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1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初,蒋介石就意识到:若要彻底实现中日战争世界化,中方须配合美、英、苏等反法西斯国家,而不是坐待他国指挥。以他为首的国民政府采取积极的战略导向,迅速决定对德、意、日三国同时宣战,“用意乃在放弃其无关紧要与侵略之德意,而获得利害密切之英俄也,且得对俄对英对美皆有发言之地位”。同时,他召见美英驻华军事代表团团长马格鲁德、戴尼斯,商讨派军入缅援助英国抗日和联合作战等问题,并通过新任外交部部长宋子文向美国当局转告“对香港已积极增援,对安南亦决进击”。在入缅交涉的同时,蒋介石也与美英两国积极商议建立联合军事委员会,制定全盘战略计划。尽管从珍珠港事变爆发后短短十几天的交涉看,蒋介石的战略规划没有取得预期成效,但这些交涉沟通了各方关系,为中国得到来自盟军的武器和其他援助提供了条件。

——摘编自姜涛《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初国民政府对美英军事合作的构想及交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太平洋战争爆发初期国民政府的战略规划。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太平洋战争爆发初期国民政府实施这些战略规划的意义。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兆惠(17081764),乾隆朝著名战将。1748年,兆惠奉命奔赴四川前线,为清军督运粮饷,在清朝对四川大、小金川地区的征伐战争中显示其军事才干。1753年,清廷派遣兆惠赴西藏办事,防备准噶尔进犯,为出征准部的军队准备军需物资。1755年,阿睦尔撤纳部兴兵进犯伊犁,形势危急,兆惠在平叛中奋勇剿贼,凭军功成为驰骋西北边疆的清军主要统帅之一1758年兆惠奉命率兵进剿厄鲁特叛军余部,平定了准噶尔割据势力,但清军烧杀抢劫,使厄普特蒙古民众遭受了一场浩劫。平定准噶尔割据势力之后,兆惠又率军征讨发生在天山南路维吾尔族地区的大小和卓叛乱,并制定好善后措施。之后兆惠又屡出察看河工水利之事、查勘江南运河,为疏浚高、宝河湖入江之路,疏请开引河,择地筑闸坝。1764年,兆惠查勘直隶河工、事竣还京后去世。乾隆帝亲临其府第祭英,下令加恩晋赠太保,入祀贤良祠,谥号"文底"

——整理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兆惠成为清朝名将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兆惠的功过。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588日,苏、美、英、法四国代表经过谈判,在伦敦正式缔结了关于《控诉和惩处欧洲轴心国首要战犯的协定》(简称《伦敦协定》),并通过了《国际军事法庭宪章》,根据四大国协商,决定在德国的纽伦堡组成国际军事法庭、对纳粹德国首要战犯进行审判,起诉书起诉希特物的主要同伙赫尔曼·戈林等24名纳粹政权的主要人物及德国内阁等集团或组织犯有破坏和平罪、战争罪、违反人道罪及共谋罪。在欧洲盟国探讨惩办德国战争罪犯的同时,以美国为首的盟国也开始认真研讨对日处理及战后的对日政策,其中审判日本主要战犯是其重要内容之一,根据日本投降书及19451226日关、英、苏莫斯科会议的投权,并征得中国同意,1946119日,驻日盟军最高统帅公布了《设置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特别通告第一号》,宣布根据盟国惩治战犯的一系列共同宣言、《波茨坦公告》中惩办战犯的条款及《日本投降书》,并经盟国投权、发布命令设立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日本战犯。同日还公布了《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宪章》,规定法庭将以破坏和平罪、反人类罪和普通战争罪控告日本战争罪犯。

--宋志勇:《纽伦堡审判与东京审判之比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纽伦堡审判与东京审判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纽伦堡审判与东京审判的背景。
2021-12-29更新 | 131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普通高中2022届高三12月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78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确立了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的总方针,实现了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我国税收制度建设迎来了新的春天。财税部门全面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税制建设的经验和教训,适应计划经济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过渡,破除“税收无用论”,确立了税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即:从中国国情出发,按照经济规律办事,扩大税收在财政收入中的比重,充分发挥税收的经济杠杆作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计划经济条件下,国家与企业的分配关系主要体现在利润分配上。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以“利改税”为突破口,我国进入工商税制全面改革时期,在调整国家与企业分配关系方面迈出了重要步伐,有效地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解决了企业吃国家“大锅饭”问题,对于搞活经济、推动国有企业改革以及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

