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1 道试题
1 . 明堂

材料一 西周的明堂是朝堂及太庙的美称。《礼记》等典籍记载,周公曾于明堂“朝诸侯”祀文王”。《周礼》记载,西周明堂“东西九筵,南北七筵”,即长方形布局。春秋战国的阴阳五行家则将明堂设想为独立于朝堂、太庙之外的建筑,将其描绘为“亚”形布局。

材料二 汉武帝根据儒生的建议,尝试复原儒家经典中记载的明堂。汉代儒生提出,明堂为“亚”形布局,符合阴阳五行之数。东汉《白虎通义》载:“天子立明堂者,所以通神灵,感天地,正四时,出教化。”汉代明堂都是独立建筑。目前发掘的汉长安城明堂遗址中心建筑即呈“亚”形。

材料三 汉代以后,明堂一直是皇帝祭祀与布政的重要建筑。北魏孝文帝曾下诏“起明堂”,模仿汉制在平城南郊建立明堂,并亲赴明堂祭先祖、“布政事”。北魏迁都后,宣武帝再修洛阳明堂。

(1)阅读材料一、二,指出汉代复原的明堂与西周明堂的差异,并结合汉代思想背景,说明产生差异的原因。
(2)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分析北魏为何重视修建明堂。
2021-09-06更新 | 5109次组卷 | 28卷引用: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南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李二曲(1627一1705),本名李颛,陕西周至人,世称“二曲先生”。父亲李可在镇压李自成起义军中战死,母亲彭氏因无力交学费而鼓励李二曲“无师自学”,并以忠孝节义督之。李二曲矢志不渝,利用采蔬拾薪之暇,艰苦力学、手不释卷。仅靠《海篇》随读随查,路旁问字,由是识学渐广、书理渐通。周至县和邻近的眉县有几户世代读书为官的人也渐知李二曲贫而好学,于是任其借阅,李二曲有机会遍览经史子集以及佛老之书。后来,李二曲学行兼备、自成一家,以理学名士闻名关中,并与河北孙奇逢、浙江黄宗羲并称清代“海内三大儒”。康熙二年(1663),顾炎武专程到周至访问二曲先生。康熙十二年(1673),李二曲主讲关中书院时,立学规、会约,约束礼仪、整束身心三月之后,便使当地“士习丕变”。李二曲去世后,全祖望作文评价李二曲说:“上接关学六百年之统,饥寒清苦之中,守道愈严,而耿光四出,无所凭籍,拔地依天,尤为莫及。”李二曲传世著作有《二曲集》《四书反身录》等。

——摘编自王军强《人中铁汉火中红莲——大儒李二曲》等


(1)根据材料,概括李二曲取得成就的主要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李二曲的主要成就。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日本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1935年策动“华北自治”无疑鼓励了意大利法西斯主义。1934年12月意大利制造了瓦尔·瓦尔事件,向埃塞俄比亚军队开火,反而要求埃政府道歉和赔款,遭到埃政府严正拒绝。伴随着英法的妥协政策,1935年10月意大利对埃塞俄比亚不宣而战,埃塞俄比亚开始了为期6年的抗意战争。与此同时,中国人民始终关注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的发展,并给予广泛的声援。在抗意战争爆发前,中国共产党在《八一宣言》中赞赏其不屈的抗争精神。在抗意战争第一阶段即正规战时期,中国政府颁布对意制裁办法,一些进步报刊纷纷歌颂埃塞俄比亚军民英勇抗敌的战绩。在抗意战争第二阶段,毛泽东高度评价了埃塞俄比亚的游击战争。1939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全面展开,英军也在东非战场向意军发起反攻。1941年,埃塞俄比亚军民终于取得了抗意战争的最后胜利。

——摘编自张忠祥《现代中非关系史上光辉的一页一中国人民声援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


(1)根据材料,概括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埃俄比亚抗意战争的中国元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王国光于万历五年(1577年)出任吏部尚书,上奏《条议吏治书》,主张官吏选拔与考核不应受个人名声、资历的影响,而应注重真才实学和个人能力,做到用人必考其终、授任必求其当。他重视对地方刑捕官员的任用及考核,提出以地方安危为重,应任当其才而不必拘于资格和凭照。他认为均平赋税、扶贫扶弱、抑制豪强使百姓安居乐业是地方官职责所在,针对地方豪强勾结官吏欺瞒隐漏造成赋役不均、税收难征的弊端,王国光认为应对参与其中和徇情枉法的地方官员采取有效的问责手段。对于官吏调处办法,他认为:“如果才力不勘繁剧、别无瑕疵者,方拟调简;其有瑕疵而才力难以遽弃者,拟以降用;调简者,授以相应简僻地方;降用者,不拘繁简,量才铨补,庶器使得宜,而惩过之典亦备矣。”他重申应区别官员任职.地方公务繁简程度,官吏在简地任职,则“事简而功绪易就”;在繁地任职,则“处繁而谤议易兴”。鉴于此,王国光还提出将府州县各地方繁简逐一重新核定,照旧分为上中下三等。万历皇帝对《条议吏治疏》深表赞同,诸条基本被采纳。王国光是明代高官,他辅佐张居正实行改革,对“万历中兴”起到了积极作用。

