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535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唐朝初年大力奖赏军功,军功入仕成为这一时期的升迁捷径。当时的一些功臣武将还能够进入决策阶层,充任宰相,如李靖、李勤、侯君集等。这一现象的出现(     
A.是统治秩序不稳定的体现B.解决了武将专权的隐患
C.与唐初政治军事环境相关D.干扰了科举制度的推行
2024-05-16更新 | 154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高三下学期5月大联考(三模)历史试卷
2 . 法律和监察均为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认为社会治理需要等级秩序的建立和巩固,唯有兴礼治,法的刑罚功能才能发挥,才能将国家、社会、家庭中的长幼、尊卑关系延续下去而不致紊乱……这一思想经汉代儒家学说代表董仲舒吸收改造为具有神秘主义倾向的“德主刑辅”论。……理学将儒家纲常理论提升至具有先验性特质的“天理”高度,将礼法结合的共同体思想贯彻于“德礼政刑”“相为表里”的治国策略。可以说,中国古代法治观是以“礼法合一”为核心范畴的“混合法”的思想理论与实践活动的集合。

——摘编自李墨《儒家伦理法:中国古代法治观的核心范畴》

材料二   汉文帝前元十二年(前168),设置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为视察区;一年之后文帝又将其用做监察区域,派遣官员分州“出刺诸郡”,九州视察区由此与监察区合而为一。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除京师附近七郡外,把全国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每区由朝廷派遣刺史一人,专门负责巡察该区境内的吏政,检举不法的郡国官吏和强宗豪右。东汉灵帝中平五年(188),改刺史为州牧,直接掌握一州的军事、行政、民政等大权,位于郡守之上,十三部遂成为郡以上的一级行政区划。东汉末年,各州牧更是趁乱夺取本州军政大权。

——韩茂莉《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法治观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地方监察制度的演变并说明其影响。
2024-05-15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据统计,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全国府、州县级行政单位共有1346个,明末则为1564个。与明初相比,明末各地方行政单位的编制变化不大,但明朝的人口数量从明初到明末翻了一倍还多。据此可以推断,明朝(     
A.地方政府行政职能逐渐萎缩B.高产作物传人导致人口增长
C.基层治理模式更加科学高效D.地方政府规模与人口增长相适应
2024-05-15更新 | 360次组卷 | 6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不是个偶然现象,而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由于北人南移,不仅增加了江南的劳动力,更是带去了北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加速了南方的开发……自从十世纪后,北方屡次遭到践踏,生产力受到极大破坏……北宋南渡,它标志着南方经济文化的空前发展,随着政治中心南移,我国经济中心也完成了南移这一过渡……高宗即位初年,南宋就开始采用“免耕牛税”的办法,来奖励农民归田,同时还进行了军屯、民屯以及水利工程的修建,由于这些措施的实施,南方农业获得了大发展。同时,“海上丝绸之路”兴起,对外贸易进一步发展。

——王松苗《关于宋朝经济重心的南移》

材料二:(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海外贸易……在人民日常生活方面,艺术、娱乐、制度、工艺技术各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其自豪足以认为世界其他各地皆为“化外之邦”。

——摘编自谢和耐(法国)《南宋社会生活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完成经济重心南移的具体朝代与重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在商业方面的主要表现。
2024-05-14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外界之势力之影响于学术,岂不大哉!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子九流各创其学说,于道德、政治、文学上,灿然放万丈之光焰,此为中国思想之能动时代。自汉以后,天下太平,武帝复以孔子之说统一之。其时新遭秦火,儒家唯以抱残守缺为事,其为诸子之学者,亦但守其师说,无创作之思想,学界稍稍停滞矣。佛教之东,适值吾国思想凋敝之后,当此之时,学者见之,如饥者之得食,渴者之得饮,担簦访道者,接武于葱岭之道,翻经译论者,云集于南北之都,自六朝至于唐室,而佛陀之教极千古之盛矣。此为吾国思想受动之时代。然当是时,吾国固有之思想与印度之思想互相并行而不相化合,至宋儒出而一调和之,此又由受动之时代出而稍带能动之性质者也。自宋以后以至本朝,思想之停滞略同于两汉,至今日而第二之佛教又见告矣,西洋之思想是也。

——王国维《论近年之学术界》(1905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阐明王国维所谓“能动时代”与“受动时代”的含义及表现。
(2)请证明自宋至晚清中国“思想之停滞略同于两汉”的观点。
6 . 古代官员的任用和管理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社会兴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元朔元年冬十一月,诏曰:“公卿大夫,所使总方略,壹统类,广教化,美风俗也。”有司奏议曰:“今诏书昭先帝圣绪,令二千石(汉官秩,又为郡守的通称)举孝廉,所以化元元(老百姓——笔者注),移风易俗也。不举孝,不奉诏,当以不敬论。不察廉,不胜任也,当免。”奏可。

——《汉书•武帝纪》

材料二: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材料三:宋廷对在任官员的考核是对官员品德操守及才干绩效的综合评定。其中,“德行”的考核被置于重要位置。而“才干”的核验要求官员填写非常具体的“实迹”、“实绩”,以便日后核对。考核制度施行过程中,日渐发展起程式化的倾向。较之规矩呆板的常规考核,监察制度的实施相对活跃而有针对性。对于官吏的考察通过多条途径进行:常规考课与特诏巡查并行、中央业务部门对地方相应机构考核与内部稽查并行、诸司、诸州互查互申、朝廷专使考察等。考察结果向本人公开,以求得多种信息来源的相互印证。

——以上材料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代实行的选官制度及其目的。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制度的考核标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与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度相比,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有哪些?
(3)据材料三概括宋代对官员的考察机制的特点。
(4)请你谈谈古代的选官和管理官员的制度对我们现代有哪些借鉴价值?
2024-05-14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阳江市黄冈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材料:唐代日本、朝鲜来华的遣唐使,通过贡赐关系与中国建立了变相的官方贸易往来。①海上民间贸易也日益发展。……宋朝的泉州商人李充,就曾“自置船一只携带各种丝绸和瓷器到日本贸易”。②为了管理海上贸易,从唐朝开始专门设置了市舶司。到了宋代,市舶司的收入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③建炎二年(1128年),市舶司的收入占国家总收入的20%。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思考并且作答:提炼史料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2024-05-14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阳江市黄冈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明朝政府下令:禁止建造远洋船只,禁止保留超过两根以上的桅杆帆船。从此,船员只得在内地小船上当雇工,郑和的大船因搁置而烂掉。以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明朝禁绝对外贸易B.明朝厉行重农抑商
C.明朝实行海禁政策D.有效阻挡西方入侵
2024-05-14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阳江市黄冈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下列有关元朝历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1206年铁木真完成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蒙古政权
B.1227年蒙古灭西夏,1234年灭金
C.1276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定都于大都
D.元朝建立后,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
2024-05-14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阳江市黄冈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对下面北宋时期大事年表解读正确的是(     
960年1005年1038年1044年1115年1125年1127年
北宋建立宋辽订立澶渊之盟西夏建立宋夏订立和约金建立金灭辽金灭北宋
A.北宋与各民族政权始终处于战争状态
B.北宋与各民族政权之间“战与和”并存
C.金消灭了其他政权,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D.北宋与各民族政权的边界贸易处于停滞状态
2024-05-14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阳江市黄冈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