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7878 道试题
1 . 有学者认为:这是要打破权力单向中心化结构,建立起一个中心与周边之间的经常性互动与反馈的体系,中心带动周边,通过汇聚民智而变得更加聪慧,周边烘托中心,通过领悟中心而变得更加自觉,不断推动社会进步。这一论述可以用于说明(     
A.雅典民主政治制度B.人民政治协商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024-09-06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湛江市博雅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历代封建王朝的统治者不断完善和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按其相同职能分组,不正确的是(     
A.御史大夫、刺史B.丞相、参知政事C.太尉、郡守D.郡县、行省
2024-09-06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湛江市博雅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夏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藩汉杂处”的西北各族经过二百年长期自然同化,不断冲突融合中,西夏逐步统一西北的大部分地区。在农业上,西夏逐步采用汉族比较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普遍使用牛耕并重视和发展水利灌溉,不断开垦荒地,储存了大量粮食。此外,西夏与宋朝之间一直存在经济与文化交流。经济交流的主要方式是:定期朝贡;设立榷场;设置和市;非法窃市(走私)。文化交流中,自宋输入西夏的计有佛经、九经、宋历、时服等。西夏输入宋的为数不多,偏重于物质文明,如神臂弓、西夏宝剑等。西夏在文教方面也做了富有成效的努力,如兴学校、设蕃学和汉学、发展科举、振兴文教等,对于提高西夏境内各族以及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水平做出了有益的贡献。

——穆鸿利《论西夏立国及其在中外历史上的地位》

材料二   辽宋夏金元文化通过陆路、海路向世界传播,对世界的历史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闻名世界的中国四大发明正是在这一时期传播到世界各地的。造纸术是在此前的公元8世纪即已传到了阿拉伯,12世纪传到了欧洲;印刷术包括西夏的活字印刷在12世纪传到埃及,14世纪末传到了欧洲;指南针于12世纪传到阿拉伯,以后又传到欧洲;火药在13世纪末传入欧洲。此外中国的医药、文化典籍和文化用品在朝鲜、日本等国广为流传,亚洲各国也派人来中国学习文化和技术。与此同时,阿拉伯的、波斯的、欧洲的、南亚的、东南亚及东北亚的优秀文化也不断地传入中国。

——穆鸿利《论西夏立国及其在中外历史上的地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党项族与汉民族政权民族交融的史实,并分析西夏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辽宋夏金元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宋太祖曾留下“勒石三诫”(其中第二条为“不杀士大夫”),新皇登基前须在碑前立誓。宋室南渡后,太学生陈东屡屡上书主战,并力劝宋高宗恢复自发组织力量抗金的原宰相官职,被下令处死,成为正史记载中宋代因言获罪致死的第一个文人。最有助于解释宋高宗不遵祖训的因素是(     
A.民族政权的并立B.君权相权的失衡
C.稳固君位的考量D.太学清议的悲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朱熹在《白鹿洞书院学规》中把“言忠信,行笃敬”作为修身之要,把“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作为处事之要,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为接物之要。这一学规旨在(     
A.重塑道德规范之礼B.确立社会主流价值观
C.培养封建统治人才D.推动学校教育的变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唐朝安史之乱期间和以后,藩镇割据局面持续了100多年。河朔三镇节度使不论是世袭还是军士拥立,都要得到朝廷形式上的认可;此外绝大多数藩镇,如中原、边疆、东南型藩镇,其节度使的调任和派遣基本上都由中央决定。由此可知,唐朝藩镇(     
A.拥兵自重相互混战B.有效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导致国家由盛转衰D.一定程度上延续了唐朝统治
7 . 在今中亚地区出土了大量唐代钱币。这些钱币上一面有汉字,一面铸有突厥文字和当时西域其他少数民族的文字。这可用来印证唐代在西域(     
A.统一了货币发行B.实施了有效管理
C.放松了政治控制D.加强了文化渗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东汉时期,外戚、宦官干政现象很多,造成了当时政治局面的黑暗。进入魏晋以后,这类现象明显减少,外戚影响力依然存在,但在效力、持续时间上都远不如前。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选官制度的发展演变B.专制皇权的逐渐弱化
C.儒学士人的持续斗争D.监察制度的有效制约
9 . 汉高祖刘邦从白登脱困后,汉匈双方的对抗问题并未解决。为应对被动局面,西汉采取了应对匈奴的全新政策:其一、与匈奴缔结和亲;其二、每年向匈奴“赠送”大量财物;其三、通过“喻以礼节”实现匈奴德化;其四、短期内建立汉匈的“子婿”亲戚关系,逐步形成长期的“外孙单于”血缘关系。关于西汉对匈奴的政策,解读正确的是(     
A.汉匈称“子婿”而非华夷表明华夏认同开始形成
B.是在长期交往交融中坚持独尊观念的政治选择
C.为中央政府处理与周边少数民族关系提供思路
D.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为后世照搬沿用
10 . 东晋建立前后约有90万中原人移民到江南,占当时江南金境人口的六分之一。他们多以村落或宗族为单位迁徙,在江南形成独立的聚落;并将新的聚居地冠以原籍州县之名,在东晋朝廷认可下形成了许多“侨州”“侨郡”“侨县”。这(     
A.增强了北方士族返回中原的愿望B.激化了南北士族之间的矛盾
C.促进了江南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D.规范了行政区划和户籍制度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