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39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朱熹认为:“律历、刑法、天文、地理、军旅、官职之类,都要理会。虽木能洞究其精微,然也要识个规模大概。”他经常整理经典,并且将理论内容实践在教育工作中,形成了众多科学思想。朱熹重视对学生的科学教育,他提出:“立学校以教其民,而其为教必始于洒扫应对进退之间,礼、乐、射、御、书、数之际,使之敬恭。”朱熹强调在进行自然知识学习时,不仅要集中在对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更应该升华到人的社会以及道德层面上。他还认为为学需要先穷理,而要穷理则必先读书,这是因为“天理”的精髓和底蕴均蕴藏在圣贤书中。

——摘编自李宏爽《朱熹科学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代人才培养的启示》

材料二   康有为在中国最早使用科学一词, 梁启超也曾在《格致学沿革考咯》一文中写道:“培根常日格致之学,必当以实验为基础;又曰,一切科学,皆以数学为其根。”首倡近代科学教育的严复提出“凡西士有言,凡学之事,不仅求知未知,求能不能已也。”他要人应用科学方法于事事物物,实在为科学教育之极致。改良主义者们希望用近代自然科学知识来代替《四书》《五经》等旧知识,他们还主张打破传统教育模式,仿照西方模式在中国建立具有现代形式的学校系统。与此同时,他们还主张改革科举、学以致用,并希望把“西学”列入考试的内容。

——摘编自牛楠《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大学科学教育思想研究(1901-1937)》

材料三   邓小平提出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至今仍然是我们党的人才战略和科技战略的指导方针。在邓小平科教思想的指引下,中国的基础教育和高科技成果形成了规模化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提供了人才保障。

——摘编自王建锋《浅析邓小平科学教育思想》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朱熹、维新派科学教育思想的特点及其背景。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科学教育思想的创新之处,并谈谈你对科学教育的认识。
2024-04-20更新 | 150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19世纪中叶,利物浦成为全世界棉花贸易的中心。利物浦棉花经纪人协会通过决议,要求所有出售的棉花都需符合样品质量,不久又提出了棉花质量的基本标准。这一标准的提出(     
A.推动了垄断组织的形成B.适应了机械化生产的需要
C.构建了国际经济新秩序D.确保了棉纺织业原料品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为解决牛顿与笛卡尔关于地球是扁椭球体还是长椭球体的争议,并出于商业和殖民利益的考虑,从1735年开始,法兰西科学院在国王的支持下,先后去往赤道附近和北极圈内进行纬度测量。最终,测量结果证实了牛顿的说法,所用到的三角测量法也得到广泛认可和推广。这说明(     
A.争论是科学进步的前提B.英法科学成就不分伯仲
C.近代思维方式的理性化D.英法殖民争夺日趋激烈
2024-04-20更新 | 148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世界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春秋战国时期,邓析在郑国聚徒讲习法律和诉讼,孔子在鲁国聚徒讲习六艺,墨子聚众讲学抨击暴政。齐国还设立稷下学宫,广招天下学长,授以上卿,让他们带着徒弟来此讲学。这种局面(     
A.适应了社会变革的需要B.标志百家争鸣时代的开始
C.宣告了官学体系的瓦解D.说明德治与法治之争兴起
2024-04-20更新 | 406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祖国—母亲”通过“拟血缘关系”映射了个体与国家间的关系,是民族国家建构和爱国主义教育中最为常见的话语象征。下表为中外各国关于“祖国—母亲”的经典表达。

古希腊著名演说家伊苏克拉底
(前436—前338
我们在这片乐土出生,能够让至亲具名写信给我们的城市。只有我们雅典人有权利称我们的城市为奶妈、祖国和母亲。
1793年出版的
《法兰西共和教义问答》
儿子的灵魂安慰道:“母亲,不要哭泣,你的儿子为祖国而死。”祖国化身为母亲高呼:“我是共和国母亲,你的热血将为我赢来自由,也将抚慰我的伤痛。”
1941年苏联画家托依泽创作
《祖国母亲在召唤》
宣传画上的“母亲”神情严峻,目光坚定,充满激情,她正在号召她的儿女拿起武器,打败侵略者。
1925年闻一多
《七子之歌》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1935年方志敏
《可爱的中国》
中国是生育我们的母亲……我们的母亲太可怜了,一个天生的丽人,现在却变成叫化的婆子!
1959年巴金
《我们伟大的祖国》
国家变了!社会变了!人也变了!这十年来我们创造了多少移山倒海的奇迹!……做儿女的并没有辜负这位返老还童的母亲,我们伟大的祖国也为了儿女们的幸福一直不停地向前飞奔。
1984年歌曲
《我和我的祖国》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我最亲爱的祖国,我永远紧依着你的心窝,你用你那母亲的脉搏,和我诉说。

