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0 道试题
1 . 周人的青铜器一改商人青铜器恐怖、森严的艺术图案和纹饰,一些活泼可爱写实的动物形象出现在青铜器上,使得青铜器“鬼气”变淡。此外,周人的青铜器重心偏低,形体向低矮方向发展,给人一种雄伟、庄重的感觉(如图1图2)。商周青铜器风格的变化反映出,当时(       
   
A.审美观念的萌发B.人文意识的发展
C.冶铁技术的进步D.礼乐制度的瓦解
2 . [中华文化的影响]

材料纵观中华文明成长历程,不难看出,中华文明在与外部世界的互动中,先后融摄中亚游牧文化、波斯文化、印度佛教文化、阿拉伯文化、欧洲文化等。中华文明秉持“和羹之美,在于合异”的理念,以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兼收并蓄的宽容心态,善待外来文化,在同世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汲取一切有益养分,在求同存异中尊重差异性、讲求和谐共生,使中华文明始终历久弥新,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

——摘编李国强《中华文明生命力传播力及其与世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

围绕中华文明的成长历程,自拟一个论题,并运用中国史的具体史实,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3 . “夫死从子”是古代女子“三从四德”的道德行为规范之一,但母亲对于儿子的权威无论在先秦抑或后世都是一定程度存在的。据《郑武夫人规孺子》记载,郑武夫人武姜在夫君死后对其子郑庄公仍有着相当大的权威。这种现象
A.源于生育与抚养基础上的先天伦常B.表明男尊女卑的男权话语体系式微
C.体现了宗法制度下的血缘纽带关系D.意味着中国古代妇女地位逐渐提高
2021-11-21更新 | 552次组卷 | 5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新航路开辟后,来华的传教士把孔子的学说介绍到西方,引起了西方的“孔子热”。伏尔泰在自己的书房挂着孔子的画像,在《论孔子》一书中说道:“没有任何立法者比孔夫子曾对世界宣布了更有用的真理。”这种现象的出现说明
A.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上产生较大影响
B.文化传播过程必然因区域而产生误读
C.孔子思想对西方政治变革有指导作用
D.启蒙思想家对中国思想存在故意曲解
5 . 在历史上,每当国家民族危难之际,总有一批仁人志土舍生取义,慷慨赴国难。“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闻鸡起舞”的祖逖、“不辱君命持节牧羊”的苏武等均为其中的典范。这反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是
A.建功立业B.知常达变C.精忠报国D.孝悌忠信
2021-06-06更新 | 703次组卷 | 19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安溪梧桐中学、俊民中学、第八中学三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朱熹在《童蒙须知》中告诫儿童面对尊长时:“常低声下气,语言详缓,不可高声喧哄,浮言戏笑。父兄长上有所教督,但当低首听受,不可妄自议论。”陈淳也在《启蒙初诵》中要求小儿做到“入则孝,出则悌”。这可用来说明该时期(       
A.格物致知备受关注B.理学影响家庭教育
C.理学禁锢人们思想D.政府重视以文治国
7 . 两汉之际,传入中国的佛教在不断发展中融合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明末,徐光启与来华的传教士合作,翻译了《几何原本》《泰西水法》等科学著作;近代以来,男女平等的思想逐渐为人们所接受;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陈独秀、李大钊等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探寻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上述现象说明
A.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B.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潮流
C.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D.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
8 . 德治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内涵。以下各项符合中国古代德治思想的是
①“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
②“过匿则民胜法,罪诛则法胜民。民胜法,国乱;法胜民,兵强”
③“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④“君设其本,臣操其末;君治其要,臣行其详;君操其柄,臣常其事”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9 . 天命、民惟邦本、德作为治国理政最基本的理念,在周朝被确立下来后,一直是统治者治国理政最根本的指导思想,这些理念和原则的确立,使改革换代被视为寻常,因为“皇天上帝,改厥元子”,“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所以人们将此视作“亡国”,而非“亡天下”,这反映出(     
A.中国古代各朝代的治国理念没有改变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具有正确性
C.中华文明的连续发展奠定了观念基础D.中国古代一直在进行制度的改革创新
10 . 【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在中国古代是极其重要的事项,祭祀典礼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国传统的祭祀有祭天地、祭圣贤、祭先祖等。下表所示为有关中国祭祀活动的图片及介绍。   

图片介绍
北京天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场所。中国古代有“冬至日,祭天于地上之园丘”的制度,被后来中国历朝历代帝王所奉行,祭天成为统治者的专有权力
孔庙又称文庙,是纪念中国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祠庙建筑,传统的中国城市都有文庙,其中南京夫子庙、曲阜孔庙、北京孔庙和吉林文庙并称为中国四大文庙
黄帝被称为中华人文初祖,清明节祭祀黄帝包含着华夏儿女报本返始、慎终追远和民族认同的深刻意涵
宗祠是供奉与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产生于周代,在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倡导 下逐渐普及化。明清社会宗族及宗祠在凝集社会力量、维持社会秩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围绕“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提取表中一幅或多幅图片信息,自拟论题,并展开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