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食物的生产、 储备与食品安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1 道试题
1 . 针对俄乌局势,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4月5日在联合国安理会上做出急迫表态:在粮食方面,我们敦促所有国家保持市场开放,抵制不合理和不必要的出口限制,并向处在饥饿和饥荒风险中的国家提供储备。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欧洲国家没有能力保障本国粮食安全
B.地区冲突是引发粮食安全问题的根本原因
C.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取决于市场的开放
D.国际组织致力于保障粮食安全与消除饥饿
2 .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成立以来,多次召开世界粮食安全首脑会议,制定粮食安全行动计划,为人类共同消除饥饿统筹资源,……中国在粮食安全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下列史实与材料有关的是
①联合国粮农组织成立于1945年,简称“IMF”
②中国用不足7%的土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
③1996年中国发布了《中国的粮食问题》白皮书
④2014年中国杂交水稻亩产突破1000千克,创世界纪录
A.①②④B.①④C.②③④D.①②③
3 . 随着冷链物流业的迅速发展,人们对新鲜肉奶制品、蔬菜、水果的消费需求不断得到满足,生活水平得到提高。这反映出
A.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B.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
C.消费行为受消费心理的影响D.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4 . 2020年12月8日,加拿大食品检验局(CFIA)再次召回Assala和Levitts两个品牌的熟食肉类产品,官方解释其原因为“可能受到李斯特菌的污染”。这一事件充分证明
A.化肥农药的残留污染问题必须重视B.禽畜饲养过程防止过度使用抗生素
C.对于食品加工过程需要严格监管D.加拿大政府已经采取了最严格的标准
5 . 19世纪50年代,纽约消费者对牛奶的需求不断增加,一种“儿童卫生奶”在纽约市场上打响。奶农们将奶牛关在狭小、潮湿的牛圈里,将酿酒厂的酒槽喂给它们,把污水、臭鸡蛋、淀粉等混入牛奶,用蜂蜜、糖浆等来掩盖异色、异味。这种“泔水奶”虽然被不断打击,但直到19世纪末巴氏低温消毒法的普及,才最终在历史的洪流中销声匿迹。这说明
A.食品储备技术进步增加食品供给B.美国政府完全忽视食品安全保障
C.市场需求导致出现食品安全问题D.保障食品安全需要发挥多维力量
6 . 下图是1977年出土的湖北曾侯乙墓的青铜冰鉴。《周礼注疏》载:“冰有鉴,则冰不消释,食得停久。”古代这种用于食物冷藏保鲜的器物,被称为“世界上最早的冰箱”,可见食物保鲜是人类一直以来的追求。食物冷藏技术发展的意义是

①有利于保鲜储存             ②有利于长途运输             
③达到长期储存的目的       ④食物的营养成分不会流失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7 . 近年来兴起的设施渔业,在整个养殖过程中借助水参数自动监控系统(如溶氧仪、酸度计、自动控温仪等仪器设备)和水处理系统(如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过滤方法使养殖用水可以循环使用)等设施,从而缩短其养殖周期,获得较高的鱼产量。这
A.推动了水产养殖的集约化经营B.提高了水产品的优质化水平
C.实现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D.改变了现有养殖产业的结构
8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古代,食品安全是被纳入公共安全的范畴,故而在对食品安全法律关系的调整上,古代更多适用的是刑律,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主体追究的也主要是刑事责任。以《宋刑统》的规定为例,“脯肉有毒,曾经病人,有余者速焚之,违者杖九十;若故与人食并出卖,令人病者,徒一年,以故致死者绞;即人自食致死者,从过失杀人法。盗而食者,不坐。”古人在食品安全立法之外,还同时设计了多种制度和方法,培养相关专业性人才,这些举措为古代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落到实处提供了多重保障。茶叶能成为中国古代与瓷器、丝绸并列的重要贸易输出商品,除了中国适宜茶叶生长的气候环境和悠久的种茶传统,专业的茶叶品质甄别技术也是确保其品质安全,使其得以畅销世界的重要原因。此外,在食品市场中创设的举报人奖励制度,延伸了政府进行食品安全监管的触角,显著提升了食品安全监管的效率。

——摘编自张维《中国古代食品安全监管刍论》

材料二   当今世界各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十分突出,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的解决更加迫在眉睫。从我国自身来说,用“不容乐观”这个词来描述当代中国粮食安全状况是恰当的。《中国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及预警》一书指出:我国粮食生产总体为“比较安全”,但大豆存在潜在风险。大豆供不应求的现象比较严重,仅靠我国大豆的产量满足不了老百姓的需求,我国的大豆需求对国际市场的依赖较高。大豆的国际定价权被一些跨国粮商牢牢握在手中,严重威胁中国豆农和压榨企业的生存,进而对中国的粮食安全产生威胁。我国的粮食储备,不仅仅是数量不足,在结构上也存在问题。据资料统计显示,日前粮食库存品种严重不平衡,小麦、稻谷、玉米库存过多,大米及油脂、油料较少,有些地方供求严重不平衡。

——摘编自韩雪峰、李富江《当代中国粮食安全问题探析》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食品安全监管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代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成因。
2022-03-15更新 | 204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北省卢龙县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下表为我国学界、政府、媒体对转基因食品安全的态度统计表。
肯定否定中立
篇数占比%篇数占比%篇数占比%
学界90.5230.17170899.30
政府330011397
媒体2554143194

据此可知
A.转基因食品安全得到广泛认可B.对转基因食品安全的认识不足
C.国人能够理性认识转基因食品D.转基因食品安全受到极大关注
2022-03-15更新 | 289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卢龙县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历史上既是粮食大国又是“饥荒之国”的这一现实局面,使得历代统治者往往将粮食视为天下之大命的重要物资。《礼记•王制》载:“国家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周礼》把农业看作决定国民经济的主要产业,在社会分工上“以九职任万民”,主张通过建立土地管理机构、加强对粮食生产督促、设置救荒机构等措施来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战国法家代表人物李悝鼓励人民“尽地力之教”来增加产量,指出“汆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推行“善平汆”政策。

——摘编自吴宾等《试论中国古代的粮食安全观》

材料二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全球目前可耕种土地资源为13.8亿公顷,人均仅有0.197公顷。由于气候变化、荒漠化、过度开发和不良耕作实践的影响,目前有25%的可耕地资源高度退化。而水资源不足、水资源污染和地下水过度开采已严重制约农业的发展。粮食作物和非粮食作物生产对自然资源的竞争由来已久,在过去20多年里,其本质和强度都发生了极大变化。使用谷物,如玉米和油菜籽等油类作物生产生物燃料,也极大地加剧了对自然资源的消耗。此外,城市人居开发、休闲场所和道路交通建设、工业发展、矿产开采以及木材和其他衍生产品生产等,都对粮食和农业赖以发展的土地、水和生物资源造成了巨大压力,增加了生态、社会和经济成本,并大大降低了小农抵御自然灾害、维护粮食安全和改善生计的能力。

——摘编自何昌垂主编《粮食安全:世纪挑战与应对》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的粮食安全思想内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今世界粮食安全面临的主要挑战。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就粮食安全问题谈谈你的认识。
2022-02-13更新 | 188次组卷 | 3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林甸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