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晚清以来,随着新式学堂的开办,民众“采西学”的诉求日益强烈,对新式出版物的需求颇为迫切。1897年,夏瑞芳等出版家在上海创办商务印书馆。新文化运动期间,商务印书馆业务受到《新青年》等杂志的冲击,销售额下降,到1919年,积压杂志竟有11万册。为应对困难,商务印书馆开始广泛与大学和学界人士接触,开始发行由高等教育机构或学术团体所编辑的杂志,扩展并补足了业务范围。1932年,日本帝国主义进犯淞沪。商务印书馆被炸焚毁,损失巨大。书馆员工坚持斗争,不久后复工。抗战期间,商务印书馆先后迁往香港、重庆,广泛接受各界捐赠古籍,出版了《四部丛刊续编》《资本论》译本等大量珍贵书籍。

——改编自正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务印书馆创办的背景,并概括近代商务印书馆在文化传承与传播方面的贡献。
(2)文化传承与传播需要依靠各种载体。结合所学知识,请列举一种载体并加以阐述。(要求:史论结合,阐述充分,表述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图书馆服务社会的政策话语谱系

时间

图书馆领域代表性政策文本高频词

1949~1978年

《图书馆工作跃进计划》(1958)
《关于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保护文物图书的几点
意见》(1967)
工农兵、政治挂帅、劳动锻
炼、开门办馆、勤俭办馆

1978~1992年

《图书馆工作汇报提纲》(1980)
《关于文化事业单位开展有偿服务和经营活动的通
知》(1987)
经费、馆舍设备、以文养文、
业务职称、少儿图书馆

1992~2012年

《关于实施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通知》
(2002)、《关于实施“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的通知》
(2011)
信息、数据库、金图工程、评
估定级、服务宣传周

2012年

至2019年

《文化部“十二五”时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纲
要》(2013)、《公共图书馆法》(2018)
总分馆制、电子阅览室、免
费开放、公共文化服务

——摘编自粟锋《新中国成立70年来图书馆服务社会的历史、经验和展望》

材料二   2008年5月22日至24日,来自全国25个城市的80家图书馆代表汇聚上海,签署了《把公共图书馆建成城市教室和市民客厅——中国城市图书馆的未来发展愿景》,提出了以下设想:城市图书馆应当成为城市的时间、空间与价值观的体现;城市图书馆应当成为城市的教室和市民的客厅;城市图书馆应当建立覆盖全城市郊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总分馆体系;城市图书馆应当注重技术发展主引擎;城市图书馆应当建立起与时俱进的全面质量管理评估指标体系。许多图书馆先后提出了发展的使命和目标,如1996年12月,深圳南山图书馆落成并对外开放,其巨幅墙雕“智慧之门”便象征着读者将进入一个无限的知识空间;上海图书馆在2003年提出了“积淀文化,致力于卓越的知识服务”的发展使命,“世界级城市图书馆”的发展目标,“精致服务、至诚合作、引领学习、激扬智慧”的核心价值观;中国国家图书馆于2005年提出了人才立馆、服务强馆、科技兴馆的发展理念。

——摘编自王世伟《新中国图书馆服务理念与实践60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70年来图书馆服务社会的政策的变化。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1世纪以来中国图书馆服务社会政策所产生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70年来图书馆服务社会发展的历史经验。
3 . 自古以来,学校、书籍、图书馆、博物馆等成为文化传承与保护的主要载体。下列有关中国教育发展历程的表述,其对应关系完全符合史实的是(        
国子监西汉是古代中国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机构
书院宋代位于江西南昌的岳麓书院最为著名
京师同文馆近代专门引进、翻译西方军事、工程方面的书籍
京师大学堂近代采取分科教育方式,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
A.①B.②C.③D.④
2023-04-14更新 | 583次组卷 | 7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材料1912年,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成立,1926年定名为国立历史博物馆,正式对公众开放。当时,部分人士看到电影、幻灯等新技术的重要作用,遂提出将展览和相关内容拍摄制作成幻灯片和电影,面向公众放映。1932年,历史博物馆先后筹办了“明清重要档案”“洪承畴遗物及史料”“明代倭寇史料”等展览。总体上,民国时期的历史博物馆发展缓慢。

