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陆王心学与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9 道试题
1 . 王守仁倡导“知行合一”,曾说过:“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这一观点表明
A.知中有行行中有知B.先实践后有正确认识C.对格物致知的继承D.知行是先后两个程序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儒学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董仲舒)把孟子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装进阴阳的框架,加上一个最高的主宰“天”,成为一种神秘的天人感应论。他所强调的不是从道德伦理意义上探讨人格的完善,而是着重论证君臣父子、夫妻之间“三纲”论之不可移位……但在政治学领域,他的大一统思想却有利于国家的巩固,而且适应于历史发展的潮流。

       ——张岂之《儒学思想的历史演变及其特点》

材料二   宋儒通过对经典的研究,发现经典并非“圣道之全”……宋儒还通过总结汉唐以来经学的种种误区,指出治经应以切于实用为目的,应以讲明圣道、求得义理为旨归。因此,面对异质文化的严峻挑战,首先要起来维护儒家主体文化的神圣性,特别是发掘儒家文化的内在价值,这是一场保卫“圣人之道”的文化战争。

——人民网《宋代疑古思潮简论》

材料三     中国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与欧洲十八世纪的启蒙思潮分属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社会批判的产品,后者却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有些学人将这两种形态的文化等量齐观,显然不太恰当。如果要在欧洲文化史上选择一个段落同中国明清之际的进步文化作比拟,无论从产生的背景还是从所包含的内容而言,都以欧洲封建社会存在的最后几个世纪(14-17世纪),即严复说的西方“古学”转向“新学”的阶段发生的文艺复兴运动较为相当。

——冯天瑜《从明清之际的早期启蒙文化到近代新学》


(1)根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思想的主要特点及其政治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程朱理学为例分析宋代“疑古”思朝出现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未成为“近代社会的宣言书”,试从明清进步思想本身给予原因说明。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清时期(1840年之前)的思想领域,一方面是程朱理学占据统治地位,另一方面是以李贽为代表的反理学思潮。被称作“异端之尤”的李贽,已有较为鲜明的市民反对派气息,他对封建独断论的怀疑和否定是空前的;明清之际的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从不同侧面与理学展开了论战,把批判锋芒直指封建专制统治。他们抨击宋明理学中的禁欲主义,提出“私欲之中,天理所寓”的观念。

—摘编自刁国庆《试论传统文化在明清之际的递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自选一个角度,并予以阐述。(要求:角度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完整。)
4 .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下列思想符合其演变过程顺序正确的是(   
①存天理·灭人欲②克己复礼③不期修古,不法常可④循天下之公
A.②③①④B.③②①④C.④③②①D.①②③④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关于明清历史,海内外学者著述颇丰,叙述各有侧重,如《袭常与新变:明清文化五百年》《海与帝国:明清时代》《最后的中华帝国:大清》等,这些书名反映了作者对时代特征的理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明清时期,自拟一个能够反映其时代特征的书名,并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书名适当,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6 . 陆九渊、王阳明提出“心即是理”,相信自己的内在价值更胜于外在权威。这(     
A.利于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B.从根本上否定了程朱理学
C.沉重打击了封建专制统治D.鼓励人反叛传统伦理道德
7 . 王阳明的《碧霞池夜坐》云:“一雨秋凉入夜新,池边孤月倍精神。潜鱼水底传心诀,栖鸟枝头说道真。莫谓天机非嗜欲,须知万物是吾身。无端礼乐纷纷议,谁与青天扫宿尘?”这首诗作
A.否定传统儒学正统地位B.发出近代进步思想先声
C.反映出程朱理学的精髓D.体现出鲜明的心学色彩
2020-04-21更新 | 131次组卷 | 3卷引用:2020年秋季高三历史开学摸底考试(全国卷地区)04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是儒学的发展基地;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词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秦地主要接受三晋学术。但以各地所出文化人才而论,则以关东的齐鲁三晋郑卫周等地最为兴盛。

——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材料二 故为人君者,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正万民以正四方。四方正,远近莫敢不壹于正……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南宋]朱熹

“孔子未尝教人之学孔子,而学孔子者务舍己而必以孔子为学……真可笑矣。”

——[明]李贽


(1)材料一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学术文化发展的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现象对中国古代学术发展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影响。
(3)依据材料三,比较李贽的思想与朱熹有何不同。李贽思想形成的经济根源是什么?
(4)如果要给以上三则材料设一个主题,你认为最恰当的表述是什么?
9 . 明清时期的思想家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观点。下列观点出自王夫之的是(     
A.“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B.“以天下为主,君为客”
C.“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D.“无其器则无其道”“非器则道无所寓”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明后期至清初和晚清时期书籍翻译对比

时期明后期至清初晚清时期
翻译者西方传教士利玛窦、汤若望、南怀仁等丁韪良(美国传教士)同文馆上海广方言馆、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广学会,福州开设船政学堂等等
内容涉及宗教、天文学、数学、物理学、机械工程学、军事技术、舆地学、生物学、医学、文学等领域。代表作有《欧几里德几何》《几何原本》《泰西水法》《奇器图说》《万国全图》等等。中国的《老子》《易经》也有了第一批欧洲译本。《万国公法》《星轺指掌》《公法便览》《公法会通》《国际法》公法类书籍达40部以上。工程、农学、矿学、工艺、商学、格致、算学、电学、化学、声学、光学、天学、地学、医学类即有70多种。
比较两时期书籍翻译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中两处不同,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所指出的不同之处明确清楚;原因可以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观点明确,合理充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