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22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405年至1433年间,明朝政府发起了七次大规模的海上探察系列活动,领导这些探察的是宦官郑和,郑和的每一次航行都带着一支令人敬畏的船队,辅以庞大的武装军队,可以镇压探险队所到达的任何港口出现的抵抗。在前三次的航海中,郑和率领他的船队到达了东南亚、印度和锡兰。第四次航行到达波斯湾和阿拉伯半岛,最南到达现在肯尼亚的马林迪。在整个旅行过程中,郑和随意把中国丝绸、瓷器和其他商品作为礼物散发出去。在返航时,他从东道主那里得到大量的、非同寻常的礼品,包括非洲的斑马和长颈鹿。郑和及其同伴尊重他们所遇到的当地神灵和风俗习惯。郑和通常通过外交手段来实现他的目标。……七次探察在印度洋盆地确立了中国人的地位和声誉。在他第四次返航时,郑和带来了30个国家的使节,他们来到中国,对明朝宫廷表示了敬意。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材料二: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提出了“五通”,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10年来,共建“一带一路”以基础设施的“硬联通”为重要方向,呈现出陆、海、天、网全面推进的态势。2013~2022年,中国与共建国家进出口总额累计19.1万亿美元,年均增长6.4%。自2015年成立以来,亚投行已从57个创始成员发展到来自六大洲的106个成员,成为成员数量仅次于世界银行的全球第二大国际多边开发机构。中国与共建国家在教育合作、文旅交流、媒体智库、民间交往等领域开展广泛地合作,与共建国家议会、政党、民间组织往来不断加强,拉近了共建国家人民的距离,促进民心相通水乳交融,在经济合作的同时实现了文明交流互鉴。

——摘编自蔡彤娟《“一带一路”十年成就与展望》

(1)根据材料一,概括郑和下西洋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相较于郑和下西洋,“一带一路”呈现出的新变化,并说明其影响。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这些区域交往带给我们的启示。
2024-03-22更新 | 74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山西省太原市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文科综合试卷-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801出版的英国漫画《漫画商店》(如图),呈现了当时伦敦一种常见的场景:在版画商店的橱窗前,拥挤的人们观赏和评论着描绘各种社会现象的漫画。此画中有驼背的老头、失去下肢的残疾人、时髦的姑娘、怀抱婴儿的妇女、衣冠楚楚的绅士,甚至还有黑人。这反映出英国(     

A.阶级矛盾的缓和B.文化消费的单调C.平民社会的来临D.大众教育的普及
3 . 二战后在美国“没有职业、房地产、股票,银行存款不超过二千元,年逾六十五的男女公民,这类人可以每月领取400-1200美元福利金,还有专为老人而设的公寓……另外、所有医药费包括住院费概由政府支付”。但是,这些费用最终是由纳税人承担的,而纳税的主力是中产阶级,而不是少数富豪。由此可知,美国的社会福利制度(     
A.消灭了社会矛盾B.丰富了国民生活C.实现了社会公平D.影响了社会活力
2024-03-17更新 | 78次组卷 | 2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河南郑州西山城址年代距今5300—4800年,其城墙采用版块法夯筑,城内不仅有许多房址和窖穴,还有一处面积约120平方米的大型高台建筑基址;另有高规格祭祀的礼祭遗迹,还发现了灰坑葬人、乱葬坑等现象。西山城址的发现印证了(        
A.早期中华文明的发展B.邦国林立的国家形态
C.粟稻农业的早期分工D.多元一体文明的成熟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下图是明朝时期西方来华传教士的代表利玛窦与中国士大夫进行交流。利玛窦被誉为中国天主教开拓者,他在传播天主教过程中删去了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那稣的童真女之子身份,特别是“人人平等”等内容,还尽量避免谈论基督教的神学。这表明明朝时期(     

A.天主教在中国得到了广泛传播B.传教是中西交流的主要方式
C.儒学地位再次受到了严重削弱D.西学传播需要适应中国传统
2024-03-15更新 | 261次组卷 | 7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闻喜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魏晋时期的名士们多光身着宽大外衣,或者外衣内着一件类似今天吊带衫的奇特内衣,并不等中衣,此衣式仅见于这一时代;女子服饰则长裙曳地,大袖翩翩,饰带层层叠叠,表现出优雅飘逸的风格。宽衣博业成为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的流行服饰。这种服饰装则必备(     
A.是这一时期民族交流的体现B.反映出佛道老庄思想的盛行
C.表明儒学统治地位逐步崩塌D.说明名士能够引领时代习俗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距今3800—3500年的二里头遗址沿古洛河北岸呈西北—东南向分布,其中心区位于遗址东南部的稍高起的区域,包括宫殿区和宫城(晚期)、祭祀区、围垣作坊区和若干贵族聚居区等重要遗存。这一分布格局(     
A.可以认定二里头是夏朝的都城B.证实我国较早进入了阶级社会
C.表明当时生产力水平相当发达D.反映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特征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8年,在《共产党宣言》发表100周年之际,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胜利的前夕,中国知识理论界开展了马克思主义百年纪念活动。马克思主义学者与自由知识分子通过发表马克思主义百年纪念文章,其内容主要涉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内所取得的成就及马克思主义应用于中国革命的介绍分析。纪念活动反映出了1948年知识理论界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运用与发展的思考,以及自由知识分子从改良主义到马克思主义复杂的心路历程变迁。马克思主义学者的纪念活动注重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个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的阐释,而自由知识分子在纪念活动中则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及其在中国的运用关注较多。这一年,各民主党派与知识分子对待马克思主义与共产党的态度都在悄然发生改变。

——摘编自贺金林、江东屹《1948年中国知识理论界的马克思主义百年纪念》

(1)根据材料,概括马克思主义百年纪念活动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阐释马克思主义百年纪念活动的政治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小唐同学在查阅湖南《嘉乐县志》、《安乡县志》发现,两县志对咸丰年间太平军的活动记录极为详尽,而戊戌年的记载却未提及维新运动一字,从而得出维新运动在农村地区影响较小的历史解释。你对此研究的判断是(       
A.采用了学界公认的二重证据法B.未充分关注史事特定的时空框架
C.运用了唯物史观探究历史本质D.未充分关注到记述者的主观意图
2024-03-13更新 | 228次组卷 | 5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闻喜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北宋初年“进士益相习为奇僻,钩章棘句,浸失浑淳”,欧阳修“知贡举,尤以为患,痛裁抑之。既而试榜出,时所推誉,皆不在选。……然自是文体亦少变”。据此可知,科举取士(       
A.文体明显固定化B.过程日趋严密化
C.结果体现公平性D.录取具有导向性
2024-03-13更新 | 213次组卷 | 5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闻喜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