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9 道试题
1 . 《春秋》开正史“为王者讳,为尊者讳,为贤者讳,为亲者讳”之先河;唐太宗为《晋书》中的司马懿等人写评论;清修《明史》,康熙、雍正等亲自把关,并残酷镇压民间修史。这反映了,中国古代
A.君主意志决定史籍真伪B.史籍修撰带有政治烙印
C.史官与君主的矛盾尖锐D.官修史书约束帝王行为
2022-03-04更新 | 126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广安友实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孝文帝迁都后,龙门山开窟造像奉佛遂成风气。石窟中的古阳洞是孝文帝为冯太后营建的功德窟,洞中许多造像为北魏贵族与汉族官员并肩而立,佛像题记注重彰显供养人的在世功德与父母之德。材料表明北魏政权
A.重用汉族官员以推进改革B.协同儒佛以重塑文化正统
C.奉佛成风以致于滥用民力D.遵循传统以规范社会秩序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曹操崛起于东汉末年群雄逐鹿、胜者王败者寇的时代,并以统一天下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因此,能否得到人才成为其事业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但东汉以来的以经术、德行、门第为主要内容的察举制。一方面已流于形式,另一方面天下大乱,人才流移,也使察举制无法正常进行。因此,曹操果断提出“唯才是举”“任天下之智力”的选拔人才方针。他连下五次求贤令,指出不论身份贵贱,品德如何,只要有“治国用兵之术”,便可选拔为官。大批有才能之士被不拘一格地吸收入曹魏集团,为曹操由弱至强,统一北方奠定了人才基础。在赤壁之战后,其用人政策也开始向德才并举转化,但由于在实行过程中矫枉过正,实际上形成了“其所举用皆清正之士,虽于时有盛名,而行又不本者,终莫得进”的局面,这一结果,违背了前期“唯才是举”的精神,也为后来新的选官制度产生开了先河。

——摘编自朱绍侯、齐涛、王育济主编《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曹操人才选拔方针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曹操人才选拔方针改革的意义。
4 . 四川广汉的三星堆遗址出土的神树、金杖以及“撞脸”奥特曼的青铜人头像等文物(制作年代距今约3000年至3200年),显示出与中原文明孑然不同的特征。但据研究,三星堆出土的青铜人头像双耳所饰的云纹、青铜神树的夔龙纹等,又都是当时中原青铜器常见的纹饰类型。这表明,商周时期
A.南方经济领先于北方B.王权与神权密切结合
C.青铜器富有生活气息D.存在长距离文化交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古希腊建筑常常运用数学、艺术审美、文学形式等来表达精神的寄托,从而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情绪,如阿波罗神庙严格地按照黄金比例来建造,雅典娜神庙采取圆形索罗斯(tholos)风格。古希腊建筑的这类特征
A.摒弃了城邦体制的局限B.体现了人性与神性的契合
C.表明民主政治达到顶峰D.具有人文气息的理性精神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英国宗教改革后所建立的国教具有明显的新教倾向,但又保留了大量的天主教色彩。比如它既承认因信得救,又允许教徒向教士忏悔、告白;既强调宗教教义来自圣经,又承认几次宗教会议的重要决议。据此可推知英国
A.宗教改革采取渐进模式B.确立了王权高于教权
C.天主教会统治土崩瓦解D.阐明国家与教会关系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中叶,随着英国从乡村社会向城镇社会的转型,一些学者强调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适度干预。美国人亨利·乔治1879年出版的«进步与贫困»在英国引起了巨大反响,社会舆论普遍认为当务之急是用税收手段打破穷人和富人之间的鸿沟。19世纪后期英国议会选举制度的改革,使得英国社会中下层人民的政治影响力大增,两党为了争取选民支持,开始了财税制度竞相改革的年代。其主要措施有二,一是征收个人所得税。自18世纪以来,英国税收长期以间接税为主,如货物消费税、关税和印花税等,其长期征收加重了普通劳动人民的负担。在这种情况下,英国逐渐开始征收个人所得税。二是征收遗产税、继承税等。1853年,英国把对土地和实际财富的遗赠正式纳入征税对象,此后遗产税税率不断提高,1894年为8%20世纪初提高到至15%。财税改革使英国的年度平均税收不断增加,1851-1856年为5440万镑,1890-1899年则超过了一亿镑。

——摘编自郭家宏、王广坤«19世纪下半期英国的财税政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中后期英国财税制度改革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后期英国财税制度改革产生的主要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的屋舍之税起源很早,且与城市的发展密切相关。先秦的“廛布”首向官府管辖市场中的商业用房征税。汉代的“市肆之税”指向官府和私人用房,既有商业性用房也有居住用房,具有城市土地利用、屋舍和经营税共征的特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店舍之征开始对房屋划分等级,屋舍之税的征收办法开始具体化。唐代“间架税”具有单一屋税的性质,征税办法的操作性强。五代十国时期“屋税”之名正式出现,且成为国家常赋。宋代确立城郭之赋以及宅税和地税的分野。由此,屋税正式成为一个独立税目,改变了此前屋舍、土地利用和经营税混而征之的情况。这一嬗变,是我国古代城市不断发展、人口增多、城市建筑用途多样、城市空间结构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结果。

——据吴晓亮等《先秦至唐宋屋舍之税嬗变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先秦到唐宋房产税制度演变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房产税改革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晏阳初(18901990),著名教育家、社会学家、中国乡村建设家。1923年,晏阳初创办的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总会在北京成立。他从“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古训出发,将乡村改造和平民教育有机结合、整体推进。晏阳初通过调查和实践,总结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治理方略。他希望以教育为工具,推动乡村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发展。此外,晏阳初始终相信中华民族的智慧潜力,他认为,这个民族的许多人正是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官僚阶层的压迫,才变得自私自利、愚昧无知、贪图安逸、不求上进。“如果中国要再生,就得抓住真理、生命、信仰三种东西努力,不然,整个民族就完了,没有希望了”。在后学者眼中,他的平民教育、公民教育、组织教育和乡村建设理论自成一体,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国民教育思想之一。

——摘编自吴相湘《晏阳初传》等


(1)根据材料概括平民教育家晏阳初主要的教育思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晏阳初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
2022-01-11更新 | 148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由于计划经济下并无“市场主体退出”的需要,因此我国长期缺乏统一的破产立法。1985年,国务院在沈阳等地开始破产制度的试点工作。次年,长期经营不善、连续亏损的沈阳防爆器材厂成为全国首家正式破产的国有企业。同年年底,《企业破产法(试行)》颁布,但仅适用于全民所有制企业,难以全面回应实践需求。2006年,经过二十多年的积淀,从立法体例、结构到内容都充分反映世界破产法最新理念的、为市场经济量身定做的《企业破产法》得以通过。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进一步对中级人民法院设立“清算与破产审判庭”进行了系统全面规定,并开通“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综合平台”。

——摘编自张玉海《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法治建设的进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破产制度建立健全过程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破产制度建立健全的意义。
2022-01-10更新 | 159次组卷 | 5卷引用: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