1951年,中央政府发布《对地方博物馆的方针、任务、性质及发展方向的意见》,明确提出:“博物馆事业的总任务是进行革命的爱国主义的教育。通过博物馆使人民大众正确的认识历史、认识自然、热爱祖国、提高政治觉悟与生产热情。”为贯彻指示精神,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借鉴苏联博物馆的模式,设立群众工作部担负起社会教育工作,开展宣传讲解、对外服务和联络。1966年,中国历史博物馆闭馆停业,改革开放后重新恢复运行。2003年,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组建成中国国家博物馆,现有藏品数量143万余件,涵盖古代文物、近现当代文物、艺术品等多种门类,藏品系统完整,历史跨度巨大,材质形态多样,具有独特鲜明特点,成为一座历史与艺术并重、集收藏、展览、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国家博物馆。

——摘编自王京《1912—1966年中国国家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工作》等资料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民国时期历史博物馆发展的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新中国的博物馆事业。
2023-04-12更新 | 25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印章历史悠久,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到了秦汉,玺印盛行,汉印引领中国数千年来的篆刻艺术。发展到明代,我国古代的印章技术达到了顶峰。其中一项重大突破是印章不再只限于官印,私印也突起并盛行,同时出现了不同的流派,有些名家开始撰写书籍使其篆刻方法流传于后人。在中国古代,印章的功用是多方面的。印章是皇帝与臣下、官员之间传递公文的有效凭证。印章代表封建身份等级地位的象征,不同的身份所用的印玺样式、规格、钮状均不同,不能滥用、此外,印章还用来标识财物,作为辨别所收物品质量优良、数量多寡,还可用于祈福、祈祥,也可以作为每个人身份的识别卡。

——摘编自张亚杰《我国古代印章及其社会功用简述》

材料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近代社团逐渐兴起。1904年,西泠印社在杭州成立。此后,以印学、篆刻、金石为研究对象的印社逐渐发展壮大起来。1913年,西冷印社对印社的宗旨、社员活动内容与活动方式、活动经费、入社条件等方面都作了明确的规定。西泠印社"集合当时一流水平的印人群体,加以经常欢聚的研究探讨",甚至还以团体形式与国内外进行印学及艺术文化多方面的交流,承担起全国乃至国际印学研究中心的职能。

——摘编自卢雨《西泠印社与中国印文化的近代转型》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印章文化的基本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近代中国印章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3)综上,说明印章对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作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6 . 宋代是书院发展的重要时期。有北宋学者云:“五代学校不修,学者多各从其师,是以庐山有白鹿洞书院,嵩阳、岳麓亦各有书院,国朝各赐以书籍。后庠序之教兴,而所谓书院者,未之或闻矣。”南宋朱熹重建白鹿洞书院,有官员谓:“国朝偃武崇文,首善太学,其后天下州郡始相继有请建书院以养士。”据此材料,无法得出的结论是(     
A.五代时学校凋敝、书院兴起B.北宋一度出现学校兴盛而书院衰落的现象
C.宋代崇文抑武,推动书院发展D.宋代书院成为科举考试与人才培养中心
2023-01-10更新 | 4137次组卷 | 28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模拟考试(一)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新大陆,由于土著人或者被剿灭,或者被驱逐到穷乡僻壤,英国人就可以亲身把本国的文化带到新大陆去。但是他们发现,在自己的文学、服装、医药中接受了印第安人文化的许多特点。在其它地区,对待西欧文化的态度有所不同。土耳其人很看不起西欧文化,主要缘于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的长期仇恨。在印度,葡萄牙人引进了宗教裁判所,印度人在告诉英国教士说:“基督徒做了很多坏事。”早期来华的西欧传教士,由于他们在天文学、数学等方面有较高深的造诣,得到徐光启等中国少数学者的尊敬,但是大多数中国学者拒绝西方科学和天主教。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材料二   美国历届政府都将文化输出写进自己的施政计划,从杜勒斯的“和平解放”战略到肯尼迪的“在铁幕的裂缝中培养自由的种子”,从老布什的“超越遏制战略”到克林顿的“全面接触”。2000年至2004年,中国从各种渠道进口的影片4332部,其中,美国影片占到40%~50%。互联网上70%~80%的信息是英语信息。西方文化从最初利用宗教组织传教布道,到利用电影电视强力推销西方文化,从利用经济上的优势长期霸占世界文化产业市场,到对互联网信息平台的垄断,从洋快餐的风靡,到西方节日的全球化泛滥。圣诞节、感恩节等外国节日闯进中国人的生活,当下很多中国人喜欢过西方节日,在有些地方,圣诞节的热闹程度不亚于春节。

