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北美独立战争爆发之初,革命者需要动员民众参与和支持对英战争,因此他们大多推崇斯巴达和古代罗马的奉献牺牲精神。随着战争的结束,自由和个人权利的地位凸显出来,斯巴达、雅典甚至罗马的社会价值便遭到了质疑。1776年,美国革命者基于共识一致选择了共和制。但是激进的共和派主张建立基于社会平等的简单易行的民主共和国;而稳健的共和派把雅典社会描绘成一幅悲惨黑暗的景象,以此证明“纯粹的民主”在古代并不成功。稳健的共和派最终将自己的意志付诸宪法。

——摘编自李剑鸣《在雅典和罗马之间——古典传统与美利坚共和国的创建》

材料二   “失去的事业”指的是战后美国南部白人通过建构内战记忆,为其战败做辩护,并试图夺回在战争中所失去的一切。这种内战记忆产生于战争中及战后,主要以老兵交流、家庭口述和日记等文字方式保存下来。“失去的事业”赋予战前南部的种种美德,把分裂行为建构成一场捍卫南部生活方式的光荣斗争。从19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新南部的经济发展,“第二次失去事业”增添了“士兵英勇”与“民族和解”这两大主题。世纪之交,联邦政府对南部老兵参与战场遗址维护的支持、一系列的邦联将军铜像在南部城市中心或新兴商业区的竖立,“失去的事业”开始成为美国人的历史记忆。

——摘编自罗超《美国史学界关于内战记忆研究述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北美革命者与古典传统之间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评述美国国家认同对历史记忆带来的影响。
2024-01-30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61年3月,“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在北京成立。 总理衙门内设英、法、俄、美等股,分别处理对相应各国的交涉事务。总理衙门的设置标志着中国朝贡外交体系的结束和中国近代外交体制的形成。此后,清政府开始逐渐完成从传统朝贡外交到近代外交体制的转型。1901年,清政府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此后,清政府承认自己是国际社会中的一员,而且要主动参与到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去。

新中国成立后,以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国领导人十分强调外交依靠各国人民来进行,并戏称为“3958部队”(三教九流、五花八门)。特别是为打破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封锁和政治孤立格局,周恩来总理提出了“民间先行,以民促官”的人民外交方针。1978年以后,我国的人民外交更是多渠道、多层次地广泛开展起来。从事人民外交的机构很多,包括工会、共青团、妇联、教科文团体、体育代表团、卫生组织等。

——摘编自张鹏《从朝贡外交到融入国际社会——试论晚清外交近代化》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近现代中国的外交。(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
2024-01-11更新 | 107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私立康桥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番薯最先传到了菲律宾,在当地广为栽种,因而为了让与其贸易的褊建商人所熟知,这些商人在明末把它引入福建种植,“初种于漳郡,渐及泉州,渐及莆田,遮则长乐、福清皆种之”。后来,番薯从福建传入江浙,广泛种植,接着在其他地区也推广开来。花生,又名落花生,最早在福建引种。到了清代,花生在全国各地普遍种植。

大约16世纪末和17世纪前半期,已有一些中国商人、工匠、水手、仆役等,到墨西哥和秘鲁侨居经商或做工。由于他们是从福建月港经由马尼拉辗转而来的,因而被称为“马尼拉华人”,其中绝大多数为福建籍移民。据估计,从16世纪末至17世纪中叶,移居拉丁美洲的马尼拉华人有五六千人。据记载,早在16世纪,墨西哥城和阿卡普尔科就已出现了“唐人街”或“唐人城”。

——摘编自林国平《闽人与海外农作物的传入》

提取材料中的一则或多则信息,指出它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评述。(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历史信息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述准确全面。)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商鞅的部分主张

主张出处
“入令民以属农(从事农耕),出令民以计战(追求战功)”《商君书·算地》
“壹赏、壹刑、壹教。壶赏则兵无敌,壹刑则令行,壹教则下听上”(壹:统一)《商君书·赏刑》
“人众兵强,此帝王之大资也”《商君书·弱民》
“自卿相将军以至大夫庶人,有不行王令、犯国禁、乱上制者,罪死不赦”《商君书·赏刑》
请选择材料中商鞅的某一主张,说明这一主张体现了商鞅的哪一思想,并结合商鞅变法的相关知识进行评述。(要求:主张明确,评价正确,史实准确,论述充分)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10年,一位名叫安吉尔的英国经济学家、和平主义者写的一本新著《大幻想》在出版后成了畅销书。他在这本书中,力图证明战争是不可能的。他认为,在当时各国财政经济相互依存的情况下,胜者和败者同样遭殃,战争成了无利可图的事情。所以,没有一个国家蠢到发动一场战争。

——毛元佑编著:《第一次世界大战总盘点》

材料二1914年投入战争的是19世纪的军队,打的却是20世纪的战争。战争促进了技术进步,推出了新型武器和大规模屠杀的方法,影响深远……虽然欧洲是一战的中心,但这场战争是第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性冲突,影响到了每一个大陆。和多数战争一样,开战容易,结束却……大战接近尾声时,各国的军费开支达到了空前的水平,都对公民开征了新的税赋,或提高了原有的税率。各国债台高筑,国家就滥发钞票,为将来埋下了隐患。

——【英】伊恩克肖《企鹅欧洲史8地狱之行(1914-1949)》

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棉、毛、丝等原料成为军需用品,一时求过于供,价格暴涨,拥有传统桑基鱼塘优势的珠三角地区的缫丝业遂乘机扩张。在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下,顺德掀起了办厂的热潮,当时广东全省雇用千人以上的缫丝厂共4家,顺德容奇便有3家,仅大良大小丝厂有十七间,蚕丝产销最盛时,顺德大小工厂190家,女工八万多名