——据潘祥辉《“祖国母亲”:一种政治隐喻的传播及溯源》等整理

阅读材料,从中提取相关信息,拟定一个观点并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正确,持论有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4-04-12更新 | 114次组卷 | 5卷引用:安徽省合肥一六八中学(东校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最后一卷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1世纪时,西欧封建主之间形成封君封臣关系。行臣服礼是受封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行礼时为封臣者要脱帽、下跪、解下所佩戴的武器,向封君宣誓,誓词不外乎是“从现在起,我就像一个封臣对封君那样真诚无欺地效忠于您”等。封君要授予封臣一块封土,颁授封土在封臣礼节完成后举行,封君或手执封土的象征物,或将作为象征的麦秆、泥土授予封臣。封臣死后,其子继续领有封土须重新向封君行臣服礼。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1)根据材料,概括封君封臣制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封君封臣制的影响。
(2)结合中国史和世界史,分析西周分封制与中世纪西欧封君封臣制的异同。
2024-04-07更新 | 68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以下问题

材料一   在禁烟运动之前,鼓吹武力侵华,通过战争来强迫中国向其全面“开放”的舆论已经甚嚣尘上……与鸦片贸易相关的商人团体纷纷上书英国政府,要求运用武力为他们取得“补偿”,并利用这一“机会”使中英关系问题“获得永久解决”。

材料二   “亚罗号事件”的消息传到伦敦后,引起英国政府内部的激烈争论。……巴麦尊的对华战争案得以通过,英国随即派出了侵华远征军。

1853年,法国神甫马赖来华后,他违背条约,私自到广西西林县传教。他吸收的教众良莠不齐、行为不端,与当众民众产生冲突。1856年初,西林知县张鸣凤令马赖离境,马赖未予理会,张鸣凤遂于2月下旬将马赖与两名教徒处死。事件发生后,法国以此为借口,决定出兵中国。

材料三   法国侵越的目的,除了在越南建立殖民地以外,还企图以越南作为跳板,北上攫取中国的资源。使法大臣曾纪泽致书李鸿章说:“法人之夙志,非徒并越,而特欲以越为根脚耳。越边之煤矿,滇中之金矿,无不垂涎,此间人之著作,多可为证。”

材料四   趁朝鲜东学党起义之机,到18946月下旬,日本入朝兵力达7600……其兵力远在清军之上。……日本抛出所谓“共同改革朝鲜内政”的方案,已达到即使日军赖在朝鲜不走又能拖住清军的双重目的,……日本政府电令其驻朝公使大岛圭介:“不妨利用任何借口,立即开始实际行动。”

材料五   英法德美四国公使团于19001月下旬向清政府发出联合照会,要求清政府发表一道上谕,宣布镇压义和拳和大刀会。……3月上旬,英国公使窦纳乐主持召开五国使节会议,……不但要求中国政府在《京报》上颁布取缔义和团的上谕,而且威胁说,如果中国政府不同意这项要求,各国公使将建议他们的政府直接出兵干涉,“代为剿平”。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中国近代史》编写组《中国近代史》

(1)以上材料分别与哪次侵华战争有关,分别签订了哪些不平等条约?(完成表格填写)

战争

不平等条约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

材料五

(2)面对着数千年未有的危局,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停止过抗争和探索,请写出中国人民在不同时期的抗争与探索。
19世纪五六十年代:
19世纪九十年代:
20世纪初:

材料六   日本臣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所有在中国制造之货,与进口货物一样享受优待,免征一切杂捐。

——摘自《中国近代史》编写组《中国近代史》

(3)材料六出自哪一条约?该项内容表明列强对华的经济侵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2024-04-04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复习中国近代史试卷
8 . 1966年至1975年的三线建设时期,约占全国基本建设投资的一半款项投到了“大三线”地区(指西南的四川、贵州、云南,西北的陕西、青海和甘肃的大部分地区,中原的豫西、鄂西,华南的湘西、粤北、桂西北,华北的山西和冀西地区)。这一举措(       
A.凸显国家战略安全建设意图
B.实现了我国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
C.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
D.为“一五”计划超额完成提供保障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6世纪,丝织品的著名产地苏州和福州的原料“独仰湖丝”,山东、河南地区多半种植棉花以供应松江地区的棉纺织业;两湖地区的水稻业成了江南市镇粮食的主要供应来源。这些现象(     
A.引起了区域间长途贩运的出现B.导致了传统自然经济的解体
C.促进了徽商豫商等商帮的崛起D.推动了全国商业网络的形成
2024-03-29更新 | 219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10 . 1964年10月举行的不结盟运动第二次会议通过的纲领,要求联合国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法典化。次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宣言称:没有一个国家有权以任何理由直接或间接地干涉其他任何国家的内部或外部事务。这说明(     
A.世界和平得到了充分保证B.中国开始主导国际外交规则制定
C.中国外交政策走向了成熟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广泛认同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