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宗教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3 道试题
1 . 有学者曾如此评价:他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他提出“唯信称义”,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他”的主张
A.描绘了未来社会的政治蓝图B.推动了普通民众的思想解放
C.体现了人文精神的最初觉醒D.加强了罗马教皇的宗教权威
2 . 宗教改革是各式各样的人怀有各式各样的动机的产品。只是到了最近的时候,我们才开始认识到宗教上的不满在这场巨大的风波中只起到多么小的作用,而它实际上是一场无可避免的社会的和经济的革命而伴有一种微弱的神学背景。材料表明宗教改革的原因是
A.人的各种各样的动机B.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C.罗马教廷的桎梏搜刮D.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3 . “伟大的革命是在路德的宗教改革中才出现的,……精神解放出来了。”这表明宗教改革的意义在于
①推翻了天主教会的统治   ②进一步传播和发展人文主义
③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④推动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当新儒学最伟大的哲学家朱熹(1130-1200年)在世时,新儒学在南宋时期得到全面发展。但是朱熹及其门徒没有像孔子及其门徒那样,忠实地维持古代的思想。

——摘自(美)威廉·麦克尼尔《世界史》

材料二   孪生却又相互对抗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分别强调了欧洲文化传统的不同方面。受到复兴异教古代知识、技术和优雅风度鼓舞的人们赞美欧洲历史上的希腊一罗马时代,而那些渴望根据《圣经》改革宗教的虔诚教徒则从西方文明的犹太——基督教成分中吸取营养。两个阵营中少数忠诚的人力图完全否定对方;但这是不正常的,因为这两个运动之间存在着一场复杂的交叉演出。

——摘自(美)威廉·麦克尼尔《世界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儒学主要内涵并说明新儒学没有“忠实地维持古代的思想”的历史背景。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这两个运动之间存在着一场复杂的交叉演出”观点。
5 . 宗教改革前的德意志地区方言众多,民众彼此交流困难。1522年,马丁·路德将《圣经》译成德文,路德版《圣经》所用的德语受到广大民众的青睐,很快就成为德意志各邦的标准语言。由此可见,马丁·路德此举
A.促进了德国世俗文化兴盛B.实现了信徒与上帝对话
C.传播了近代人文主义思想D.推动了德意志民族统一
6 . 迈尔斯教授认为某一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有二:一是当时的教会存在着最为严重的丑闻和各种滥用职权;二是当时各国君主对教皇权力的妒忌和教皇统治与各国爱国主义思潮的激烈碰撞。据此分析,该历史事件最有可能是(  )
A.殖民运动B.文艺复兴C.宗教改革D.启蒙运动
7 . 路德认为,“基督徒的自由存在于这种信念:我们的虔诚和得救无需借助于机构来实现”。这表明路德
A.维护宗教权威B.主张因信称义C.认可宗教信仰自由D.认为王权高于教权
2020-05-22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8课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同步测试
8 . 中世纪的天主教会主张“如果按照教皇的精神和意愿来宣扬赎罪券,那么所有的疑虑都会很快消除,甚至不再存在。”为反驳教会这一说教,马丁·路德提出
A.信仰即可得救B.摒弃宗教信仰
C.简化宗教仪式D.王权高于教会
9 . 近代欧洲某一时期,人摆脱了在基督教神学中的卑微地位,一跃成为有能力去理解上帝旨意并为上帝服务的主动性对象。推动这一转变的因素是
A.文艺复兴B.宗教改革C.启蒙运动D.经典力学
2020-05-17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河南省焦作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10 . 思想潮流的演进
(1)根据提示,请将下列表格填写完整。

主题

代表人物核心思想或著作成就发源地或中心
A 但丁、达•芬奇等《神曲》《蒙娜丽莎》B
宗教改革C强调“信仰得救”,否认教权神授

德国

D 世纪启蒙思想培根近代唯物主义思想

英国

霍布斯E学说
F政治分权学说
18 世纪启蒙思想伏尔泰主张建立“开明君主制”G
孟德斯鸠主张H
I《社会契约论》
J圣西门、傅里叶、欧文希望以道德觉悟建成理想社会法国、英国
K马克思、恩格斯 L、《资本论》英国、德国

(2)简述启蒙思想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2020-05-14更新 | 122次组卷 | 4卷引用:上海市黄浦区2020届高三5月阶段性调研历史试题(等级考)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