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78 道试题
1 . 万历年间,学者吕坤认为:“守令之政,自以乡约保甲为先”,“乡约保甲原非两事,本院捧读高皇帝《教民榜文》,及近日应行事列,谓乡约所约者此民,保甲所保者亦此民,但约主劝善,以化导为先,保主惩恶,以究诘为重,议将乡约保甲总一条鞭”。这一观点意在说明(     
A.官方开始有意识地渗入乡约B.政府和民间结合助推基层治理
C.保甲制度有利于社会的稳定D.古代乡约制度有利于教化百姓
2 . 元代实现了台谏的完全合一,御史既领纠劾,又兼言谏。为保证御史言路畅通直至于君主,元朝还实行“实封之制”,“台臣言事,各许实封,须至御前拆”,“以防壅蔽之患”。这表明元代(     
A.监察机构的地位明显提升B.君主专制有所加强
C.中枢制衡机制进一步完善D.御史台监察权扩大
3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拉美不同种族和文化的长期融合,到17世纪,拉美出现了“美洲人”这个新观念,并逐渐凝聚成为一种新的“美洲精神”。同时,欧洲启蒙思想和学说的传播也对拉美殖民地民族意识的形成以及社会、经济、政治的变革起到了促进作用。到19世纪初,拉美大部分地区结束了殖民统治,建立了一系列新的民族国家。

——摘编自马克壶《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一战期间和战后,拉美国家的资本主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提高了。一方面是因为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无暇他顾,加之军事订货的增加,使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获得了较快的发展。比如,巴西在大战期间创立的新企业有5900多家,1928年的工业生产总值相当于1914年的3倍。

——摘编自王助民、李良玉、陈恩虎《近现代西方殖民主义史(1415—1990)》

材料三   1927年5月12日,桑地诺发表宣言“我们甘愿做一个爱国者在战斗中死去,也不能像奴隶那样活着”,并提出用革命武装把美国侵略者驱逐出尼加拉瓜的明确任务。经过6年战斗,美军被迫于1933年撤离。1934年2月21日,尼加拉瓜国民警卫队司令索摩查在美国总统罗斯福的指使下暗杀了桑地诺。1937年1月,索摩查任尼加拉瓜总统,从此建立了长达40余年的亲美家族的“考迪罗”式的独裁统治,1956年索摩查被爱国者杀死。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上卷》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初拉美能够产生一系列新的民族国家的原因,并结合材料二概括拉美国家一战后的显著变化。
(2)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桑地诺进行民族民主革命的影响。
2023-09-27更新 | 148次组卷 | 8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州咸丰春晖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任何一种文化都由曲线前进,有时上升,有时下降,只看历史上各时期之治乱兴衰,便可见其文化进退升沉之大概。春秋时代,文化种子埋藏在贵族阶层。孔墨新生机,从下层崛起。此时期为中国文化最有生命力之表现时期。东汉末,文化种子埋藏在大门第,而不免为老庄清谈所腐蚀。唐末五代,文化种子或则逃避至十国、如蜀、如唐、如闽、如吴越,多数都埋藏在山林寺庙与书院中。直到宋兴六七十年后,始有起色。元末埋藏在社会下层,当时南方经济好,书籍流传易,故文化种子得到处留存。清朝入主,文化种子埋藏在社会各阶层者,亦深亦厚。

——摘编自钱穆《中华文化十二讲》


选取中国古代史整体、部分或某个朝代,对材料中的观点提出看法,并加以阐释。(要求:看法具体明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961年,苏联以非集团语言出版的图书总产量达到4000万册;阿拉伯语图书翻了三倍,西班牙语、印度语和波斯语的图书产量翻了一番,日语、库尔德语和意大利语书籍也大幅增加。这反映出苏联(       
A.文教事业取得显著成果B.外交空间得到极大拓展
C.文化活动受到冷战影响D.积极争夺舆论的至高点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2世纪,英王亨利二世进行司法改革,规定凡经教会法庭判决有罪的教士,必须移至普通法院进行审理和惩罚;教会法庭已经判决的案件,非经国王许可,一律不得上诉于罗马教皇;将全国划为六个巡回区,由国王派出的巡回法院审理案件等。这些措施(       
A.加速了封建庄园法庭的崩溃B.为王权的扩张留下更多空间
C.初步奠定了大陆法系的基础D.沉重打击了罗马教廷的权威
7 . 1926年,毛泽东主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在广州开班。在开设的25门课程中,把注重本党主义之解释、国民革命基础知识之灌输摆在第一位;还特地设有14课时的“革命画”课。这一课程的设置意在(       
A.增强党的组织动员能力B.加速国民革命高潮的到来
C.宣传工农武装割据思想D.提升广大群众的综合素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北宋前期,士大夫主要以诗人眼光看待和评价杜甫,其影响力有限。但到了中后期,宋人评价杜甫着眼于“道”与“文”两个方面,甚至称杜甫“至其出处,每与孔孟合”。杜甫得到包括官方在内的整个社会的崇扬,地位不断提高。这反映了(       
A.儒学教育的平民化B.政教价值的时代选择
C.商品化趋势的加快D.市民文化的逐渐形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北朝谱学以官修谱牒为主,侧重士族及其门第评定。唐前期三次官修谱牒,评定士族及其等级,“崇重今朝冠冕”。至唐后期,朝廷不再分定姓族、官修“氏族志”;私撰谱牒,也不再注重士族评定,谱学转向关注姓源、姓望等姓氏知识。唐朝谱学的转变主要由于(       
A.选官制度的调整B.人才观念的变化
C.阶层流动的增强D.君主专制的强化
10 . 秦汉时期的“平贾”制是一种官定价格标准的制度。“平贾”由地方评定、谒报于县廷,在本县范围内发挥效力并定期更新。汉武帝施行平准法,利用“平贾”对民间交易价格进行干预。秦汉时期“平贾”制的实行(       
A.表明政府经济政策松动B.推动了全国市场的统一
C.旨在打击地方豪强势力D.有利于社会良序的建立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