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经历长期发展的英国慈善事业,到19世纪中叶已经达到相当大的发展规模,其中114个慈善机构创办于18世纪,103个创办于1700年以前。19世纪中叶以后,英国的中产阶级对慈善事业的发展更是起了重要的作用。例如,19世纪80年代,石油开发商摩顿把58万英镑的款项捐给了慈善机构。1870年以后,英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明显缓慢下来,英国农业出现了衰退的趋势,加之不断出现的经济危机的打击,使得英国的社会问题逐渐加剧。成立于1884年的费边社,其代表人物是萧伯纳和韦伯夫妇。他们认为贫困不仅是个人的问题,更多的是一个社会问题。费边社就英国的社会问题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措施,对英国政府政策调整有很大的参考价值。慈善由基督教的部分工作变为了一种社会机制,由原来的个人和教会的管理机构变成了国家和政府机构的重要功能。工人互助组织中成立最早的应属友谊会,另一种自发的工人互助组织是合作社。相较于济贫法体系下的救济,友谊会会员一方面获得了生活的保障,另一方面在心灵上也得到了慰藉。

——摘编自丁建定<1870~1914年英国的慈善事业》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为改造旧中国社会落后面貌,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事业发展体系。从1949年到1966年间,国家先后颁布了城镇《劳动保险条例》《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休处理暂行办法》等;在农村,毛泽东通过《高级农业合作社示范章程》确立了面向乡村孤老残幼的五保制度。党的七届三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必须认真地进行对失业工人和失业知识分子的救济工作,有步骤地帮助失业者就业。”1951年毛泽东指出“今后必须把卫生、防疫和一般医疗工作看作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全力发展这项工作。”1956年国务院成立了科学规划委员会,编写了《1956~1967年科学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为新中国向现代科学进军制定了行动纲领。195737日在普通教育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毛泽东明确提出了特色办学的理念。中共八大前后,毛泽东认为应改变革命时期战时共产主义式的供给制,实行按劳分配。

——摘编自陈位志《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的社会事业思想论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慈善事业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迅速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社会事业发展体系的内容,并简析中外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启示。
2022-05-31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名校联盟2022届高三押题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世纪西欧,医院是慈善事业的典范。以英格兰为例,11世纪中叶以前的医院一般依附于修道院,其职责主要是为宗教团体中患病的成员提供服务。1113世纪,它们开始成为病人集中的重要机构,但病人管理时所遵循的规章制度大多来自修道院。医院院长一般由内部成员推荐,但要经过所在地区主教的认可。医院中的修女(或修士)主要承担照看病人、抚养孤儿、护理伤者等服务工作。15世纪,英格兰王国有约20%的医院破产关闭,剩下的一些也为其他宗教收客所或者大学学院所教并。

——摘编自陈凯鹏《中世纪西欧医院的形成及其特点》

材料二   19世纪以来,除了少数能够承担私人医生高昂费用的上层人士,大部分民众需要求助于营利性的公共医疗服务。在19世纪下半叶,英国的医疗服务供给主体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济贫法医院,属于政府监管下的济贫法体系;另一类是志愿医院,属于民间慈善资本捐助成立的医疗机构。两者都需要相关人员推荐方能入院,普通患者缺乏自主权。1919年,英国成立卫生部,首任卫生大臣克里斯托弗·艾迪森提出:“与照顾和治疗病人相关的服务不应作为济贫法的一部分,而应作为国家卫生服务的一部分。”从20世纪20年代起,英国地方政府改组济贫法医院为市立医院,市立医院由此兴起。进入20世纪40年代后,随着国有化潮流的兴起。市立医院逐渐转型为国有医院。

——摘编自李文慧《20世纪英国市立医院的兴起与转型》


某学者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促成近代以来西方医院功能定位转型的主要原因。以英国为例,概括中世纪和近现代医院的不同功能定位,并评述该学者的观点。(要求:赞成该观点或另提出一个主要原因均可,并阐述理由)
2024-02-23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2024届高三2月百校联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近代英国,医生群体遵守严格的三等级秩序,内科医生、外科医生、药剂师三大群体等级依次降低,且各自成立协会,维护等级分离。1805年,药剂师不断向议会请愿,要求破除等级秩序。1815年,一个新的阶层——外科医生—药剂师群体(全科医生)正在崛起,他们从事着全面的医疗工作,逐渐成为城镇和乡村中医生职业势力最为庞大的群体。1886年,英政府颁布《医疗法》,英国开始进入以全科医生为主导的医疗服务模式中。1911年,《全民保险法案》颁布,要求各郡的保险委员会选择一些当地信誉较好的全科医生并与其签订合同,使其一周中有两天为社区居民提供免费诊疗服务,其余时间仍可继续从事私人医疗服务。

