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28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政治经济活动的演进和变化都有周期性.一百年作为时代跨度上的一个“长周期”,国际政治和经济局势将难以避免地出现重大变革。回顾近现代世界历史,“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就是“世纪之变。当这样的大变局开始出现,其影响将是长期和深远的。并必将带来全球权力、财富和利益分配结构的重大变化。这对时处大变局时代的每一个国家和世界来说,都是“危”与“机”同生共存的时刻,也是深化国际格局和体系大变革、大调整的历史性时刻。纵观历史上的多次大变局,均是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如政治、经济、科技、军事、文化等方面,出现了重大的突破和发展,但首先在科技创新与产业革命方面的突破。工业化进程是国家间力量在分配最普遍、最根本的途径。工业化进程开启的大国崛起的历史进程,带来了国家间力量对比的新变化、产生了国际权力结构的新变局。这是“大变局”的本质动力。

——摘编自朱锋《“百年大变局”的决定性因素分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请你对19~-20世纪的世界“大变局”提出自己的见解,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江南农村棉纺织业进一步发展,其经济地位越来越重要,出现了由家庭副业向主业转化的趋向。由于货币支出成为明清小农家庭再生产中的重要因素,而棉纺织业作为农民的家庭副业,是小农获得货币的一个重要手段,所以以织助耕现象在农业领域日益发展。早在明代,松江一带就是“纺织不止乡落,虽城中亦……田家收获,输官偿息外,未卒岁,室庐已空,其衣食全赖此”。浙江的嘉善、海盐、乌程等县也有类似情况。这显然可以说,当时的江南农村很多农家已经是耕织并重了。进入清代。嘉定外冈,“土疥则秋收必薄,故躬耕之家,无论丰稔,必资纺织以供衣食”;南汇县农民,“耕获所入,输官偿息外,未卒岁,室已罄,其衣食全赖女红”。江阴县“乡民多藉纺织度日”。这说明棉纺织业已成为这些地区家庭经济的主要支柱,农家已经织重于耕了。

——摘编自李雪梅《明清江南棉纺织业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17世纪40年代,英国开始制造棉布。随着英国在北美洲殖民以及北美种植园的拓展,美洲成为.棉织品的新市场。同时,棉织品成为欧洲殖民者在非洲用来交换黑奴的重要贸易手段。到了18世纪,人们对具有轻便化、实用化、价格低廉的棉布越来越青睐,1750~1760年英国人均原棉消耗量比,1698~1710年增加了两倍以上。早在1662年,英国政府一方面禁止在本国内销售印度棉布,并向进口的印度商品征收高额的歧视性关税;另一方面鼓励支持本国商人向印度学习,建立自己的棉织业与印染业。1785~1850年,英国棉织品产量从4000万码骤增到20亿码,1800年棉织品出口额占据全英国出口总值的25%,1828年棉织品则达到了50%。从18世纪开始,棉纺织业凭借其自身易于接受新技术、使用新机器等特点不断地快速发展起来,推动着英国产业结构从农业国转变成为以工业和贸易为主的工业化国家,并作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号角,使其在世界上率先走上了工业革命的道路,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独揽世界经济霸权。

——摘编自夏东《棉纺织业成为英国工业革命起点原因探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江南棉纺织业地位发生的变化,并简要分析其影响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棉纺织业迅速发展的原因,并谈谈你从中得到的认识。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忽必烈称帝后,没有采用以前中原王朝重北轻南的治边方略,而是在云南直接建立行省,改变历朝由四川盆地的官府羁管西南边疆(主要包括今天的云南、贵州、广西等地)的传统,普遍推行以土长为官吏的土官制度(又称“土司制度”),使云贵等地与长江中下游、中原地区建立直接的联系。诚如元人虞集所说:“世祖皇帝之集大统也,实先自远外始,故亲服云南而郡县之,镇之以亲王,使重臣治其事。”朝廷在云南行省构建的驿道网络,以丽江、威楚、建昌等路府所在地为枢纽,以中庆和大理为中心通向四面八方。1295年,朝廷在广西设立左右两江宣慰司,后改为广西行省,开通了由邕州北上经桂州、荆州抵内地的交通线路。阿里海牙率广西军民修复灵果的36座斗门,“以通递舟”。元朝重视经营今贵州地区,其决心坚定与态度之积极,表现在统治者不厌其烦出兵平定,派遣宗王重兵镇守并在上述地区置官署等方面,这为明朝在贵州单独设省奠定了基础。

