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陆王心学与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62年版第三套人民币的壹元面值纸币上那个英姿飒爽的女拖拉机手原型人物是粱军,而她驾驶的拖拉机就是“东方红”拖拉机。1947年,17岁的粱军进入中国共产党人创办的乡村师范学校就读。在校期间,梁军积极报名参加拖拉机培训班,她驾驶着从苏联进口的拖拉机成为中国第一个女拖拉机手。50年代中期,随着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进行,国家也开始大规模、有组织地开发北大荒。梁军也成为了北大荒建设队伍中的一员。1959年11月,洛阳第一拖拉机厂刚刚投产,就向北大荒国营农场运送了第一批13台“东方红”大型拖拉机。黑龙江省政府找到梁军,希望中国第一个女拖拉机手开第一台中国制造的拖拉机。

——改编自胡铁华《新中国第一个女拖拉机手——梁军》

材料二 木兰形象最早来源于南北朝时期的叙事诗《木兰辞》,该诗讲述了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以下作品均是以木兰为原型进行的创作。

时间作品主要片段
明代杂剧《雌木兰替父从军》花家女子木兰因父亲年老而易装从军,参与征讨黑山叛军的战役,最终凭借高超武艺生擒贼首豹子皮,得胜回朝,后辞去官职与王郎成亲。
1939年电影《木兰从军》木兰从军所去之地为匈奴所在严寒之地。木兰提出“不许贪赃枉法,不许欺侮百姓,不许临阵脱逃,不许徇私舞弊”等军纪。后来,她识破匈奴诡计,大败匈奴。
1956年豫剧电影《花木兰》木兰从军路上,同伴一直抱怨:“为什么倒霉的事,都叫男人来干?女子们在家中坐享清闲。”木兰大声争辩:“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不如男。男子打仗到边关,女子纺织在家园……有许多女英雄也把功劳建,为国杀敌代代出英贤,这女子们哪一点不如儿男!”
1998年迪士尼动画片《花木兰》木兰被发现是女儿身后,被大军遗弃在冰天雪地中,这时的她异常沮丧。宠物木须龙安慰她,她是为了救父亲才到这种地步的,而她回答:“或许我并不是为了爹爹,也许这么做是想证明我自己有本事,这样往后再照镜子,就会看见一个巾帼英雄。”

——改编自刘婷《中西方“花木兰”形象的建构》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东方红”拖拉机诞生的背景。
(2)从材料二中提取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 . 王阳明认为,“致良知”学说就是破“心中贼”的一粒灵丹,有点铁成金的功效。即使愚夫愚妇,倘真能“知这良知诀窍,随他多少邪思枉念,这里一觉,都自消融。”由此可知,“致良知”学说意在(     
A.提倡个性自由、思想解放B.格物致知以达圣贤之道
C.维护封建社会的伦理秩序D.批判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
3 . 有学者认为,黄宗羲看待王朝兴替的态度,是应当以万民的苦乐优先于一姓一朝的君臣之义,政治的正义必须以万民的好恶为归依,而决不能以一姓皇权的利益和兴亡作为正义的标尺。黄宗羲观点的思想源于(       
A.推翻君主专制的需要B.民本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C.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D.未能摆脱封建思想束缚
4 . 明代某学者提出为学的宗旨:“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一观点(     
A.反映了阳明心学的精神追求B.融汇了儒、法、墨学说的智慧
C.体现了客观唯心主义的特征D.化用了道家“道法自然”之说
5 . 李贽认为六经不过是史官过分的“赞美之语”和孔孟之徒“记忆师说”的残缺笔记而已,并不是什么“万世之至论”。他强调“各从所好,各聘所长”,充分发挥个人的才能和个性。他的主张(     
A.动摇了儒学统治地位B.揭开近代思想启蒙的序幕
C.抨击了君主专制制度D.反映正在成长的市民意识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无论是儒家、墨家,还是道家等古代思想流派,在社会生产生活中都主张“崇俭抑奢”,从而使“崇俭节用”思想始终成为中国传统消费思想的主流,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中国消费思想发展史就是一部崇俭抑奢文化史。特别是在古代,崇俭抑奢作为中国传统消费思想的核心理念,贯穿于帝王的圣旨御撰、官员的公文案牍,学者的讲章论著,平民百姓的家规家训等大部分文献典籍之中,清人朱柏庐著名的《治家格言》共600字,谈论节径的就达120字之多。“在中国消费思想史中,讲得最多、最久、最深刻的问道是奢俭问题,奢俭论,是中国消费思想的核心。”

——摘编自赵迎芳《中国优秀传统消费思想及其现代转换》

材料二   明代中后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达,出现了一个显著的消费群体——商人。他们因为没有功名利禄的牵绊,在消费中体现出强大财力,引起社会瞩目。例如,“扬俗尚侈,蠹之自商始”商贾并凑,粮食馔,鲜衣服,丽车栋,婚丧嫁娶下至燕集务以华缛相高。”由于显赫的政治经济地位,官僚更易于成为奢侈的榜样,连被誉为中兴之臣张居正亦未能免俗,“牙盘上食,水陆过百品,居正犹以为无下箸处。”在奢侈风气影响下,普通百姓也以异乎寻常的热情积极投入到消费热潮中,在杭州,“本地上以商贾为业,人无担石之储,然不以储蓄为意,中舆夫仆隶奔劳终日,夜归归市肴酒,夫妇因醉而已,明日又为明日计”。

——摘编自欧磊《明代中后期奢侈风气差异特征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社会传统的消费观念,并简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中后期消费观念的变化,并予以简要评价。
7 . 清代以前,校勘学和辑佚学只作为一种治学方法而存在。而乾嘉时期以后,校勘与辑佚成为专门学,并出现了一些以此闻名的学问大家,他们在对此前备受冷落的《管子》《墨子》《荀子》等书的考据方面成就突出。清代这种学术倾向(     
A.致力于对传统文化进行总结B.能够折射出当时的政治生态
C.体现了经世致用的思想特点D.反映了诸子百家思想的复兴
8 . 传统观点认为,明清时期中国的学术思想殊少突破。但有学者提出,阳明学的兴起、汉宋之争等现象的背后,是明清学术思想民间化、多元化及专业化趋势的发展,这些趋势使明清学术走向与前代有了根本区别。这表明明清时期(     
A.学术思想成果更加辉煌B.阳明心学推动学术转向
C.文化高压政策有所放松D.学术思想活力依然存在
9 . 王守仁弟子、泰州学派开创者王艮曾提出,“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他认为道就在日常生活里,哪怕是一个书童奴婢的视听言行,也体现了“道”。这一学说(     
A.促成封建等级制度瓦解B.启迪了市民文化的产生
C.呼应了明清社会的发展D.冲击了儒家的正统地位
10 . 王阳明说:“人皆有良知,圣人之学,就是致此良知。自然而致的是圣人,勉强而致的是贤人,不肯致的是愚人。虽是愚人,只要他肯致良知,就和圣人无异。此良知所以为圣愚之同具备,而皆可为尧舜者,以此也。”王阳明此论(     
A.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B.全面否定了传统伦理道德
C.反映出明末社会的动荡D.力主重建古圣先王的功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