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汉至明清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1 道试题
1 . 南宋统治者将政区规划、地图绘制视为国家政典的重要组成部分。仅宋孝宗(1162—1189年)就先后三次组织专业人员,将不断增设的路、州、县纳入新版“全国地图”,并将县以下新出现市镇的人口、物产、风俗、地形等详细录入《经济要纂》。该做法侧面反映了南宋(     
A.江南地区人口增加与经济发展B.国家治理的效能日益低下
C.政府以职业定户籍来稳定财政D.统治者重视行政版图规划
2 . 神宗年间的官制改革将宰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改称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副宰相参知政事改称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左右丞。两位宰相分掌出令、审核权,在决策中出现了不同的角度与立场。这种做法(     
A.恢复了唐代三省六部制B.旨在加强参知政事的行政权
C.维持了相权分散的局面D.解决了官僚机构膨胀的问题
2024-02-02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秦汉时期,我国的县级政区有县、邑、道及侯国四种类型,其中“道”是设在边地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政区。汉代的道集中在西北和西部诸郡,即“有蛮夷曰道”。据此可知(     
A.中央集权制具有多民族政权的性质B.古代各级行政区域单位变更频繁
C.道作为基层政区具有强大的生命力D.秦汉的道专门管理少数民族事务
4 . 皇帝的诏书在唐代由中书省拟定,皇帝亲览后在纸尾批几句,加盖御印,经宰相出旨。到宋初,宰相对于某事提出几项意见,拟成几条办法,送由皇帝决定,然后宰相再照皇帝意见正式拟旨,谓之“面取进止”。这反映了唐到宋(     
A.中枢决策机制更加完善B.宰相机构运作程序优化
C.皇帝揽权制约宰相权力D.相权加强威胁君主专制
2024-01-25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一书中说:“7世纪的初唐,是中国专制时代历史上最灿烂光辉的一页。当帝国对外威信蒸蒸日上之际,其内部组织,按照当时的标准看来,也近于至善,是以其自信心也日积月深。”下列选项中,能证明该观点的史料是(     

A.“虽置三公,事归台阁”B.“窃以为科道乃朝廷耳目之官”
C.“滋生人丁,永不加赋”D.“三省长官合署办公,是谓政事堂”
6 . 下表中,历史材料和结论相符的是(     

选项

材料

结论

A

汉武帝将全国划分为13州部,分设刺史。

有效控制地方,加强中央集权。

B

隋唐时期创设科举制并对其进行进一步发展。

彻底消灭门阀士族的政治影响力。

C

辽实施“南北面官”制度

对汉人实施民族压迫,不利于巩固统治。

D

明、清在地方实行督抚制度

推动了民族交融

A.AB.BC.CD.D
2024-01-14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射阳中学高二上学期学业水平合格性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7 . 汉武帝时期,大的王国被分成几个小的侯国。诸侯王的势力被削弱,失去对抗中央的实力。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郡国并行制确立B.推恩令的实行C.十三州部的划分D.疆域不断开拓
2024-01-11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学业水平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8 . 明代内阁大学士多数为词臣入阁,品秩较低,而清康熙九年,则将大学士的品秩由正五品升至正二品。雍正七年,又升格到正一品。明清内阁大学士品秩的变化说明(     
A.内阁大学士的重要性日益提高B.中枢权力结构出现重大调整
C.清朝较之于明朝更重视士大夫D.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2024-01-10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灌江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9 . 《皇明祖训》为明太祖主持编撰的典籍,其规定:“凡朝廷无皇子,必兄终弟及,须立嫡母所生者……若奸臣弃嫡立庶,庶者必守分勿动……朝廷即斩奸臣。”这一规定(     
A.严禁大臣干预皇位继承B.旨在维护皇权的稳定性
C.是强化中央集权的体现D.确立兄终弟及继承制度
10 . 钱穆《国史新论》载:“明朝皇帝在法理上,变成了政府里的真正领袖,一切最高命令,都是由皇帝发布。”形成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A.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B.宦官专权局面形成
C.明成祖设立内阁制度D.中央集权日趋加强
2024-01-06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迎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