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29-1940年间,苏联工业每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6.8%,而同样的过程在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花费了一至两百年的时间,这种优势给西方领导人造成了巨大的压力。材料主要反映了(     
A.苏联经济发展水平领先世界B.新经济政策的成效得以延续
C.制度保障助推苏联快速崛起D.苏联经济优势引发美苏争霸
2 . 人类历史波澜壮阔,大国兴衰构成了其中重要的篇章。总结大国成功的经验,吸取大国衰败的教训,是所有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愿望的国人所必需的。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回顾英国从崛起到衰落的历程,我们不难看出,英国从一个岛国变成欧洲强国,最终成为世界霸主,凭借的是它所创造出来的一种新的制度文明,而这种文明一直引领着人类进步的潮流,吸引着世界各国争相效仿。1870年以后英国开始衰落,也是因为他文化中的保守因素阻碍其继续创新,因而慢慢落伍,成为二流国家。我们研究英国的崛起,正是要研究导致其崛起的各种因素,并且揭示它们的必然性和它们的内部联系。

——唐晋《大国崛起》

材料二:当你致力于分析美国的现实境况并探索他的未来时,由于两个重要的区别,有必要牢记苏联所面临的困难。这两个区别是:第一,尽管有人会说,在以往的几十年里,美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比苏联衰落得相对快些,但他的问题远不如他的对手苏联严重。况且,美国的绝对实力(特别是在工业和技术领域)远比苏联雄厚。第二,与同一个僵化且控制甚严的大国相比,美国社会那种结构松散和自由放任的特性,有可能在适应变化的环境方面赋予他更好的机会。

——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1500—2000年的经济变革与军事冲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崛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苏联衰落进程中面临的问题和美国衰落进程中依然存在的优势。
2024-01-20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保山市、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21年春,列宁指出,“国家资本主义将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付给国家资本主义较多的贡赋,不仅不会葬送我们,反而使我们通过最可靠的道路走向社会主义”。1922年,列宁在俄共(布)十一大报告中指出,“只靠共产党员的双手来建设共产主义社会,这是幼稚的、十分幼稚的想法”。在这一思想调整下苏俄(     
A.找到了解决农业发展落后的路径B.重视发挥市场因素的重要作用
C.引入了西方自由放任经济模式D.以固定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苏联自从(这一政策)以来,往往有许多人认为是共产主义的失败,资本主义的复兴。这种错误观察,完全因为不明白下列两点:一、(这一政策)以前,并非真正共产主义的试验,而是对付反革命战争不得已的暂时办法;二、以无产阶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大工业渐渐征服小生产,而后实行真正的社会主义分配,这一政策早已由列宁决定于一九一八年四月。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货币和商品流通的这种交易方法,可以为各种不同样的组织之生产范围所应用。”十月革命之后,消灭封建地主制度,努力进行协作社事业;农民中抵抗资本主义分化的力量自然增高百倍,同时,这时的商业与社会主义的工业相联接。现在俄国的私人资本主义(尤其是工业的)非常之弱,而社会主义的工业,因有国家的种种辅助,都逐渐强盛巩固,他本身的结构和性质,又是趋向于使交易方法由买卖的进于自然的——社会主义的。

——摘编自《瞿秋白文集》,原载于《新青年》月刊1926年5月25日第4号

(1)材料中的(这一政策)指的是。
(2)根据材料,指出瞿秋白对(这一政策)的态度,并概括其理由。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政策)产生的影响。
2024-01-16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2024届高三上学期大数据应用调研联合测评(Ⅳ)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苏联共产党人开头也有一些人不大会办经济,帝国主义者也曾等待过他们的失败。但是苏联共产党是胜利了,在列宁和斯大林领导之下,他们不但会革命,也会建设。他们已经建设起来了一个伟大的光辉灿烂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共产党就是我们的最好的先生,我们必须向他们学习。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6月)

材料二   当时(“一五”计划时),我们在现代化工业建设工作中,自己还不会走路,只能照抄苏联经验,并且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之下,进行建设……(现在)我们应该学会自己走路,应该根据中国的特点,采取适合中国情况的方法来进行建设。

——刘少奇《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62年1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共产党人“不但会革命,也会建设”的表现。毛泽东称苏共为“最好的先生”是基于哪些方面的现实考量?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从“自己还不会走路”到“学会自己走路”,反映了当时国内外环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1921年9月,苏俄人民委员会发布关于工资级别问题的规定,实行按生产率高低确定工资级别的制度。10月,发布法令给予合作社以完全独立经营的权利。苏俄采取的这些措施(     
A.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B.有利于加速发展战略实施
C.为战争胜利奠定物质基础D.为农业集体化创造了条件
2024-01-15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THUSSAT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2024届高三1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50年代末,苏联利用廉价的石油扩大了在古巴和印度的政治影响。1960年,意大利、西德成为苏联石油最大进口国。苏联通过与西方国家的石油贸易,不仅希望赚取外汇得以获取西方的工业技术,还试图打破了美国石油公司对世界石油市场的垄断。苏联石油出口(     
A.见证了新经济体制的成效B.佐证苏联工业快速健康发展
C.源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D.壮大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
2024-01-10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普通高中G6教考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表是某学者对二战后初期苏联几种政治力量的相关论述。可见,该学者意在阐释(     

政治力量

特征

苏维埃政府

威望空前提高。

上层人士

战时和西方有一定交往,对西方有较全面认识。

复员士兵

常聚集在酒馆议论出国作战见闻,形成“小酒店民主”。

普通民众

希望和平稳定、提高生活水平。
A.斯大林体制是战胜法西斯的根本保证B.西方和平演变策略初见成效
C.苏联已经初步具备了经济改革的条件D.和平发展成为国际形势主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列宁在1918年谈到在剥夺资本家生产资料完成消灭剥削后,党要造成资产阶级既不能存在,也不能再产生的条件。但是在1921年苏俄政府的经济政策发生变化后,列宁提出私人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的帮手,认为在国家掌握运输业和大工业的前提下,有可能经过私人资本主义(更不用说国家资本主义)来促进社会主义。以下对转变后苏俄政府的经济政策的解读正确的是(    
A.政策转变的目的是把有限的力量集中起来保证战争的胜利
B.转变后的经济政策核心内容是实行余粮收集制
C.经济政策的调整体现了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D.经济政策的调整使苏联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927年苏联开始对劳动英雄实行高标准退休保证金待遇。1928年苏联第一个关于养老金待遇的国家法令规定:男子从60岁、妇女从55岁起享受养老金。1933—1937年期间,劳动者的社会保障条件进一步改善,对主要工业部门的工作人员实行附加优惠待遇。这些措施的实行(       
A.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B.为国家工业化提供了一定保障
C.保证了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D.深受西方福利国家政策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