一一摘编自方铁《元朝经营西南边疆的统治思想及治策》

材料二   雍正帝提出了“六合大一统”的民族观,并积极将其运用于边疆治理的实践中,诸如用兵西北,在青海设立办事大臣,在西南推行改土归流等。相较而言,雍正帝在西南地区推行的改制,策略多元,意义深远。他先通过武力平定苗疆叛乱,后任用鄂尔泰出任云南巡抚,并开始大力在西南地区推行改土归流,以稳固边疆秩序。土司制被废除后,土地重新分配,加之汉民的迁入,他谕令西南地方开荒垦地,解决民食问题,并建立和完善当地教育制度,采取修缮学宫、广设义学、添设学官、增加学额等政策推行儒化教育。这些治理措施打破了该地区的封闭状态,推动了当地的稳定与发展。

——摘编自衣长春《论雍正帝西南边疆治理方略》


(1)结合材料一,指出与以前的王朝相比,元朝初期治理西南边疆的变化。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雍正帝治理西南边疆的主要措施并分析其意义。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从中国古代西南边疆治理得出的历史启示。
4 . 英国代议制

材料一   白芝浩力排众议,认定“英国宪法的有效秘密可以说是在于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的紧密联合,一种几乎完全的融合”。所谓“融合”,不是指立法权对行政权的吸收,而是二者的融贯。这就意味着对绝对“议会主权”的某种偏离,或者说某种调制。英国宪法中这两种权力奇妙融合的连接点是“内阁”。“内阁”是一个新词汇,意即一个被立法机构选以充任行政机构的委员会,一个起连接作用的“连字号”,一个起紧扣作用的“扣子”,而被连接和紧扣的是国家的立法部分和行政部分。从它的起源上讲,它属于这一部分;而从所起的作用上讲,它又属于另一部分。

——摘编自夏彦才《白芝浩和他的<英国宪法>》

材料二   1830年开始,英国的议会改革斗争进入决战阶段。当时中等阶级改革派组织动辄就能组织起数十万人的盛大群众集会,有极大的号召力。在斗争手段上,工人激进派除使用集会、请愿、游行、鼓动等中产阶级也使用的方法外,也不排除尝试暴力的手段,如骚乱、密谋乃至发动武装起义。辉格党从18世纪下半叶起就长期在野,结果是逐渐同情议会改革。

——摘编自钱乘旦《思考中的历史:当代史学视野下的现代社会转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宪法中的行政权和立法权是怎样“融合”的。
(2)根据材料二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上半叶议会改革斗争的动力及其影响。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1771年阿克莱特在克莱普顿在河边建造一座厂房,在厂房里安置许多纺纱机,让一台水轮机同时带动所有织机,工人们必须按固定的工作时间上下班,后来蒸汽动力取代水力,工厂也就从乡村搬进了城市,并很快向各行各业扩展。许多不能使用机器的行业都相继实行工厂化,比如家具、成衣、靴鞋车辆等,其中最典型的行业是陶瓷业,“工厂化”把英国制陶业改造成欧洲最优秀的陶瓷工业,直至今日“韦奇伍德”牌仍是陶瓷器的名牌产品。1851年,英国在伦敦举办世界博览会,英国商家几乎全都陈列工业品,外国商家则几乎全都陈列农产品或手工产品。1872年,有一份官方调查报告说采访者询问了2540789人,其中2010637人说自己在“工厂”工作。