——摘编自王广坤《19世纪英国全科医生群体的崛起及影响》等

材料二   20世纪60年代中期,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全国范围内开始大规模培训农村卫生员。他们“不拿工资,在家种地”,一般都经过社区医院的短期培训,不管中医还是西医,无论内外科、妇产科还是小儿科,多少都通点。他们不坐班,群众有病随叫随到。群众基本上“小病不出村,一般疾病不出大队”。与此同时,农村卫生员还通过家庭卫生宣传、计划免疫推广以及指导农村的饮用水源、粪便垃圾、厕所。牲畜圈棚改造等义务工作,承载了社会动员、国家控制、树立典型等多重政治含义。他们被广大农民称作“合作医疗的台柱子”,是“信得过,养得起,管得着,用得上”的医生。

——摘编自龙长安、汪雪微《“赤脚医生”对国家建设的重要贡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近代英国全科医生制度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指出近代英国全科医生与新中国农村卫生员的相同点,并分析新中国农村卫生员制度实施的意义。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晚清时期,随着西方国家在中国创办医学校,西洋医学便长驱直入。在对传统中医学的问题上,清政府主张废弃中医中药,一些接受过近代教育的知识分子也对中医持怀疑和蔑视的态度。与此相反,一大批热爱祖国医学的知识分子反对废弃中医药的政策,他们到各地筹集资金,开办中医学校。当时兴办的中医学校有“上海中医专门学校”“神州医药专门学校”“长溪中医专门学校”等13所,形成了中医学校教育史上前所未有的高潮。从总体上看,这一时期的学校课程既有中医类,也有西医类。如“上海中国医学校”就开设有内经、难经、伤寒、金眨、温热等中医科目和生理学、解剖学、组织学、病理学、理化学等西医科目。

——摘编自郑兰英《近代中医学校教育述评》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和政府针对国际国内形势和医疗卫生事业现状,在中医工作方面制定并实施了“中医科学化”政策。“中医科学化”政策的主要内容是组织中医进修和中医科研,让中医学习西医,用现代科学方法来研究中医,改造中医,提高中医水平。“中医科学化”政策为新时期中医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但在执行过程中片面强调中医学习西医、用西医改造中医,存在否定甚至歧视中医的倾向,未认识到中医理论的独立性,放大了中医当中的迷信和不科学因素,导致在中医科学化的过程中出现了中医西医化的倾向。

——摘编自宫正《新中国中医方针政策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中医学校教育的时代特征并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医历史地位的发展演变,并简要谈谈中医科学化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2023-05-03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辽阳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方医学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主要是通过传教士、留学生及思想比较开明的清廷官员和洋务人士这些媒介进行的。基督教传教士在传播西医过程中是前驱,担当了先锋角色。传教士的到来促进了西医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培养了大批医学人才。他们把西方先进的医学知识和经验带到了古老的中国,创办了中国首批西医院和西医学校,翻译了大量医学书籍报刊,培养了大批西医人才,造福了近代中国社会。

——摘自秦永杰、王云贵《传教士对中国近代医学的贡献》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卫生设施匮乏,传染疫病流行,民众健康水平较低,改变落后的卫生状况,保护更新劳动力,为经济建设做准备成为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同时,由于国际国内环境存在的不稳定因素,卫生建设作为社会建设的一部分也被上升到保家卫国的政治高度。1952年12月,中共中央正式提出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并成立“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在主管机构设置上予以配合。在较低水平的城乡卫生环境条件下,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能够移风易俗,宣传全新的卫生观念,振奋国民精神,对提升国民体质和实现国家改造具有强大的动员作用。

