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陆王心学与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而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矣。……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顾炎武《日知录》

材料二   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机关之手时,他们制定并执行暴虐的法律,自由也就不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同立法权合而为一,由于法官就是立法者,他就可以任意地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实行权力专断;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而为一,法官便可以任意地实施法律,对人们的自由施加压迫;如果同一个人或是由重要人物、贵族或平民组成的同一个机关行使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则一切便都完了。所以,这三种权力必须交由不同的个人或团体独立运作,实现相互制衡。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1)基于“天下”视角,从“权”与“责”两方面,概括材料一中顾炎武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些观点的认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孟德斯鸠的分权主张及其目的。简述该主张在近代美国和中国的实践和运用。
2020-09-25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明清之际,有人指出“以西法为有验于今,可也,如谓不易之法,务事求进,不可也”,并反对“喜立异而缺稽古之功”。这反映出当时
A.兼采中西已成为学界共识
B.对西学东渐的现象有所反思
C.西学作为夷狄思想被排斥
D.西学中源仍旧束缚民众观念
3 . 黄宗羲认为:“然则其(封建国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即论者谓有治人无治法,吾以谓有治法而后有治人。”黄宗羲思想的核心是
A.主张一家之法B.先制定法律然后治理人民
C.法律由人决定D.反对君主专制,实行法治
2020-04-21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白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有学者认为1573年至1644年间的晚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变局”。以下能够反映“大变局”的是(     
A.郑和率领舰队七次下西洋B.设内阁辅佐皇帝处理内务
C.李贽提倡个性并蔑视权威D.荷兰殖民者占据澳门半岛
5 . 顾炎武的“众治”思想主张从源头着手,分化君权,加强郡县的地方治理权力,“因地制宜”地有效处理社会问题。这表明“众治”思想
A.具有近代的“民权”意识B.是西方“三权分立”学说的渊源
C.蕴含着“经世致用”理念D.动摇了儒学在政治上的统治地位
2020-10-10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A9联盟2020-2021学年度高二上学期返校考试历史试题
6 . 明清时期,中国的经济和思想呈现出新的气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成化、弘治以后,“土人亦有精其业(绫绸)者,相沿成俗,于是,盛泽、黄溪四五十里间,居民尽逐绫绸之利,有力者雇人织挽,贫者皆自织”。

——《吴江县志·风俗》

据严中平研究,1580-1590年间,中国商人运往菲律宾马尼拉的商品中,棉布仅次于生丝与绸缎,居于第二位。……中国棉布还远销西班牙殖民地,印第安人和黑人都用中国货而不用欧洲货。……嘉定县、宝山县出产的紫花布,尤其成为欧洲的畅销货。

——据樊树志《晚明大变局》整理

材料二   

有为佛而货者,有为巫而货者,有为倡优而货者,有为奇技淫巧而货者,皆不切于民用,一概痛绝之,亦庶乎救弊之一端也。此古圣王崇本抑末之道。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明】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根据材料一并联系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在纺织领域中日益凸显出来的新气象和政府实行的老政策。
(2)有学者指出,明末儒学呈现“承古而萌新”的特点。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以黄宗羲的思想主张加以说明。
7 . 王夫之针对王阳明“知行合一”的观点,提出了“行可兼知”的观点。他提出“行于君民、亲友、喜怒、哀乐之间,得而信,失而疑,道乃益明,是行可有知之效也”。王夫之的这一思想
A.有助于近代民主思想的形成B.开始质疑古代君主统治
C.是朴素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D.颠覆了儒家的思想观念
2020-09-05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双语学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8 . 朱熹专以士为施教的直接对象,陆九渊则针对士和一般民众施教。施教对象的变化主要说明
A.儒学发展依靠民间力量推动B.理学强化了儒学理论的思辨性
C.重建儒家信仰的任务基本完成D.程朱理学与心学本质差异巨大
9 .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有如下论述:经大乱后,社会比较安宁,故人得有余裕以自厉于学;旧学派权威既坠,新学派系统未成,无“定于一尊”之弊,故自由之研究精神特盛。当时诸大师,皆遗老也。其于宗社之变,类含隐痛,志图匡复,故好研究古今史迹成败,地理厄塞。上述这一“演变”具体是指
A.“百家争鸣”局面出现B.宋明理学形成
C.儒学正统地位确立D.明清儒学活跃
10 . 历史一般是指构成人类往事的事件和行动,研究历史可以采取不同的历史角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明朝自宣宗(1398~1435)以后,很少皇帝能专注于国事,朝廷作为主要操在官僚手中,而皇帝则被赋予浓厚的神秘性格,仲裁百官间的争执,强迫性地执行开明专制。当时的士绅官僚,习于一切维持原状,而在这种永恒不变的环境中,形成注重内思的宇宙观,使今人看来,晚明时期显得停滞而无生气。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晚明:一个停滞但注重内省的时代》


(1)结合所学知识从思想文化科技的角度简述明朝中后期“注重内省”的相关史实。
(2)你是否同意黄仁宇“停滞”的判断,请说明理由。
2020-04-24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延安市富县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8月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