面上看,历代行政区域……废置纷繁,分合靡定,但无非皆就前代之制度沿革益损,而无根本性质的变动。

——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实行过哪些地方行政制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汉武帝时期“制度创新和变革”在政治上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指出北宋加强对地方控制的主要措施。
(4)根据材料四,你如何理解从秦朝到清朝地方行政制度“无根本性质的变动”?
2023-01-19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下列两则材料分别对应的朝代是(     
承相既为文官之长,又居三公之首,主要负
责行政事务,但实际上往往无所不管。
中书治民,三司理财,枢密主兵,各不相知,
而言路之权又特重。

A.秦朝、汉朝B.汉朝、唐朝C.秦朝、宋朝D.汉朝、元朝
2023-01-18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长春博硕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苏洵描述:“吾宋制治,有县令,有郡守,有转运使,以大系小,丝牵绳联,总合于上。虽其地在万里外,方数千里,拥兵百万,而天子一呼于殿陛间,三尺竖子驰传捧诏,召而归之京师,则解印趋走,惟恐不及。”该材料(     
A.反映宋代地方机构臃肿官员冗滥B.反映宋代解除了节度使的统兵权
C.说明宋代地方机构之间相互牵制D.说明宋初措施在维护统治稳定方面效果显著
2023-01-18更新 | 456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普通高中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内史杂》:“毋敢以火入臧(藏)府、书府中(收藏文书的府库)。”为确保文书的安全,规定不准把火带进书府,书府管理是由专门的官吏来执行的。史是负责文书工作的专职人员,秦国各级部门都配有专门从事文书工作的史,原来任官并有一定社会地位,但后来犯了罪的人,即使能够书写,也不能担史职。

《金布律》:“都官有秩吏及离官啬夫,养各一人,其佐、史与共养。”

《秦律杂抄》:吏自佐、史以上负从马、守书私卒(看守文书的随从士卒),令市取钱焉,皆(迁)。


——以上材料节选自睡虎地秦简

材料二   唐初,三省以尚书省为首,尚书令地位极高,较难控制其权力。唐太宗继位后,因为他曾任尚书令一职,“其后人臣莫敢当”,其官职时有空缺,久而久之尚书令演变成一个荣誉职衔。唐太宗在位时,以三省之外的官员“参预朝政”,之后又在相位中添入“同平章事”等称号,位同三品。唐高宗在位时下令废除尚书令一职,后期又以“北门学士”分宰相之权。唐玄宗时“临时”命翰林学士以协助政务为由帮助皇帝起草诏书。唐德宗时翰林学士代行中书之职,成为“内相”。唐宪宗时命翰林首席学士掌制诏印,拥有独立的行政机构,与帝相共商国家大事。此后,翰林学士承旨成为制度,其权力凌驾于中书门下之上,中书门下逐渐脱离中枢体制。此外,还出现拜计臣为“计相”、君主直接控制军事力量神策军等现象,都属于削弱三省权力的一部分。这为北宋三省六部制的调整埋下了伏笔。

——据蔡澄《唐朝三省六部制的制度缺陷及其变迁》整理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朝文书制度的特点,分析其作用,并简要分析睡虎地秦简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二,简析唐朝三省权力旁落的制度因素。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唐和北宋中央机构运行的不同之处。
2023-01-18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艺术班)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吾宋制治,有县令,有郡守,有转运使,以大系小,丝牵绳联,总合于上。虽其地在万里外,方数千里,拥兵百万,而天子一呼于殿陛间,三尺竖子驰传捧诏,召而归之京师,则解印趋走,惟恐不及。”这表明宋初(     
A.地方财政负担减轻B.地方行政效率提高
C.地方官员权力增大D.中央集权得以强化
10 . 宋代政治、经济和社会都有重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至于藩镇,唐时业已跋扈不堪,五代时,更不必说了。……宋太祖乃用渐进的手段。凡藩镇出阙的,逐渐代以文臣。属于节度使的支郡,都令直达中央。各州官出阙,都令京朝官出知,以重其体,又特设通判,以分其权。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大历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太祖采取的“渐进的手段”,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影响。

材料二   在宋代,商人、佃农、奴婢均为编户齐民。齐,等也。无有贵贱,谓之齐民。土地买卖、典当也基本不受官府干预,仅办理法律手续,缴纳交易税即可,对于百姓迁移、更换职业,官府的限制也比前代松弛。与此同时,瓦肆、勾栏等场所的兴起为市民阶层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娱乐文化生活。

——摘编自郭尚武《两宋良虒制度的消亡及其影响》等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社会生活的新气象,并结合所学分析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