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1919年6月,孙中山在《复蔡若冰函》中说:“试观此数月来全国学生之奋起,何莫非新思想鼓荡陶镕之功?故文以为灌输学识,表示吾党根本之主张于全国,使国民有普遍之觉悟,异日时机成熟,一致奋起,除旧布新,此即吾党主义之大成功也。”材料表明孙中山
A.认为思想解放有利于革命B.倡导改组革命组织
C.借群众运动宣传革命理论D.积极支持学生运动
2021-10-11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普通高中2022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巴尔干地区长期以来是奥匈帝国、俄罗斯帝国、奥斯曼帝国势力交汇之处,但随着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塞尔维亚、希腊、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已先后独立。由于这里民族众多,分属东正教、天主教和伊斯兰教,又交错居住,导致领土纠纷复杂,再加上大国的争夺,成了欧洲的“火药桶”。20世纪初,巴尔干地区的民族主义进一步高涨,塞尔维亚倡导“大塞尔维亚主义”,希望将塞尔维亚血统的各个民族统一起来。沙皇俄国也企图进入这一地区,在“泛斯拉夫主义”的旗号下支持“大塞尔维亚主义”。奥斯曼帝国也试图“重返欧洲”。奥匈帝国对此极为恐惧和仇视,于1908107日单方面宣布正式吞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挑起了波斯尼亚危机。

塞尔维亚政府闻讯立即进行战争动员,并得到沙俄的暗中支持。但是奥匈帝国在德国支持下态度强硬,向塞尔维亚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它无条件承认“吞并”,解除动员。塞尔维亚政府在俄国劝告下被迫屈服。巴尔干各国决定联合自保并扩大版图。1912年组建“巴尔干同盟”,同年同盟四国对奥斯曼帝国宣战,引发第一次巴尔干战争,奥斯曼帝国战败,被迫求和。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波斯尼亚危机出现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波斯尼亚危机产生的主要影响。
2021-10-10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普通高中2022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3 . 历史学家陈垣在1943年写道:“至于史学,此间(指北平)风气亦变。从前专重考证,服膺嘉定钱氏;事变(指卢沟桥事变)后颇趋重实用,推尊昆山顾氏;近又进一步,颇提倡有意义之史学。”这些变化体现出
A.西学东渐的影响B.学界对考据之学的排斥
C.学者的时代担当D.政府对学术方向的引导
2021-09-27更新 | 2401次组卷 | 16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三校(惠阳中山中学、龙门中学、惠州仲恺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龚自珍(1792-1841)是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他的政治思想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一是理顺君臣关系、主张君臣共治的思想;二是批判“停年格”(以年资深浅为录用标准的选官制度)、改革人事制度的思想;三是倡导经世致用、呼吁革新变法的思想;四是维护国家统一、加强边疆治理的思想;五是严厉查禁鸦片、反对外来侵略的思想。这些思想具有重要的历史进步性,又不可避免地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探究龚自珍的政治思想,不仅有利于我们了解那个风云变幻时代的社会思潮,更有利于我们以史为鉴,指导现阶段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

——摘编自李伟《龚自珍政治思想浅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龚自珍主张政治改革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龚自珍的政治思想。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据统计,解放前夕的北平全市有保长338人,甲长9955人。194947日,保甲制度彻底废除,新的街乡人民政府成立,村政权随之建立。5月份,北平城乡基层政权全部建立起来。19498月,京郊472个村建立了农会,109个村建立了农筹会。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乡村农民大会,农民代表会及其选出的农民协会委员会,区、县、省各级农民代表大会及其选出的农民协会委员会,为改革土地制度的合法执行机关。”北京市先后于195134月和78月在郊区270个行政村召开了村人民代表大会,完成了人民政府的民主选举工作。到1955年京郊312个乡,均已建立党的组织。1956年共有党员10764人,占农业人口的2%。

