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301 道试题
1 . 1868 年,在华工聚集的澳大利亚本迪戈市,有三分之二的华工选择与中国国内的女子结婚。在1871年前,90%以上的华工生活在矿区,到1881年虽然矿产枯竭,但这一比例仍高达65%。这反映出当时澳大利亚(     
A.移民文化认同面临挑战B.华人聚集区是中国社会的延伸
C.排华风潮阻断族群融合D.华工成为采矿业的主要劳动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1996年年初,欧盟通过谈判,分别与突尼斯、摩洛哥、以色列、埃及和叙利亚等国正式签署协议。根据协议,欧盟将为这些国家的经济振兴和结构改革提供大量财政援助,并进一步加强各自贸易和工业领域内的合作。这一现象的出现反映了(     
A.欧盟努力扩大经济影响B.欧盟结盟式外交快速兴起
C.欧洲一体化的横向发展D.新兴民族国家力量的崛起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大国崛起从来就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有学者就近代英国崛起提出如下研究思路,并进行了相关论证。

序号崛起途径论证
(1)务实发展军事力量,以质取胜英国利用有利的地缘条件全力发展海军,不断革新技装备和军事理论,提升军队建设的质量;积极对外扩张先后击败了西班牙.荷兰.法国。到18世纪下半叶,英国确立了海上霸主地位
(2)利用“软实力”,提升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
(3)利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机遇,成“为世界工厂”
(4)创新制度,保持政治稳定
参照(1),结合所学知识选择(2)(3)(4)中的任意两项进行简要论证。
2024-05-14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二十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804年颁布的法国《民法典》规定,所有已婚妇女未经丈夫允许禁止外出工作。19 世纪中叶前,法国就职妇女主要是女工,第三产业中妇女职员仅为15%,而到1906 年这一比例提高到39%。这些变化表明(     
A.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日益成熟B.女权运动举步维艰
C.技术革命影响妇女职业角色D.男女地位趋于平等
2024-05-14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二十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1-13世纪是西方经济史著作中的“伟大的垦荒时代”。这个时期欧洲的耕地面积大大增加,但很多地方清除森林不再只为了补充耕地,而成为一种不断侵占牧地、沼泽与森林的占夺运动。这一行为(     
A.改变了欧洲的经济结构B.破坏生态成为黑死病的诱因
C.源于印欧人迁徙的影响D.为欧洲社会近代化奠定基础
2024-05-14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二十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1939年至1942年,陕甘宁边区政府在经费极为窘迫的情况下,调拨赈济粮达7227.4石,救济款809716.8元,并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互助互济,在赈灾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体现了当时(     
A.军民团结粉碎日寇的疯狂抵荡B.灾害救助以民间力量为主导
C.边区政府以民为本的价值取向D.国民政府社会保障存在缺陷
2024-05-14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二十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内涵包含解释力、规范力、适应力等方面。其内涵如表所示。

解释力

解释力来自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在现代世界,没有科学性的理论是没有生命力的

规范力

规范力来自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马克思主义不是抽象的理论体系,而是既要解释世界又要改造世界的行动指南,不仅要成为先锋队的指导思想,而且要成为整个社会的“知识资源”

适应力

适应力表现在各种文化和社会语境中被人们普遍接受、认同。适应力在具体的社会历史和文化传统语境中实现,并受具体语境的影响和制约

——摘编自李晔《对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新审视:解释力、规范力和文化适应力》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知识,围绕“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内涵”,任选一个角度,拟定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2024-05-10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莆田市高中毕业班第四次质量检测(三模)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初的社会治理重视根据理学宗旨整饬基层教化,强调敦厉风俗对社会治理的重要性。然而,进入雍乾时期,地方政治因人地矛盾升级而亟须革新,皇帝在用人铨选方面也有所变化。雍正、乾隆不再推崇康熙时期颇受重视的理学官僚治理模式,诸如水利、农桑等较为专门性、技术性的知识,亦被视作为官之必需。为实现个人政治价值,部分理学官僚开始在处理地方政务的过程中主动将目光延伸到河工、漕运等技术领域,实现了从理学官僚到技术官僚的转变。自洋务运动开始,大量的新式技术官僚涌现。他们作为18世纪技术官僚的后辈,既是传统封建官僚体系中的新元素,也是近代西方科技向中国渗透的过程在制度上的反映。

——摘编自张少娜《从理学官僚到技术官僚:清雍乾时期地方治理模式的转型》

材料二   19世纪,英国文官制度实行以“通才”为标准择优录取的原则。由于牛津、剑桥等贵族学校以培养通才著称,因此高级文官出现了贵族化的趋向。科技人员、经济管理人员长期处于文官队伍的中下层,使许多部门出现了外行领导内行的局面。20世纪60年代,福尔顿委员会进行了文官制度改革,调整文官分级制度,专家科技人员自成一类称“科学类”。另外还设立专业技术、训练、法律、警察等十大类。此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未能彻底打破通才体制,而且政府机构臃肿也严重束缚着行政效率。

——摘编自阎铃铃《英国文官制度中的“通才”原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理学官僚和技术官僚的共同之处,分析清朝部分理学官僚转变为技术官僚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60年代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背景,并简评其实施效果。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对当今中国公务员制度改革的启示。
2024-05-10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莆田市高中毕业班第四次质量检测(三模)历史试题
9 . 一战期间,法国60%健康的成年男子上了前线,造成后方劳动力短缺,这一问题在战争后期得到有效缓解。下表为1918年11月法国军需产业劳动力构成表(单位:万人)。

总数

法国士兵

成年男性

成年女性

未成年人

殖民地劳动者

战俘

伤残军人

171.1

49.7

42.5

43

13.7

16.9

4

1.3

据表1可知,法国(       
A.殖民地的统治政策调整B.综合国力得到一定提升
C.战时经济动员能力提高D.男女社会地位趋于平等
2024-05-10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莆田市高中毕业班第四次质量检测(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10 . 在12世纪,欧洲神学家若尔伯特曾提出:“人们能认为人造物品——鞋、袜、奶酪和诸如此类的产品——像上帝的作品吗?”这反映了(       
A.自我意识萌动B.科学革命兴起C.资本主义萌芽D.神权统治强化
2024-05-10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莆田市高中毕业班第四次质量检测(三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