——李淑苹、朱婵《珠三角近代产业女工的职业形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安吉尔的观点并评析。
(2)根据材料二,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期间顺德缫丝业发展的原因。
23-24高三上·湖北·期中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875王韬撰《瀛埃杂志》,介绍上海洋行的星期日休息制度:“七日礼拜为安息期……是日,西国行铺停止贸易。”
1882福州船政学堂规定,学堂的四个班中,受教于洋教习的一个班享受星期日休息;其余受教于华人教习的三个班,每月朔、望、初七、二十三各休一天。
1897宁波中西学堂规定:“凡遇礼拜日,则停止讲读,但不得任意闲游。”
1902清政府颁布《钦定中学堂章程》《钦定高等学堂章程》,规定全国中等、高等学堂一律实行星期休息制度。
1906清政府中央各部相继实行星期日公休制度。
1908各地设立地方自治机构,其中成都自治局办公条例规定:“星期日休息”。
1911年夏清政府中最守旧的吏部与礼部,实行星期日公休制度。
1929清末民初,大多数的工厂多实行变相的“星期休息”,即工人两星期左右可享有一天假期。国民政府颁布《工厂法》,星期日休息作为工人的一项基本权利获得了法律层面的保护。
1994国务院确立“大礼拜”和“小礼拜”,实行“单双轮流休息”制度。
1995中国开始实行双休日制度。

——摘编自李长莉等著《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星期日公休现象出现的时代背景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民国至现代星期日公休制度的发展历程。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1年,中国第一家航空公司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中航公司)成立,并开始运营国际航线。这开创了中国民航的历史。1936年,中国民航总局成立,对中国的民航活动统一管理,并开始了国内航线的建设。随后,中国民航公司接管了中航公司,成为中国民航总局的主要运营机构。

——摘编自李永《简明中国民航发展史》

材料二     1949年11月,新中国在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下设民用航空局,受空军指导。1950年,新中国民航有30多架小型飞机,年旅客运输量1万余人,运输总周转量157万吨公里。1980年,中国政府决定民航脱离军队建制,把中国民航局从隶属于空军改为国务院直属机构,实行企业化管理。1987年,中国政府决定时民航业进行以航空公司与机场分设为特征的体制改革。主要内容是将原民航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成都、沈阳6个地区管理局的航空运输和通用航空相关业务、责产和人员分离出来,组建了6个国家骨干航空公司。

——摘编自李军、林明华《中国民用航空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成立的国际背景,井指出中国民航的运营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新中国民航业经营模式的两次转变。
2023-08-31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8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沈其韩(1922—2022),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1952年,湖北省黄石市铁山区大型地质勘探队——大冶资源勘探队成立,沈其韩作为业务骨干参与铁矿的详细勘探。他们白天到山野测量,夜晚在室内整理资料,很快完成了整个矿区精细的地形图。在两年多的时间里,沈其韩没有回过家,日夜都待在山上。之后,他又参与了山西中条山铜矿勘探。1956年,沈其韩进入地质矿产研究所(后改为地质研究所),开始进行早前寒武纪基础地质、同位素年代学和变质岩区工作方法的研究。此后,他相继完成多篇代表作,并获得多项国家奖励。在精心从事研究工作的同时,他也十分注重人才培养。他指导的学生,多已成为我国变质岩和前寒武纪地质研究领域的中坚力量。

——摘编自刘如楠《沈其韩院士:个人兴趣应和国家需要结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沈其韩对现代中国地质事业作出的历史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沈其韩对现代中国地质事业作出贡献的主要因素。
2023-05-05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抚吉十一校2023届高三第四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9 . 如表关于李鸿章评价的三则史料中(     
史料内容来源
李鸿章以儒臣起家军旅,早膺疆寄,辅佐中兴,削平大难。嗣在北洋三十余年,办理交涉,悉协机宜。……该大学士忠诚坚忍,力任其难,宗社复安,朝野攸赖。光绪帝光绪二十五年九月上谕,收入清史馆臣撰《清史列传·李鸿章》
李鸿章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当此十九世纪竞争进化之世……仅折拾泰西皮毛,汲流忘源,遂乃自足。梁启超语,收入梁启超1901年撰《中国四十年来大事记》
汉奸者,引满人之媒介也咸同间,洪杨光复一帜,十三省皆还汉族衣冠。然李鸿章残杀同种之功,致令百战,疆土不旋踵仍返之虏廷汉族又再次告失败。锄非《驱满酋必先杀汉奸论》,刊载于《汉帜》1907年第1号
A.史料一全面评述了人物的是非功过B.所有信息皆可以相互证实
C.史料三反映了当时的民族主义思潮D.出现较晚的最为客观准确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布罗代尔在扩大时空范围与历史领域的同时,对历史进程提出某种决定论的解释。对他来说,历史无非是“长时段”、“中时段”、“短时段”三种时段的辩证关系,并提出与这三种时段相适应的概念,分别称为“结构”、“局势”、“事件”。所谓“结构”,是指长期不变或者变化极慢的,但在历史上起经常、深刻作用的一些因素,如地理、气候、生态环境、社会组织、思想传统等;所谓“局势”,是指在较短时期(十年、二十年、五十年以至一二百年)内起伏兴衰、形成周期和节奏的一些对历史起重要作用的现象,如人口消长、物价升降、生产增减、工资变化等等。所谓“事件”,是指一些突发的事变,如革命、条约、地震等,布罗代尔认为,这些“事件”只是“闪光的尘埃”,转瞬即逝,对整个历史进程只起微小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则批评他忽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变化发展,抹煞阶级斗争的地位与作用。有的历史学家指责他把“群众历史”变成“被动历史”。

——摘编自张芝联《费尔南·布罗代尔的史学方法》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1-04-25更新 | 174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2021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