——摘编自田涛等《新中国成立前后北京市乡村治理的变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京市乡村治理的主要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北京市乡村治理改革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80年代后,科举制度改革步伐明显加快。传教士觉得如果想要控制和引导中国社会改革的方向,就必须为科举制度改革提供合适的方案。于是他们提出了种种改革科举制度的设想。传教士欲效仿文艺复兴时期借复古求解放的形式,主张复辟古时乡举里选制度,恢复科举考试的传统科目,并以传统实学为考试内容,丁韪良(美国基督教长老会传教士)认为,科举是中国文明的最好方面,但它需要移植一些西方的理念,以使之适应变化了的现代生存环境。学校重在育才,而科举重在选材。二者是相辅相成,但在科举社会中二者却混为一谈。学校沦为科举之预备场所,科举成为学子之最后归宿,因此有些传教士提出予新人才以旧功名的设想,从而把学校教育和科举考试整合为一,以达到变革科举之效。尽管清政府迫于形势而不得不变革科举,但科举改革仍然步履蹒跚,传教士企图通过设立新的考试制度作为示范来推进科举改革。

——杨齐福《西方来华传教士与近代中国科举制度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传教士对中国科举改革的设计方案。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传教士对中国科举制度改革的作用。
2021-09-14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第二中学2022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宋代的王安石认为“以仁义礼信修其身而移之政,则天下莫不化之也”,他主持重注了《诗》《书》《周礼》,合称《三经新义》,并作为学校法定教材颁行全国。此举意在
A.营造变法的舆论环境B.改革官学的课程设置
C.修正儒学的学理缺陷D.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马尔维纳斯群岛(简称“马岛”)位于阿根廷南端以东水域,扼守太平洋和大西洋航道要冲,和南极大陆遥遥相对,战略地位极为重要。马岛集合了丰富的油气资源、航道资源与渔业资源于一身。一百多年来,阿根廷、英国都声称拥有马岛主权。尽管阿根廷的马岛主权主张更具有支撑性,但马岛实际由英国控制的现状使其在马岛争端解决过程中处于主动地位。198242日凌晨,阿根廷军队突袭马岛,俘虏了驻扎岛上的英国军队。随后英国做出强势回应,当即宣布与阿断交,在军事、政治、外交和经济等方面与阿根廷进行全面对抗,并成立战时内阁,组建的特混舰队三天即开赴战区。在战争中,核潜艇、空对舰导弹、垂直短距起降战斗机等大量新式高科技武器第一次用于实战。经过40多天激烈的陆空战争,最终以阿根廷军队的投降而告终。

——摘编自赵万里《关于马岛战争研究的几个问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岛战争爆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影响马岛战争结果的具体因素。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叶适(1150年—1223年),南宋浙江永嘉(今温州)人,人称水心先生,永嘉学派的集大成者。青年时期常向永嘉一带知识渊博的学者请教。曾任建康府兼沿江制置使、江淮制置使等职,试郡治民,办事务实。面对南宋积弱苟安、畏战无勇,叶适提出以改革求恢复的主张。经济上,主张“百物流通”,反对“崇本抑末”。思想学术上,叶适把万物归结为“气”,万物的变化“起于二气之争”,提出“物之所在,道则在焉”的唯物主义自然观;叶适注重事功,提出功利与义理统一的伦理思想,认为应“以义和利,不以义抑利”,“有欲不能不争”。这种事功主义的道德观,对当时理学禁欲主义是一个有力的批判。以叶适为代表的永嘉学派,对后世产生重要影响,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晚清谭嗣同等人都赞誉永嘉之学能“经世致用”。

——摘编自张义德《叶适评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永嘉学派兴起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叶适的思想主张,分析其学说的历史影响。
2021-09-13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488年,北魏孝文帝特制令格,曲法伸情,对于身犯死罪,父母、祖父母陷入绝嗣和无人赡养者,让他们暂留在家养老送终后再执行死刑。这一规定体现了
A.延缓了社会矛盾的爆发B.消除了民族交融的障碍
C.体现了礼法结合的特点D.恢复了儒家的合法地位
2021-09-10更新 | 884次组卷 | 22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深圳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