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食物的生产、 储备与食品安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1 道试题
1 . 技术的进步,增加了粮仓仓容量,实现了粮食储备自动化和智能化。冷冻食品工业也迅猛发展。以下关于20世纪以来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说法正确的是
①20世纪20年代起,速冻加工、冷冻设备、冷冻食品等领域的技术不断进步
②20世纪40年代,美国已经使用机械通风储粮技术
③中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采用机械制冷低温储粮技术
④2001年,中国颁布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对冷链物流产业进行整体布局
A.①②B.①③C.②③④D.①③④
2 . 1930年,美国的农场数量最多达到了660万个,1990年则降为21413个,单位农场面积则由62公顷扩大为189公顷,1913-1987年,全美国农业劳动力减少了约70%,劳动生产率提高8倍。由此可知美国
A.小型农业机械推广范围扩大B.国家全面干预农业效果明显
C.成功移植苏联集体农庄模式D.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水平提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74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召开第三届世界粮食会议,提出了关于粮食安全的概念:“保证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得到为了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品”。

1983年,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萨乌马定义粮食安全:“确保所有人在任何时候既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他们所需要的基本食品”。

1996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起的世界粮食首脑会议,重申了人人有获得安全而富有营养的粮食的权利。

2001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2001年世界粮食不安全状况报告》定义粮食安全:“所有人都能通过社会、经济等途径来获得充足、安全并富有营养的食物,以满足其积极健康生活的膳食需要及食物偏好。”

——摘编自何昌垂《粮食安全》

材料二   当前总的看,我国粮食供求形势是好的。必须清醒地看到,一些影响粮食安全的因素和苗头已经出现,近几年耕地大量被占,粮食播种面积大幅度减少;粮食比较效益低,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不高,地方抓粮的积极性不高;有利于粮食生产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起来。粮食问题是关系经济安全和国计民生的重大战略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专门召开了农业和粮食工作会议,提出了确保粮食安全的重大政策措施。第一,兼顾保障粮食供给和增加农民收入两个目标。第二,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保护和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第三,守住耕地、依靠科技、改善条件,进一步加强粮食生产能力建设。第四,突出重点,集中力量支持主产区发展粮食生产。第五,大力发展粮食产业,提高粮食生产的综合效益。

——摘编自200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报告


(1)根据材料一,概括联合国粮农组织在各个时期定义的“粮食安全”内涵,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三届世界粮食会议召开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主要因素,并说明粮食安全政策制定的意义。
2022-01-20更新 | 184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代农业生产的重要革命性变化是外来农作物的引进,原产南美洲的玉米和甘薯两种粮食作物产量高,不与小麦、水稻和桑麻争地,比较容易种植,对缓解粮食供应压力起到积极作用,对人们的饮食结构起到革命性影响。除粮食作物外,明中后期还引进了花生、烟草等经济作物和南瓜、番茄、辣椒等蔬菜品种,百姓副食更加丰富,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

——摘编自宁欣主编《中国古代史(下)》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始终把解决人民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首要任务。粮食安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进入新时代,中国将继续深入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加强粮食生产能力、储备能力、流通能力建设,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确保粮食安全,中国与世界命运休戚与典。中国将继续努力构建粮食对外开放新格局,与世界各国一道,为维护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不懈努力。

——摘编自《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2019年10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农业生产的新特点,说明它对当时人们日常生活产生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时代中国取得粮食安全举世瞩目巨大成就的原因。
2022-01-19更新 | 189次组卷 | 4卷引用:海南省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诊断)考试历史试题
5 . 1945年,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成立。该组织早期着重于粮农生产和贸易的情报信息工作。70年代以后,逐渐将工作重点转向帮助发展中国家制定农业发展政策和战略以及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援助。这一变化
A.减缓了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进程B.基于世界经济新秩序的律立
C.反映了发达国家已解决粮食问题D.有利于消除饥饿目标的实现
6 . 1300-1800年,西欧人口年均增长率为0.11%,农产量增长率也大致相当,但19世纪,德国农产量翻了3倍,1800- 1980年的英国农产量增加了9倍。这主要得益于
A.欧洲农业科技的领先B.农业机械的完全普及
C.美洲高产作物的引进D.现代农业模式的发展
7 .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粮食生产得到快速发展,不仅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而且成为维护世界粮食安全的重要力量。下列各项中,属于中国对世界粮食安全所作贡献的有
①率先使用机械通风储粮技术②杂交水稻技术不断取得突破
③实现粮食基本自给④积极加强粮食生产国际合作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8 . 有学者认为:“解决粮食安全问题首先依靠各国自身努力,加大农业生产投入,提高农业技术水平,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粮食产量。”下列各项中属于“农业技术”的有
①“中国超级杂交水稻”的培育            ②优质高效化肥的广泛应用   
③有自动装置的铧式犁的使用               ④大型农场和养殖场的推广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9 . 黑龙江是中国产粮大省,也是中国绿色食品生产大省。为确保“舌尖上的安全”,该省正实现从“中华大粮仓”向“健康大厨房”的转变,其绿色产品已远销境外多个国家和地区。由此可见,黑龙江
A.树立了食品安全生产的范例B.是中国最大的粮食生产基地
C.是我国出产粮食最多的省份D.现代农业生产水平显著提升
10 . 2009年的《世界粮食安全首脑会议宣言》中提到,目前遭受饥饿和贫困的人数超过10亿;农业和农村发展方面不足;2008年又发生了世界金融危机;一些国家把粮食作为施加政治和经济压力的手段,再加上近年来气候的变化,这些因素导致的最重要结果是
A.现代农业发展B.食品生产现代化
C.粮食安全问题异常严峻D.粮食储备技术进步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