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417 道试题
1 . 1860年,曾在洋行里当过买办的一些中国商人用外国轮船运来了大豆和豌豆。承揽牛庄货物运输的当地小船主们为此设下了多重关卡,阻挠这笔交易,直到货主答应今后不再用外国轮船运货,才使事端平息。这一现象说明,当时(     
A.国人普遍存在排外观念B.近代交通转型充满着阻力
C.列强在华特权相对有限D.洋务运动提升了主权意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图为道光年间上海县出现的关于庄票的告示牌。庄票即“钱庄所出凭券,允许到期兑款于持票之谓也”。在发票之时,一般根据庄客的要求,钱庄按寄存户钱数填发,不记名,认票不认人,可以作为现金流通市面。据此可知,“庄票”的出现(     
   
A.便利了社会经济的交流B.改变了政府抑商政策
C.推动了长途贩运的兴起D.基于农业发展的需要
3 . 在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存中,河南新密李家沟遗址出土了数量较多的人工搬运石块,学术界认为这些石块遗存与具有稳定栖居形态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存更为接近。在对同时期的北京东胡林遗址研究时,鉴定出了比较丰富的炭化植物遗存,包括各类植物种子2000余粒。这些考古发现说明,当时(     
A.社会贫富分化严重B.农业和手工业开始分离
C.文明社会开始形成D.原始农业生产已经出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1939年12月,八路军政治部编辑出版的《抗日战士政治课本》中,首次对中华民族是“中国境内各民族的总称”进行了明确的表达。课本写到“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四万万五千万人民是共同祖国的同胞,是生死存亡利害一致的。”这些论述表明(     
A.国共第二次合作前景不明B.政策宣传侧重基础教育
C.抗战相持阶段的形势严峻D.抗战激发民族团结意识
2023-05-21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示范高中培优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春季联赛历史试题
5 . 唐朝时,被用于“均田”的土地主要是国有的无主荒地,并不触动所有权明确的地主土地所有制。唐朝中期,土地迅速向各类地主手中集聚,国家控制的土地越来越少,农民授田不足的情况进一步发展。这可用于说明(     
A.调整赋税制度的必要性B.消解阶级矛盾的可能性
C.限制社会流动的风险性D.重建中央集权的迫切性
6 . 公元前536年,郑国国相子产不顾贵族的反对,命人将法律条文刻铸于铁鼎之上,以此作为国家的常法。此后,郑国庶民与贵族相争时“不忌于上”。据此推知,子产铸刑鼎(     
A.顺应了时代变革的潮流B.旨在打击封建贵族势力
C.奠定了中华法系的基础D.响应了奴隶阶级的诉求
7 . 秦墓竹简记载,“男子死(尸)所到某亭百步,到某里士五(伍)丙田舍二百步”,并记述亭建有专门的官舍以及亭设有亭长、亭父、求盗等人员,还有大量关于求盗将人犯押往县里的记载。《汉书》记载:“汉家因秦,大率卜里一亭。亭,留也。盖行旅宿令之所馆。”由此可见,秦汉时期的“亭”
A.主要承担接待往来官吏的职责B.属于独立的审判组织
C.应是县级治安组织的派出机构D.成为乡里的下属机构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发现的拥有石磨盘、石磨棒(如图所示是河南新郑县裴李岗文化发现的石磨盘和石磨棒)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共90余处,其中只有石磨盘的有20处,只有石磨棒的有18处,盘棒同时发现的有52处。这些发现可用于说明,新石器时代(     
A.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形成B.磨制石器开始取代打制石器
C.原始农业经济得到一定发展D.原始手工业已成独立的部门
2023-05-20更新 | 235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在东北、西北、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明朝建立了羁縻性都司卫所,如奴儿干都司、乌斯藏都司、朵甘都司。设都指挥、指挥、千户、百户等官,由当地部落首领担任,可以世袭,但须接受朝廷的统一节制。这种因俗为治的政策,有利于当地的发展。”下列在历史上出现的边疆地区设置的机构或官职与材料中的治理方式有别的是(     
①北庭都护府   ②渤海都督府   ③辽阳行省   ④驻藏大臣
A.①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③④
2023-05-19更新 | 347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份教学质量诊断测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40年以后,随着中国部分城市开埠通商,新兴工业在这些城市逐渐兴起,大量外国工业品以及粮食等如潮水般涌入中国。城市人口的生活资料不再完全仰赖于本国农业部门供应,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对城市发展所形成的制约力有所减弱。同时,沿海沿江开埠通商城市也开始了早期工业化进程,由此形成了推动城市化发展的内生动力,因而沿海地区城市人口比重开始逐渐上升。但是从全国来看,城市化发展速度仍然非常缓慢,1893年中国城市化平均水平仅为7.1%。

——摘编自何一民《清代的人口变化与城市化特征探析》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在城市居住和生活。城市日益发挥着社会和经济发展龙头的作用,对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战略思考成为各级政府政治智慧的重要体现。1980年,全国城市规划工作会议明确了“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的指导方针,它在很长时间内成为我国城市发展的主要指导战略。20 世纪90 年代的城市建设实践中,各大城市新区、开发区等开始纷纷涌现,建设规模都非常大。从党的十八大到党的二十大,国家对新型城镇化发展做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二十大强调“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点放在解决“人”的城镇化,聚焦于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

——摘编自孙婷《中国近40年城市化发展主导战略与实践反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城市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原因。
2023-05-19更新 | 144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模拟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