--摘编自李培松、陈书《论当今西方文化侵略及其应对策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西方文化侵略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当今西方文化侵略的主要变化及启示。
2023-01-09更新 | 14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怀化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商务印书馆大事记(部分)
阶段特征年份发展情况
创立和发展1897列强劫盟(瓜分狂潮),清室变法图强之际,商务印书馆由夏瑞芳等人集资在上海创办,以昌明教育,开启民智为己任
1901改为股份有限公司;出版严复翻译的《原富》(即英国亚当·斯密著《国富论》)
1904响应新学堂章程,率先编印中小学教科书全套《最新教科书》
1912政体既已革新,而为教育根本之教科书,亦不能不随之转移以应时势之需要,编纂整套《共和国教科书》
1920政府明令将国文科改为国语科,商务印书馆编辑出版采用语体文(白话文)编辑的第一套教科书
艰难的生存1932日本突袭上海,商务印书馆的总管理处和编译所等皆中弹起火,全部焚毁
1937转战长沙、香港、重庆等地,编印《抗战小丛书》《战时常识丛书》《战时手册》《抗战丛刊》等
19461949经营每况愈下,入不敷出,濒临破产
新生和兴盛1954总管理处迁京,全面实行公私合营
1959明确了商务印书馆的出版任务:以译印外国哲学、社会科学名著为主,兼出中外语言工具书和一部分外语课本
1963制定翻译和出版外国哲学、社会科学重要著作十年(1963—1972)规划(《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300余种在改革开放后陆续出版)
从企业发展与时代变迁的角度,解读商务印书馆的发展历程。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吕祖谦在《白鹿洞书院记》中写道:“国初(宋初)…学者尚寡,海内向平,文风日起,儒生往往依山林,即闲旷以讲授”。士无求学之所和教学资金的严重匮乏的双重压力之下,他们仍承担起了培养人才和发展教育的历史使命。在官府找款和民间捐赠下,书院得以建立并运转。两宋期间,书院作为主要的教育机构,所授内容多为《诗《书》易》等儒家经典,到了南宋时期则侧重应举训练。书院是知识分子求学之所,也是官府养士人之场地,因此书院多聘请学识渊博、道德高尚的名师讲学问道,在浓厚的学术氛围下,书院的影响力不断提升。

一一摘编自陈祥《试论科举制与宋代书院的兴起》

材料二   明清时期的书院开始由原先的山林推向城市,深入民间社会。据统计,明代有1962所,清代书院有4365所,几乎遍及各府、州。这一时期的书院以其更大的自由度和灵活性,几乎完全取代官学,并肩负起藏书、祭祀的任务。秉持着“人皆可以尧舜”的理念,书院多采用门户开放讲学,力求用通俗之言,以伦理纲常解决民众人生问题、社会问题。这一时期的书院发扬了私学的“有教无类”的精神,不仅教师来去自由,学生也不受年龄、出身、学历的限制。王守仁等人提出书院教学重在“人才培养”,以矫正“追名逐利”的不良心态;清朝时期以颜元为首的学者更是认为一所好学校应以培养“实才实德之士”为己任,教学以教授生徒训法、天文、地理为主要内容,而非科举内容。

——摘编自党亭军《明清书院救学特点的演变及其历史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书院教育的特点,并分析其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书院教育发展的表现,并简析其作用。
2022-11-13更新 | 97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儒家教育倡导学生游学,“以广其闻见”。至清末,很多新式学堂注重以日本为师”,同时糅合德、法、英、美的教育理念,在学生心智、体育教育方而进行制度化设计,其中“远足会”是比较通行的活动。

1907年9月,湖州的各个中小学堂组织了一次“远足会”,各数员分队督率自己学校的学生,“且步且歌,声容步伐,颜见整齐”。同年,山阴县学堂举行“远足会”,“与地理、历史、物理上有关系者,无不留心考察”。学生们在“远足会”之后,还要写“远足记”。有学生写道:“经过烽火墩,登其,觉空气清新,百倍于寻常”;还有学生在远足上海法租界后写道:“上海乃吾国之土地……租界之权,皆为外人所管辖,反客为主。名为租界,实与割地无异”。

——摘编自李成晴:《远足:清末新式学堂的师生“从游”》

(1)根据材料,概括清末“远足会”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末“远足会”的作用。
2022-10-27更新 | 3069次组卷 | 20卷引用: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