——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

材料二   1980年,党中央、国务院明确加强轻工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坚持多种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共同发展。1988年修改宪法,确认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1992年,中国所有制结构、国有企业以及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等改革全面展开,国民经济市场化、社会化程度明显提高。中国出口部门快速发展,民营企业和外资、港澳台资企业成为重要的出口商。大中型国有企业进行了公司制和股份制改革试点,组建了一批大型企业集团,国有中小企业改革也取得显著成效。2012年党的十八大要求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摘编自刘戒骄、孙琴《中国工业化百年回顾与展望:中国共产党的工业化战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厂化对英国社会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与英国相比,中国改革开放后工业化的主要特征。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重视工业发展的历史启示。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君主制国家中,虽然英国贵族等级制度历史悠久,但1688年政变时,英格兰世俗贵族却仅有160名,20世纪开始时也只有522名,明显低于同期人口的增长比例。英国贵族爵位的受封对象限于王室成员、宫廷宠幸、政府要员和高级军官,一般行政官员和平民无法进入“蓝血阶级”。在1721-1832年的22位首相中,有13人是上院贵族,6人是贵族之子,1人是贵族之孙;1769年,皇家陆军中的上将27%是大贵族;1688年,在由土地贵族策划发动的“光荣革命”爆发后,英国贵族虽有大宗地产,但是他们必须交纳直接税,不得承包税收,还出现了日益明显的资产阶级倾向。据统计,1820年,上院中主要借婚姻关系拥有爵位者有24人,约占全院贵族总数的8%。在18861892年间,新封贵族中资本家约占三分之一。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开启了政治变革的制动阀,贵族垄断的政体首次遭遇严重挑战。1867年,第二次议会改革改变了下院阶级成分,剥夺贵族政治特权的法令接踵而至。

——摘编自阎照祥《论英国贵族政治权势在近代的延续》

材料二   1688年,英国专制王权瓦解后,新兴商业贵族阶层掌权,新兴贵族之间展开了国界内外的利益竞争和争夺。新贵族们采取了限制进口、扩大生产出口以满足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策略后,1698年到1775年,英国的进口和出口分别增长了500%和600%,“1688年,英格兰商船总吨位比1666年增加了一倍,比以前20年间的轮船吨位翻了一番”。1851年后,新贵族政体消除了因封建君主专制导致的市场边界的掣肘和对自由经济活动的限制,为世界范围内的商品流通开辟了新路。没有英国君主专制的瓦解和贵族政体的建立,就不会有提供近代工业产生所必需的政治、经济和思想准备。

——摘编自赵涵《西欧贵族政体与近代工业的开端》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近代贵族政治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后期英国贵族政治权势衰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近代新兴贵族政治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021-08-17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王惟一,宋代著名医家。宋仁宗天圣初年,王惟一奉诏,总会诸说,编著成《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三卷。《图经》内容较前代针灸典籍要丰富得多,该书不仅是前代针灸经验之汇集,而且融入了王惟一在针灸学方面的认识和实践经验。为了便于进行针灸教学,王惟一主持铸造了专用于针灸教学的铜人模型。“全像以精铜为之,腑脏无一不具。……其法外涂黄蜡,中实以水,俾医工以分折寸,按穴试针,中穴,则针入而水出,稍差,则针不可入矣,亦奇巧之器也。”……尽管宋代印刷术已有很大进步,但由于印数有限,保存不易等原因,仍限制着针灸医学的普及与发展。为广流传,王惟一主持将《图经》三卷刻于石碑之上,供针灸爱好者览诵抚拓,故石碑对针灸术的流传有推广作用。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惟一对古代针灸学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惟一取得针灸学成就的原因。
2022-09-08更新 | 143次组卷 | 7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三贤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科举考试中,应试者的出身已不重要,重要的是才能,因此,无论是官宦、世家之子,还是贫贱、下人之后,均可同场应试,试卷经弥封、誊录后,除试卷所反映出来的才能高低外,已无任何差别,亦即是说,所有的应试者均站在同一平台上参与竞争,任何人都没有特权。正是这种公正和平等,保证了官僚阶层始终不断地有新鲜血液予以补充,从而也保证了官僚阶层的精英地位。而大量庶族寒门弟子在这种公正、平等观点的影响下,通过“一切以程文为去留”的科举考试,进入仕途,有的甚至还跻身高官显要,这一现象自然激发了社会各阶层冲刺科场的热情。

