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三兔共耳”的装饰图案广泛分布于古丝绸之路沿线的亚欧大陆各地,成为当地宗教、文化与民众日常生活中的图饰,沿用至今。目前已知该图案年代最早的实例存于敦煌莫高窟壁画中。壁画中“三兔共耳”发端于隋初,图案的主体构成呈圆形,三只兔子以等边三角形均匀分布其中,两两共用一耳,相互追逐,首尾相接,动感十足,造型优美.古人眼中“兔”的内涵很丰富,西晋张华《博物志》中说:“兔舐毫望月而孕,口中吐子。”“三兔共耳”的“共生”创作手法也体现着中国传统宇宙观,有自秦汉以来“三圆三方”宇宙模型的影子,体现着天圆地方、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一些西方学者认为“这幅图具有神秘的力量”,能够为人们带来无限遐想和吉祥的寓意。

——摘编自赵燕林《千年壁画“三兔共耳”缘何闻名中西?》


(1)根据材料,概括“三兔共耳”装饰图案所蕴含的历史信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一种类型的史料佐证“三兔共耳”所体现的哲学观念,并简要说明。
2 . 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春节迎新,清明节踏青,端午节挂艾草,中秋节赏月,重阳节登高。这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思想是
A.天人感应B.天人合一C.敬天保民D.厚德载物
2021-07-16更新 | 469次组卷 | 17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安溪铭选中学、泉州市第九中学、南安市侨光中学三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3 . 妇好在商朝武丁时代参加并指挥对土方,八方、夷方、鬼方等方国的大作战,在其墓葬中出土了代表军权的大铜钺。据此可知商代
A.母系氏族色彩浓厚B.宗法等级观念淡薄
C.华夏文明不断扩展D.中央集权观念萌发
4 . 下表所示为春秋战国时期道家对“法”的认识。这反映出当时道家(       

春秋时期

老子

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战国初期

庄子

赏罚而民且不仁,德自此衰,刑(法)自此立,后世之乱自此始矣

战国末期

文子

夫法者,天下之准绳也,人主之度量也

A.学派内部产生了分裂B.融合吸收了儒法思想
C.随着时代发展而变化D.蕴含着早期民本思想
2023-05-16更新 | 159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龙岩第一中学、三明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5月联考历史试题
5 . 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保藏有六件征集自海南的文物或文物复制品,它们代表海南向中外参观者展示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阅读下表中关于此组藏品的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物

简介

南宋·青釉刻花“吉”字碗在西沙群岛“华光礁I号”古沉船出水,内外施釉色,青中泛黄,碗心一圈弦纹内模印“吉”字
南宋·青白釉菊瓣纹印花粉盒在西沙群岛“华光礁1号”古沉船出水,资胎细腻,轴色净雅,盖面模印折枝花卉,通身模印菊瓣纹装饰,为热销海外的化妆用品
清代·《顺风东西沙岛更路簿》该路簿侧重记录西沙和南沙海路,是一代代船长口口相传,笔笔记录,将航海技术、路线水流、岛屿暗礁、水文气象分类整理的航海“秘本”
清代·《驶船更流簿》抄本复制件此簿经琼海潭门渔民黄家五代人卷抄、校订、使用,上面详细记录着南海的航线、岛礁、水流等,是黄家四百余年从事渔业生产的经验总结
清代·航海罗盘该航海罗盘由一根指南针和中央挖空的圆形刻度盘组成,采用十二地支、十天干中的八干,以及八卦中的四维来表示二十四个方位
当代·巨幅黎族苗族织锦拼布《黎苗锦绣百年梦想》织锦以黎族吉祥图纹、苗族秀丽花边等为主题元素,主画面是大幅黎锦,中间是“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标识,党微采用黎族织绣技艺制成,标识轮廓由苗族织带勾边,56条光芒线采用苗族编织带缝制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展示的中华文化内涵,并为该组藏品写一段展览序言。
6 .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西汉张骞开辟丝绸之路,唐朝玄奘西行取经,明代郑和多次领导西洋之旅,明清之际先进知识分子助推“西学东渐”。这表明中国古代文化(     
A.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B.内涵丰富博大精深
C.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D.在传承中赓续更新
7 . 在清代的民间信仰中出现了城隍爷与土地爷之争,城隍爷是古代中国的城市保护神多为历史上的忠良贤达,政府甚至要求新官祭祀城隍才能上任,土地爷是中国古代传说中负责掌管一方土地的正神,这场信仰之争最终以城隍爷祭拜占上风。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A.市镇经济的繁荣B.中央集权的强化C.官僚意识的加强D.儒学地位的巩固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一个民族的文化.始终闪现着该民族灵魂的搏动,以巨大的向心力吸引着该民族的 各类成员,因而,文化认同构成民族文化的核心。这种体现出民族精神的文化又绝非凝固 高化石、僵破的模式、而是常与变、因与革、内与外相统一的有生命的机体。

——当天瑜、何晓明、周积明《中华文化史》


根据材料结合中国先秦至隋唐时期史实,评析材料中作者的观点,可以是整体或任意部分 观点。(要求:态度明确、史实准确、条理清晰)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许多地名能够反映中华民族的社会文化风貌。

赵家庄、陈家湾、毛家冲、冯家岭、马家峪、彭家坪、苏家港、何家沟、曹家谷、曾厝垵,等等
李家集、新墟、珠宝市、灯市口、棉花胡同、鲜鱼巷、骡马市大街、琉璃厂、打铁街,等等
落甲屯、天津卫、威海卫、山海关、平型关、东三旗、正蓝旗、军营村,等等
长春、吉安、泰安、安庆、福州、南安、同安、大同、永宁、永吉、宜昌、延庆、延安,等等

——据肖中琼《中国地名与中国文化》


从如表中任意选择一类地名,概括指出其反映的中国社会文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
2022-07-07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仕”与“隐”是自士阶层出现便困扰士人身心的两难选择。孔孟二人都有过看似机变,通达的仕隐观念,实际上“隐”不过是一种暂时的退避策略,最终目的还是“仕”。汉代大一统确立后,由于国家的强大,士人深受鼓舞,投身庙堂成为自然选择。但东汉中后期一直到南北朝,由于时局动荡,士人或归隐山林放浪形骸,或欲隐却仕苟且偷生,在生存和内心自由之间痛苦挣扎。唐朝科举兴盛,思想开放,仗进之风大起,乐于高卧山林者凤毛麟角。安史之乱后,国势由盛转衰,时令人生存状态和心灵世界的关注催生了白居易的“中隐”思想。他更愿意选择远离朝廷政治权力中心,到州郡做地方官或闲职散官,似官似隐,同享世俗享乐与精神自由。白居易以儒修身以佛道修形成了更为成熟、圆融的处世心态和行为。

——引用自微博作者《传统心态与行为》

(1)根据材料概括儒家仕隐观念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其发展的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白居易的“中隐”思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