——国家税务总局《中国税制改革三十年》。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8年前后我国的财税制度改革的背景,并指出财税制度变革的方向。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财税制度改革的历史意义
2021-12-26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五校联盟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公元412年,基督教父奥古斯丁及其弟子写了一部《上帝之城》和《反异教史》,重新解释了罗马史的体系。他认为,“罗马世俗历史从根本上就是一部不道德、肮脏堕落的历史………”。这样一个历史解释体系打断了罗马民族的脊梁,让罗马人对自己的历史不再有认同感了。直至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末代皇帝被废黜,帝国境内几乎没有什么反抗。这说明
A.历史虚无主义导致民族文化自信丧失B.胜利者书写的历史不足为信
C.历史解释必然会顺应政治统治的需要D.基督教文化蕴含了理性主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6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20世纪初,俄国社会矛盾十分复杂。1904-1905年,俄国与日本爆发了“日俄战争”,俄国战败,进一步暴露了沙皇政权的腐败和俄国经济的落后,随后爆发了由布尔什维克领导的1905年革命。革命被镇压后,1907-1911年,俄国总理斯托雷平进行改革,主要内容有:政治上,召开第三届杜马(俄语:议会),1907616日国家杜马选举中减少工农代表人数,地主复选代表人数增加4倍,从而保证地主和资产阶级占绝对优势。经济上,通过了1906年的土地法,规定农民可以带份地退出村社,土地可以买卖。这样1861年改革以来的土地村社所有制被打破,土地变成私有财产。同时政府给予富农贷款和其他支持,使他们分得最好的土地,退出村社的200万农民中有五分之三出卖了自己的份地,造成大批农民破产,破产农民流入城市成为工厂的廉价劳动力。斯托雷平改革被看成是“农奴主实行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1911年,斯托雷平被暗杀,改革宣告终止。

——根据《世界史纲》内容整理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斯托雷平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斯托雷平改革的影响。
2021-12-24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六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7年,英国制定了《蒙巴顿方案》,一是将印度分为印度教徒的印度和伊斯兰教徒的巴基斯坦,而巴基斯坦又分成东西两部分,东巴基斯坦主要为孟加拉人,与西巴基斯坦在文化、语言上有较大差距;二是印度各土邦有权自己决定加入印度或者巴基斯坦,或者两者都不加入,保持与英国的关系。在印巴分治过程中,关于克什米尔邦的归属问题,长期存在无法解决的争端,克什米尔地区78%是穆斯林,但统治克什米尔的却是印度教徒哈利·辛格。

1948年5月,1965年9月,1971年11月,印度和巴基斯坦围绕着克什米尔地区的归属问题连续爆发了三次印巴战争。在第二次和第三次印巴战争中,苏联在外交和军事装备上全力支持印度,而一向支持巴基斯坦的美国则宣布中立。1972年,孟加拉国成立。但在克什米尔问题上,印巴双方仍冲突不断。

——根据《世界史纲》内容整理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三次印巴战争爆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苏联和美国对印度和巴基斯坦采取不同态度的原因
2021-12-23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六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为建立日本自己的科学体系,日本政府不惜重金聘用有真才实学的外籍专家,1879年外聘专家开支占国家财政支出的2%,这在世界文明史上是少见的。明治政府先后建立了电气研究所、工业实验所、中央试验所等14个大型研究所和各种专业研究学会12个,有计划地组织他们开展科学技术研究。1877年井上胜主持京都一一大津铁路设计施工工程,开创依靠本国技术力量自建大型工程的新局面。东京大学自建立之时就重视加强理、工科的基础研究,19世纪90年代初研究成果不断产生。如田边朔郎的琵琶湖疏水工程、宫原二郎的水管式锅炉在国际上均获得较高评价。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治政府加强科技发展的主要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治政府重视科技发展的影响。
9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28年以后,南京国民政府颁布了许多涉及地方自治的法规,如《县组织法》等。根据这些法规,各县纷纷实行地方自治,建立区和乡镇自治组织。到1934年底,各省基本完成了所属各县划分自治区和乡镇区域的工作,并召集乡镇居民大会选举正副乡长、镇长和成立乡镇自治公所。各级自治组织应办理的自治事务包括户口调查、建筑公共设施、办理保卫等,范围极其广泛。地方自治的经费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为公产公款和公营业,二为政府拨给和补助,三为特别捐。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乡镇组织所需的经费多是就地摊派,这就使“规定的不能行之于事实”,多数地方的自治组织不能行使各自的职权。另外,自治官办的情形与孙中山“将地方上的事情,让本地方人民自己去治”的地方自治构想也背道而驰。

——摘编自赵如珩《怎样实施地方自治》等


(1)概括南京国民政府的地方自治措施。
(2)评价南京国民政府的地方自治措施。
2021-12-15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2022届高三10月阶段训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阮元 (1764~1849),字伯元,江苏仪征人,乾隆进士。1793年任山东学政,1795年调任浙江学政,1817年升任两广总督。其时,广东学术风气崇尚空谈,言心言性。1820年,阮元在广州创建了学海堂,旨在“以古训实学相励,为朝廷树植正士通人”。他希望以学海堂为平台,引江浙学术入粤,进而影响学风。学海堂的学生除了研习经学之外,还须学习天文、算学与地理等内容。督粤近十年,阮元完成了自己最具代表性的著作《揅经室集》,还编修了《广东通志》,该志内容翔实,考订精确,为学界所认可。此外,他大量刊刻了传统文化经典和当时学人的研究成果,使广东刻书进入了高潮。阮元为广东文化建设殚精竭力,作出了重要贡献。

——摘编自关汉华《试论阮元对广东文化发展的贡献》等


(1)概述阮元为广东文化建设作出的重要贡献。
(2)简析阮元为广东文化建设作出重要贡献的原因。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