——摘编自李洁《新时代下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与促进全民健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医学在中国传播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建立初期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产生的重要影响。
6 . 古往今来,中国人在与疫病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作出了独特的贡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瘟疫是具有强烈传染性,能引起广泛流行的急性传染病。《诸病源候论·温病诸候》载:“人感乖戾之气而生病,则病气转相染易,乃至灭门。”说明瘟疫传染性极强、病死率极高。从西汉到清末两千多年,中国至少发生过321次大型瘟疫,自古至今中医药一直与瘟疫进行斗争,积累了大量上报、隔离、消毒、预防、中医药辨证和遣方用药的经验,从而保证了中华民族的生息繁衍和健康。

——袁颢宸、刁娟娟《论中医药预防瘟疫》

材料二   1910年冬,满洲里爆发鼠疫,并在短时间里迅速蔓延到了关内。在此紧要关头,刚留学回国不久的伍连德博士,被任命为中国防疫全权总医官。在实地防疫中,他提出要实行疫病报告制度,采取隔离措施。逐户检疫,可疑者送往疑似病院,观察处理;确诊病例送入隔离所。要控制交通。在疫情主要传播途径,铁路、轮船航线“遴选华洋医员设局查验,就车站设立临时医院”,必要时,切断疫区对外交通。要焚烧传染源。“无论贫富商民,凡属疫亡者,其尸体应由清查所照法处理。”由于采取了比较科学的管理和防疫措施,在不到4个月的时间里,中国扑灭了这场震惊中外的流行鼠疫。

——摘编自林宇梅《伍连德科学防疫思想及其实践》

材料三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蔓延以来,中国举国上下开展了一场史无前例的疫情阻击战。疫情蔓延之初,中国迅速向世界卫生组织通报了疫情,在第一时间破译病毒基因序列并向全球公布等一系列强有力的防控举措得到国际社会赞誉。尽管疫情尚未结束,但对此次乃至未来潜在的疫情应对的思考已经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开始了。我们希望通过对此次疫情的初步思考,总结经验教训,为进一步提升我国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等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整体应急能力乃至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参考。

——摘编自丁蕾、蔡伟、丁健青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下的思考》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疫病的特点,举例说明古代中医学著作对防疫的贡献。
(2)据材料二,概括伍连德博士为扑灭鼠疫采取的主要防疫措施。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应该如何应对未来潜在疫情的蔓延。
2023-04-18更新 | 92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尽管医学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性,但是在政府干预下建立的医疗卫生制度,却对医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正是因为宋代政府对医学的高度重视,进而建立起一整套结构较为合理、功能较为完备、特点较为突出的医疗卫生制度,两宋时期从而成为中国医学史上医药学最为发达的时期之一。宋代是一个着眼防内的封建王朝,十分注重文士的培养和选拔,在京师设立了国子学、太学,培养了一般官员的后备人才,还设有律学、算学、医学等培养专业人才的学校,促使医学队伍文化水平得到不断提高。宋徽宗时期,在国子监另设医学,以吸引儒生学医,形成特殊的儒医现象,逐步改变了医生在士大夫阶层心目中的形象。

——摘编自刘清明《宋代医疗卫生制度研究》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坚持和加强对卫生工作的领导,不仅中央和地方成立相关机构,而且积极探索并确立起新中国卫生事业的指导方针。旧中国文化卫生落后,管理混乱,新中国成立后,发展为人民服务的卫生事业成为党的主要任务。党和政府将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不仅帮助知识分子进行自我教育和改造,还积极培养卫生人才,尤其注重改变农村地区卫生落后的状况,卫生部于1951年相继颁布了制度,广大农村地区第一次拥有了卫生机构——卫生所。1952年美国在朝鲜和我国东北悍然发动细菌战,为了粉碎美帝阴谋,政府开展子了遍及城乡,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各种卫生制度随之也健全起来,不仅提高了全民的健康卫生意识,也有效保障了群众的生命安全。

——摘编自汪勇《新中国成立初期党的卫生工作的发展历程与经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医疗卫生制度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中国成立之初党的卫生工作的主要措施及历史经验。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3年江苏建省后,江苏省的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改变了单纯由卫生机关孤立作战的局面,进入大规模的防治阶段。江苏在全国率先成立了血吸虫病科学研究机构,在流行病学调查、灭螺方法研究、治疗方法研究等方面,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成果,为1956—1957年大规模的群防群治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1955年,中共中央提出全国血防工作的方针和措施之后,江苏省迅速加以贯彻执行,从1955年12月到1957年底,在全省范围内掀起群防群治的高潮。

