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艺复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1 . 14—16世纪,伴随着“世界的发现”和“人的发现”,世界步入近代社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洲的发现和经由好望角抵达东印度航线的开辟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重要的两件事……这两个事件某种程度上把世界上相距遥远的部分联结在一起,使它们能互通有无,增加彼此的快乐,促进彼此的工业,因此,它们的总体趋势似乎是有益的。

——亚当·斯密《国富论》

材料二   公元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因为它标志着地区自治和全球统一之间冲突的开端。在这以前,不存在任何冲突,因为根本就没有全球的联系,遑论全球统一.…由于欧洲人在这一全球历史运动中处以领先地位,所以正是他们支配了这个刚刚联成一体的世界。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在永恒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这是我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彼特拉克

36条每一个真诚悔改基督教徒,即令没有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免罚罪。

——"九十五条论纲"

本身自由,周围的人与自己平等——这才是真正的生活,人们的自然生活。

——伏尔泰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两位作者评述历史问题的角度。并归纳两人在看待新航路问题上的异同。
(2)材料三反映了欧洲哪三次思想解放运动。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次运动产生的共同影响。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的欧洲是一个封闭的社会,农奴制对人身实行最大的束缚,教会对人的精神实行束缚,基督教的神学教义也束缚着人的思想。而向现代社会转变有一个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那就是某种程度的人的解放。人必须从中世纪的束缚下解放出来,成为有自我意识、有创造能力的人。

——摘编自钱乘旦等《世界现代化进程》

材料二

第一条   人生来就是而且始终是自由的,在权利方面一律平等。

第二条   一切政治结合均旨在维护人类自然的和不受时效约束的权利。这些权利是自由、财产、安全与反抗压迫。

第六条   法律对于所有的人,无论是施行保护或是惩罚都是样的。

——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

材料三   1601年,英国议会颁布《济贫法》它企图以福利救济、以工代赈、劳动培训(建立贫民习艺所)等方式,对贫困者的生活给予一定的保障1662年颁布《住所法》,规定贫民只能在原住教区得到救济,以阻止贫困人口的无序流动。1795年英国部分地区开始流行一种新的社会福利方式:斯皮纳姆兰制,在公平收入的口号下,它规定对每个在固定收入水平线以下的劳工,按照面包的市价和劳工家庭成员的人数进行补贴救济,保障其最低生活。1834年,英国政府出台了《济贫法修正案》,它废除了院外救济,贫民只有进入济贫院后才能获得实物救济。而济贫院实际上是劳动院,是另一个工厂。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4-17世纪欧洲“实现人的解放”的大致历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人权宣言》。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023-09-05更新 | 112次组卷 | 2卷引用:广西桂林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是西欧向近代社会迈进时期发生的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它们的共性主要表现在(     
①发展了人文主义精神        ②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
③发挥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④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
2023-08-11更新 | 68次组卷 | 24卷引用: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学考模拟考试(三)历史试题
4 . 下列图片反映了14世纪以来部分世界历史事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1:文艺复兴时期最绚烂的烟火                                      图2:马丁·路德和《九十五条论纲》          图3: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图4:法国大革命                            图5:美国独立战争                                      图6:玻利瓦尔和圣马丁

任意选取以上两幅或三幅相互关联的历史图片,拟定一个主题,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予以说明。(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成文。)
2023-07-16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玉林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他们将自己生活的时代视为拉丁语文学的重生或复兴,并创造了“中世纪”一词,表示自己生活的新时代与几个世纪以前的黑暗时代截然不同。材料中的“他们”(     
A.提倡人文主义B.进行宗教改革C.宣告理性时代D.延续神本主义
6 . 中古时期,西欧学校的课程主要教授神学理论;到了14世纪,逻辑学、哲学、数学、医学以及民法等课程的比重日益增加。这种变化源于(     
A.人文主义思想传播B.宗教改革成效显著
C.启蒙思想深入人心D.生产方式根本转变
2023-06-30更新 | 95次组卷 | 2卷引用:广西来宾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十日谈》中描写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有钱人与一位穷姑娘彼此相爱,但有钱人的母亲希望他能娶一位门当户对的小姐,便从中阻挠,间接害死了这对有情人。由此可见,薄伽丘(     
A.弘扬理性主义B.追求男女平等
C.宣扬天赋人权D.鼓吹人性自由
2023-06-21更新 | 136次组卷 | 3卷引用:广西柳州市柳州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意大利的自然环境得天独厚,直接继承了古罗马的文明。在14~15世纪,在佛罗伦萨、西恩那、比萨等地的毛纺织业、呢绒业和威尼斯的造船业中,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意大利的城市共和国是商人和作坊主组成的政府,这为文化艺术的创造提供了比较自由的环境。东方文化,尤其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也对文艺复兴向广度和深度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摘编自张椿年《从信仰到理性——意大利人文主义研究》等

材料二   罗马教皇利奥十世因欲敛钱于德国人以备继续圣彼得礼拜堂之建筑,乃大发赎罪券于已死及未死之人。教皇之代表……因急于筹款,故极言赎罪券有种种功效,言之过当,适足岂有思想者之怀疑……路德之榜其论文,初无攻击教会之意,更不料其足以惊动世人之耳目。其论文用拉丁文所著,只备当时学者之研究。不意当时之人无论贵贱智愚,莫不急欲讨论赎罪券之性质之究竟为何。故路德之论文不久即译成德国文,遍传于全国。

——摘编自何炳松《欧洲全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意大利文艺复兴和德意志宗教改革兴起背景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宗教改革运动在西欧的扩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伊拉斯谟被誉为“16世纪的伏尔泰”,他在《愚人颂》中写道:“当他们(自负的神学家和僧侣们)在教堂中像驴叫似的高声朗诵圣经时,他们只记住它的词句,并不理解其意义,但是他们以为他们正是把最润滑的香油抹于上帝的身上了。”这反映了作者(     
A.主张灵魂自我救赎B.对天主教会的抨击
C.深受启蒙思想影响D.反对专制王权统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中世纪的西方绘画多以神为主角,而文艺复兴初期,画家开始在自己作品的边角空间留下隐蔽签名;到15世纪,丢勒、提香等画家则有多幅自画像流传于世。这种变化反映出
A.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B.人文主义精神的发展
C.绘画风格的丰富多样D.民众放弃了宗教信仰
2023-04-20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玉林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