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277 道试题
1 .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社会文化]

材料一   1914年,大部分欧洲知识分子积极热情地参加战争,然而工业化战争的残酷使他们很快不再抱有幻想。在20世纪20年代,他们在小说中喊出了自己的强烈反感,如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和雷马克的《西线无战事》,这些著作充斥着无意义的死亡和痛苦的画面。战后作家也悲叹西方社会的衰落。德国退休教师斯宾格勒出版了《西方的没落》一书,认为欧洲社会已经进入了其存在的最后阶段。接下来将是不可逆转的衰落,其标志就是帝国主义和战争。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摧毁了人们长期珍爱的信念,如相信人类进步的普遍性。在科技领域,科学家们领导人类对自然进行有益征服的梦想似乎已经走向失败,因为他们把大量的时间消耗在为战争制造毒气和炸弹上了。民主是另一个倒下的偶像。人们有权选择政府领导人的观 点曾在欧洲社会获得了广泛的支持,到20世纪初,基于财产和教育的选举权限制被废除,使得欧洲许多国家的男性获得了普选权。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数年间大多数欧洲政府也赋 予妇女这种公民权。这些发展促使人民的政治参与达到了史无前例的程度。

——以上材料摘编自本特利著《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欧洲社会文化的变迁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2023-07-04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2 . 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湾区的“硅谷”聚集了100万以上来自世界各地的高科技人才。他们的母语和肤色不同,文化背景和生活习俗各异,共同推动“硅谷”成为创新 中心。据此可知,硅谷持续繁荣的原因在于(       
A.努力塑造标准化的生产模式B.始终坚持市场导向的科研方向
C.积极培育包容性的创新文化D.科学研究要服务于国家大战略
2023-07-04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3 . 20世纪初,翁仕朝在授课教材《新三字经》中写道:“孙逸仙,想报仇,行革命,灭满洲。数十年,不变志,以三民,为主义…。若学买卖,是为商家,有人办丝,有人办 茶…” 这一教材内容(       
A.反映了近代教育制度的变革B.有利于近代思想的融合
C.继承发展了传统的儒家思想D.体现出强烈的家国情怀
2023-07-04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国内战争结束后,苏维埃政权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农民难以忍受余粮征集制的沉重负担,产生了严重不满;大批工人由于饥饿和工厂停工而纷纷从城市逃往乡下,成为“背口袋的人”(搞粮食投机的人)。列宁认识到如不改变政策将失去广大工农群众。在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认识到小农经济占优势的俄国不能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只能采取“迂回过渡”的办法。19213月,苏维埃俄国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向了新经济政策。

——摘编自石镇平《重新解读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材料二   在列宁心目中,实行新经济政策是对过去在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上错误做法的纠正,是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的探索和尝试。从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实行粮食税、发展租让制、租借制等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恢复货币和商品交换等看出,无论是发展国家资本主义,还是允许自由贸易、商品货币关系存在,都是列宁在破解俄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实际难题取得的重大理论突破和实践创新。毕竟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就是消灭资本主义和实现社会主义,未来的社会主义是不存在商品货币关系的社会,新经济政策允许发展资本主义和商品交换无疑是破天荒的。

——摘编自王进芬《列宁新经济政策的理论精髓及其当代价值》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俄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并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效果为例,说明国家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的原则。
5 . [北美的移民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

材料一   英国移民于17世纪早期到达北美洲东部边缘地带。这些新世界的迟来者们到达目的地 时,其他欧洲国家的殖民者已经在新世界拓殖一个多世纪了。第一批到来的英国人是迁居弗吉尼亚的移民,他们只是一小拨先行者,在随后几代人的时间内,大量形形色色的、坚定的、 零散的英国人涌向大西洋边界的西部。与之前的西班牙、葡萄牙和法国殖民者一样,英国人即将在新发现的土地上建立新的社会,从而把分属于另外两种不同文明的人们联系在一起, 一方由那些定居于这片土地上的古老居民们组成,而另一方则是从大西洋彼岸被贩运而来的非洲人。