江苏省各血吸虫病流行区展开了大规模的群众性灭螺运动,消灭血吸虫唯一的中间宿主钉螺。在灭螺工作中,许多地方创造了与生产结为一体的新经验,有重点地结合兴修水利、增产积肥进行土埋钉螺工作。江苏省的治疗工作成效非常显著。截止1957年7月,江苏有30万血吸虫病患者治愈。不少社员经治疗后,积极投入生产,成为余粮户。从1958年到1960年,江苏省在农村推行合作医疗制度,减轻了病人在治疗期间的经济负担。江苏省探索的因时因地制宜的工作路子为我国的血防工作做出了榜样。

——摘编自施亚利《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运动研究(1949 -1966》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江苏省开展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意义。
2023-03-31更新 | 295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中叶之前,改善公共卫生一直是地方志愿团体或地方政府的工作,英国的医院和诊所大多由私人慈善组织资助。工业革命推动了人口的爆炸,城镇人口的过度拥挤叠加污秽的居住环境严重恶化了人们的健康,出现了很多的婴儿死亡率,据统计,1842年在英国工人的孩子中有一半不满5岁即死亡。恶劣的工厂环境和超负荷的压迫劳动使工人的健康严重透支。在英国扫烟囱的童工中,时有因劳累过度掉入烟囱中或被烧、烫伤,由于没有洗浴卫生设施,发生了在历史上轰动的扫烟囱工阴囊癌事件。伦敦工人、商人和贵族的平均死亡年龄分别为22、33、44岁。

材料二: 19世纪上半叶,英国律师查德威克提出疾病是贫困的根源而不是相反。他于1842年出版了一本研究公共卫生的著作《大不列颠工人群众的公共卫生状况之报告》,支持公共污物导致疾病,而疾病加重公共开支的观点。1845年,英国的一份官方报告建议各地要有单一的公共卫生主管机构,负责有关排水、铺路、净水、供水等工作,并且要求主管当局规范建筑物的兴建准则。1848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一项《公共卫生法案》,要求监管城市清洁卫生、排除“讨厌的麻烦事”以及提供清洁自来水等。英国在中央政府设立国家卫生委员会,这个机构到1919年发展成为具有广泛影响的公共卫生部。

——摘编自武斌《记疫 :祈祷、隔离与共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期英国公共卫生问题严重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英国公共卫生运动的特点。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检疫观念在1346年就已经存在,这起源于《圣经》中驱逐麻风病人的论述。检疫规定首先在拉古萨(1465年),然后在威尼斯(1485年)成为制度;此后在16世纪的地中海地区被广泛效仿。尽管人类(进港40天内)被禁止上岸,老鼠和跳蚤的上岸却禁止不了。城市政府对恶性疾病的反应相当迅速,比如在鼠疫爆发时保证食物供应、建立检疫所、招募医生,甚至组织丧葬,并为公众制定相关行为规范等。城市当局体现了他们的活力,而正是这种活力使13501550年成为欧洲城邦的黄金时代,尤其是德国和意大利诸城邦。

材料二   科学家成功地发明了廉价而有效的方法,以控制各类传染病。不仅如此,能够有效推广医学最新研究成果的机构,也在各地迅速出现。国家级和地方性的卫生委员会和医疗服务组织遍布全球,军队的医疗团队也在与社会机构同步(甚至提前)发展,以至于到20世纪下半期,专家们倡议要把威胁人类的传染病从地球上清除出去,并认为这是一个可行的目标。但人类更多地向更大的城市中心的迁移也进一步加强了与以往常见传染病的接触。结果便形成了某种竞赛,一方是医学技术在欧洲的发展和公共管理体系的完善,另一方是生活条件的变化所引起的传染病及其(并发)慢性病的强化。

材料三   毋庸置疑,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的价值观变迁,绝不可能仅仅取决于瘟疫;然而,瘟疫流行以及城市当局应对瘟疫的成功方式,肯定对欧洲意识形态的划时代转变发挥过重大作用。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美】威廉·麦克尼尔《瘟疫与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4至16世纪欧洲城市积极防控传染病的原因及意义。
(2)根据材料二,归纳二战后传染病防治事业的发展趋势。
(3)综合以上材料,运用唯物史观对材料三的观点加以解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