——摘编自徐红《宋朝科举制度的改革与社会价值观的演变》

材料二   中国社会进入了近代以后,人们对读书做官的思想有了新的认识。“古往今来读书做官为人生第一要务,今乃视为畏途”,随着读书做官信仰体系的崩溃,许多人对科举功名的态度也渐趋冷漠,更有视功名如敝帚的。现实生活中商业利润的巨大诱惑是那样地吸引人,连读书人也“往往羡慕商人,以为吾等读书,皆穷困无聊,不能得志以行其道,每至归咎读书”,故“凡为聪慧子弟悉为商贾,不令读书”。1905419日《中外日报》报道了广东科试情形:“本届科试,广府属各县循例考试,而应试者无不因之大减。其中人数最减少者,以番禺为最。昨该县初复时,与考者不过八百余人,以视往岁人数众多,殆有天壤之别。”

——摘编自杨齐福《近代士人文化心态的变化与科举制度的解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科举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人们对科举的态度及形成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元末明初,出现了两部长篇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罗贯中的《三国志通俗演义》叙述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斗争,人物形象生动,情节曲折起伏,施耐庵的《水浒传》叙述北宋末年宋江起义故事,两部著作均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明朝中期,吴承恩根据民间长期流传的唐僧取经故事创作了《西游记》,成为长篇神话小说的典范之作。《金瓶梅》截取《水浒传》中的故事,衍化出一部以城镇暴发户西门庆生平为主要线索的长篇市井小说,在细节描写和人物心理刻画等方面达到了新的水平,对明朝中后期的社会状况也有深刻反映。晚明冯梦龙汇辑宋元以来的短篇话本小说以及明朝文人创作的“拟话本”并进行整理加工,编成《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本小说集,随后凌濛初也编著《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三言二拍",共收录短篇小说近200篇,很多作品具有较高的思想、艺术价值。

材料二   清朝的小说创作继续发展。 蒲松龄用文言撰写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借叙述鬼怪故事影射社会现实,体现出高超的艺术枝巧。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是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以科举制度下的读书人为主要描写对象,辛辣地批判了科举制度的弊端和官僚政治的腐败黑暗。曹雪芹创作、高鹗整理续补的《红楼梦》以贵族家庭贾府的兴衰变迁以及男女主人公贾宝玉、林黛玉的恋爱故事为主线,充分展示了清代社会生活的多个侧面,写作手法精巧纯熟,人物刻画栩栩如生,是中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巨著。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明清时期长篇小说的主要类别及其代表作。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小说的主要特点及其发展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中国城市的发展,依其发展道路不同,出现不同类型的城市。上海、武汉、广州等城市一般处于沿海、沿江地带,由于不平等条约被开辟为商埠,水陆交通便利,城市格局开放,新兴的轻工业多集中于这些城市,商业贸易较发达。随着以轮船为主要运输工具的海上交通的发展,造就了第一批近代沿海城市,而近代交通的一大变革——铁路的出现,则使近代城市化向内地纵深发展。唐山、大冶、玉门、大同、鞍山等城市,因拥有某种丰富的矿藏而发展起来,它们由于铁路建设和资源开发,在官僚资本、民族资本的控制下,发展为单一生产型的城市,城市格局较简单,综合服务设施比较欠缺。因为中国的近代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有很强的殖民性和封建性,所以不可避免地使中国近代的城市化远远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

——摘编自陈艳涛《近代以来中国城市化的发展》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各方面均发生了重大变化。城市化不再像之前那样受到政策的严密控制,人口流动性增强,且更多受到市场因素的影响。国家经济政策和发展战略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对城市化发展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国家对沿海地区提供的优惠政策极大地改变了城市化发展格局,使东部沿海地区城市化水平和发展速度明显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随着经济开放程度的加大和基础设施投入的增加,城市化进程进入稳定快速发展时期。

——摘编自陈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的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城市化发展的特点及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经济因素。
2022-05-31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绥德中学、府谷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