——摘编自纳什主编《美国人民:创建一个国家和一种社会》

材料二   英属北美殖民地在18世纪上半叶已经相当繁荣。1754年到 1763 年,英国与法国爆发了争夺北美殖民地的七年战争。从未离开过出生地的男孩同来自其他殖民地的人在遥远的地方作战。这样的经历促进了国家共同体观念的形成。这种情感也得益于殖民地之间贸易的增 长以及人员和活动的流动。1765年,英国政府认为殖民地应该负担一些帝国的战争开销。但是新的税收和贸易限制激起了殖民地居民的反抗。新的殖民政策使英国陷入了与殖民地的冲突中。殖民者开始发展出一种独立的身份认同。

——摘编自法拉格著《合众存异:美国人的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殖民地时代北美社会的人口构成状况及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美独立战争前北美社会国家共同体观念形成的影响。
2023-07-02更新 | 76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6 . [儒学与基层治理]

材料一   《汉书》与《后汉书》中的循吏是一批自觉承担王道教化职责的官吏。他们既是为汉朝竭忠尽智的官员,又是信奉并传播儒学理念的儒士。他们以一种积极有为的入世情怀,关注民生,在百姓中间传播儒学的道德礼义,移风易俗。通过教化型循吏身体力行地传播,董仲舒所输扬的儒家道德思想,已经普及到民间大众的寻常巷陌。

——摘编自韩兆琦等著《秦汉史十五讲》

材料二   隋唐之际的处士是生活在社会下层的知识分子的代表,他们生活在乡闾之间,与当时社会下层的老百姓进行深入的交流和学习,在无形当中就影响了周围民众的文化价值观乃至社会价值观。隋唐处士出于对儒学信仰的追求,时刻用儒家的伦理道德要求自己,使自己成为社会道德的模范,奉行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行为准则,并将这种思想推广开来, 教化民众,提高基层百姓的道德水准,逐步在当时的社会基层形成了较大的影响力。

——摘编自王小甫著《隋唐五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汉代儒学在基层影响扩大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唐处士传播儒学的方式及其影响。
2023-07-02更新 | 85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7 . 英法海底隧道的规划与建设历程:
1802年法国工程师马悌厄曾向拿破仑一世建议修筑一条海底隧道直通英国,但被否决了。
1973年英法两国政府签订了关于修建海底隧道的条约。
1984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与法国总统密特朗达成隧道修建的基本协议。
1993年海峡隧道完工。两条隧道每年的客运量为4000万人次,货运量1300万吨。
英法海底隧道的修建(       
A.见证了欧洲一体化进程B.为英国加入欧共体奠定物质基础
C.改变了民众的生活观念D.是战后欧洲经济持续繁荣的见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均势是一种按均衡原则组成的国际关系体系。据表可知,这一时期(     
名称国家特点

五大国均势

(1815-1854年)

英、普、俄、奥、法

五大国相互承认,并长期维持财富、军事、国际影响力和海外殖民地的现状。

不稳定的三极均势(1870-1907年)

英、法和以德国为中心的同盟体系

1890年之前,以德国为中心,形成了德奥同盟、奥塞同盟和德意奥三国同盟;1890年后,德国放弃联合俄奥并孤立法国的政策,导致德俄关系恶化,法俄关系走近。

二极集团均势(1907-1914年)

德奥意三国同盟与英法俄三国协约

1904年英法和解,1907年英俄协定,三国协约形成。不稳定的三极均势已经发展为对抗的二极集团均势。

1815-1914年欧洲三次不同的均势
A.国家利益博弈推动国际政治妥协B.英国坚持“孤立主义”政策
C.国际协议保障欧洲局势长期稳定D.德国主导了欧洲的政治格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16世纪中叶,葡萄牙人柏来拉在《中国幽囚记》中记载,他在华南接触的居民不知道欧洲人所说的“China”是指哪个国家,他们称本国为“大明”。但明末汉语文献在与蒙古、日本等对比的时候,常自称为“中国之人”、“中国之名”。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A.居民不知道中国是国名B.用王朝名体现早期民族国家意识
C.现代国民意识尚未形成D.朝贡制度下大明与“夷狄”相对
2023-06-30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咸宁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1856年时,英国蔗糖的年消费量比150年前高出了40倍,而同一时期人口增长却不到三倍;1840—1850年间,英国蔗糖的价格下降了30%,之后的20年里又进一步下降了25%,而加糖的茶增进了咽下面包的能力。上述现象使英国(       
A.生活水平提高B.人口增长较为缓慢
C.工业经济发展D.国内农业产量剧增
2023-06-30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咸宁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