——摘编自栗丽枝《<司铨奏草)所载明万历名臣王国光吏治思想分析》


(1)根据材料,概括王国光的吏治思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国光吏治思想的意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5 . 近代一位外国人这样评价戊戌变法:“如果认为维新是要从顶端而不是从基础上开始的话,在这一张变法的清单上是挑剔不出什么毛病的。条条都很健全,条条都打中一个显著的弊端,并且条条都是可以付诸实施的;但是这种以上谕变法的整套结构就是一个倒置的金字塔。”他认为变法的缺陷在于
A.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方式B.变法措施贪大求全
C.缺乏充分的思想动员D.没有得到广泛的社会支持
2021-07-08更新 | 8878次组卷 | 133卷引用:广东省韶关市武江区北江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20世纪60年代末,由哈佛大学等11所美国名牌大学的代表,成立了“关心亚洲学者委员会”,其宗旨写道“我们最初走到一起来是为了反对美国对越南的野蛮侵略,……我们为专家们不愿站出来揭发当前亚洲政策的含义而担忧……”这个组织的成立,表明当时美国
A.社会价值观遭受一定的冲击B.政府的合法性遭到否定
C.民众普遍接受反越战的思想D.冷战政策已经不得人心
2021-07-02更新 | 154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三校(蕉岭中学、虎山中学、平远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1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7 . 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逃奔成都,途中发生兵变,杨贵妃死于马嵬坡。以下为若干记载。有学生以下述材料探究杨贵妃之死,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路边杨贵人,坟高三四尺。乃问里中儿,皆言幸蜀时……贵人饮金屑,倏忽舜英暮。平生服杏丹,颜色真如故。(唐)刘禹锡
《马嵬行》
上令高力士诘之,回奏曰:“诸将既诛国忠,以贵妃在宫,人情恐惧。”上即命力士赐贵妃自尽。(五代)刘昫等
《旧唐书》
上曰:“贵妃常居深宫,安知国忠反谋?”高力士曰:“贵妃诚无罪,然将士已杀国忠,而贵妃在陛下左右,岂敢自安!愿陛下审思之,将士安则陛下安矣。”上乃命力士引贵妃于佛堂,缢杀之。(宋)司马光
《资治通鉴》
A.《马嵬行》选材来自传说,不能作为历史研究的材料
B.《资治通鉴》较多细节描写,还原了杨贵妃之死的真相
C.《资治通鉴》成书晚于《旧唐书》,故可信度相对较低
D.《旧唐书》《资治通鉴》作为史料,应注意作者的立场
2021-06-09更新 | 4093次组卷 | 48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8 . 1898年,某书商慨叹废八股将使自己损失惨重,后来发现“经学书犹有人买”,其损失并不如以前估计之大,而该书商对新学书籍的投资不久又面临亏损。这可以反映出该时期
A.儒学地位颠覆B.列强侵略加剧
C.政局变化迅速D.西学深入民心
2021-06-08更新 | 12488次组卷 | 112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50.6.25朝鲜内战爆发
1950.6.27美国的第七舰队驶进台湾海峡,军事介入台湾海峡
1950.6.28朝鲜人民军攻克韩国首都汉城
1950.9.15“联合国军”仁川登陆,并不断轰炸扫射中国东北,美国空军归咎于飞行员导航错误,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
1950.9.25解放军代总参谋长聂荣臻发表声明:美军过线,中国决不会置之不理
1950.10.2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作出最后的出兵决定
1950.101953.6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人民军的配合下发动五次大规模战役;战略战术以运动战为主,与部分阵地战、游击战相结合,采取规模的夜间作战和很少有战役间隙的连续作战,攻防转换频繁,共歼敌军109万人,志愿军伤亡39万余人
1953.7.27朝鲜停战协定签订
1958年底中国人民志愿军分批撤出朝鲜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所展现的精神品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重大历史意义。
2021-05-28更新 | 101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外国语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十六国时期中原地区政治形势混乱,但十六国统治者并不满足于建立割据政权,如夏国建立者赫连勃勃在修建都城时宣称“朕方统一天下,君临万邦,可以统万为名”。魏孝文帝更是志在“南荡吴越,复礼万国”。这可以说明当时(     
A.大一统思想普遍存在B.民族矛盾十分尖锐
C.统一趋势逐渐加强D.南朝局势相对稳定
2021-05-24更新 | 645次组卷 | 15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第四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8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