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陆王心学与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9 道试题
1 . 从明朝后期到清朝前期,欧洲传教士来华传教,并将中国文化介绍到西方,用拉丁文翻译了“四书”“五经”等著作。这可以用来研究(     
A.欧洲社会转型的思想基础B.明清之际的早期思想启蒙
C.西学东渐产生的双向影响D.儒家思想对基督教的影响
2023-02-15更新 | 59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高邑县第一中学等3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
2 . 明清之际,黄宗羲、顾炎武等一批士大夫认为,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教条、空谈是明朝覆亡的重要祸根,他们倡导“思以济世”“学必实用”“不发空言”“见诸实效”的学风。材料表明(     
A.社会动荡推动儒家思想发展B.儒家思想开始关注现实问题
C.经世致用成为士大夫阶层共识D.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已经丧失
3 . 王阳明提出“四民异业而同道”的观点,其门人则“以化俗为任,随机指点农工商贾。秋成农隙,则聚徒谈学,一村既毕,又之一村”。这种现象(       
A.动摇了理学的正统地位B.冲击了传统社会的秩序
C.推动了儒学教育平民化D.继承了先秦儒学的内核
2023-09-07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名校联盟统考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明朝万历年间,东林党人顾宪成在无锡东林书院撰写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人耳,家事 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并在此聚众讲学,倡导“读书、讲学、爱国”的精神,引起全国学者普遍 响应,一时声名大著。这种现象表明当时
A.资本主义萌芽的初步发展B.经世致用学风影响广泛
C.心学空谈玄说进一步传播D.政府重视文化教育事业
5 . 明清之际,有思想家指出:“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一姓之兴亡,私也;而民之生死,公也”“不以一人疑天下,不以天下私一人”。上述思想主张
A.从根本上否定了儒学理论B.是对传统思想的新突破
C.有利于维系中央集权制度D.受到西方政治理论影响
6 .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顾炎武指出:“君子之为学也,非利己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有拨乱反正之事,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有以救之。”该思想(       
A.批判了程朱理学利己主义B.继承了王阳明的叛逆精神
C.体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D.意在反对君主的专制统治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墨家以“兼爱”“非攻”等立场鲜明的政治学说与儒家并称显学。法家主张“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摘编自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存则天理灭。”“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摘编自朱熹《朱子文集》

材料三   明清之际的学者重视把学术研究和解决社会问题联系起来,关注社会风习,并突破传统政治哲学的樊篱,提出了许多具有近代意义的政治观念。在学理上,明清之际的学者强调学术研究与解决社会问题密切结合,注重学术研究的社会效用。在君权和民众问题上,王夫之、黄宗羲等人强调民众利益高于君权、高于一家一姓之利益。

——摘编自王记录《论明清之际士大夫思想观念的蜕变》

(1)据材料一,指出儒墨法三家思想各自核心主张,并结合所学概述百家争鸣的影响。
(2)据材料二,概况宋代理学的主要主张有哪些?
(3)据材料三,概括体现明清之际新思想的主张。从中国古代思想的发展历程中,你有何认识?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儒学思想是一个流动的发展过程。孔子以及后来战国时代儒家,广泛而深入地探讨了人的价值。董仲舒把孟子的性善论和荀子的性恶论塞进阴阳家的框架,加上一个最高的主宰“天”,成为一种神秘的天人感应论。唐代出现了儒、道、佛“三教”并立的局面,同时一些思想家或明或隐地吸取佛学思辨哲学的若干方面。宋明理学在三教融合、渗透的基础上孕育、发展起来。明清之际,儒学的经邦济世思想,在一些不是理学家的志士仁人上发出了光芒。

——摘编自张岂之《儒学思想的历史演变及其作用》

材料二   近代中国“两极相逢”,中西文化冲突是这个时代的突出内容。从“制造或政法制度之争”到“思想之争”,是中西文化和哲学论争的一个转折。戊戌维新前,形成了“中体西用”这一应对中西文化冲突的命题。戊戌维新后,随着民族危机愈演愈烈,“用”的膨胀突破“体”的界限而日见其困窘。20世纪初期,在欧风美雨的冲击下,“中体”已经体无完肤,随之而出现了中西调和、融合的意识。这种调和中西、融合新旧的意识很快蔓延,成为一种广有市场的社会意识。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中华民族形成了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价值观念和文明体系,几千年从未中断,对形成和巩固中华多民族的大家庭,对形成和丰富中华民族精神,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历史充分证明,中华文明具有自我发展、回应挑战、开创新局的文化主体性与旺盛生命力。

——摘编自中国社科院《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古代儒学的演变历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前期中国文化发展的新变化,并简析其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的认识。
2024-02-27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清帝制国家始终参与商业,其程度趋于加深。帝制体系与商业繁荣之间的基本契合,一定程度上为明清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扩展了帝制国家财政收入的来源。明清商人也在这种环境中演化,与帝制体系交融,变成绅、商、地主三位一体的精英人群,构成社会支配阶层演变的一个侧面。此种契合关系的另一面,是商业较大幅度地被纳入帝制国家体系的控制范围,使得市场经济难以充分、自由地演变,商人也在此环境中异化为帝制体系的社会基础。

——摘编自赵轶峰《明清商业与帝制体系关系论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知识,提取一个有关中国古代商业的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10 . 明清之际的某一思想家认为:“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这一观点主要针对的是
A.重农抑商政策B.君主专制制度
C.闭关锁国政策D.土地兼并现象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