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16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相对来说,在中共中央机关管辖范围内以外活动的毛泽东和朱德,没有受党内斗争的影响。他们在江西和湖南腹地,开展独立的、相对来说不太正统的活动,组织农民和创建根据地。他们采取了游击战术,发动了“平均主义”的土地革命,将重新划分的土地一视同仁地分配给富裕 和贫穷的农民。他们在不依靠共产国际或驻上海党领导人之帮助或指导的情况下,发展了一块自给自足的根据地。中共中央政治局从来没有真正赞成根据地的活动,而莫斯科也仅仅是因为中共中央领导的其他所有起义均告失败才勉强容忍它而已。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上海、太原失守后,八路军、新四军按照中共中央的战略部署,建立了多个巩固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1941-1942年),由于日军的残酷“扫荡”,加上国民党的包围封锁和严重的自然灾害,敌后抗日根据地出现了严重的困难局面。八路军和新四军由50万人减少到近40万人,根据地人口由1亿减少到5 000万以下,财政经济十分困难。在敌后抗战处于严重困难时期,中共中央制定了克服困难、坚持抗战的各项政策或措施,不仅渡过了困难,而且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主根据地。

——摘编自王桧林《中国现代史(1919-1949,上册)》(第四版)


(1)根据材料一,概括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江西和湖南腹地”开展的主要革命实践活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抗战时期中共中央所在的根据地名称。概述1941-1942 年中共中央为“克服困难、坚持抗战”而制定的“政策或措施”。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2 . 奕䜣在奏折中说:“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要趁洋人乐于帮助,将外洋各种机利 火器实力讲求,以期尽窥其中奥秘。有事可以御侮,无事可以示威。”这表明洋务运动意在(       
A.推动思想启蒙B.实现富国强兵C.鼓励学习西方D.变革封建制度
2023-01-05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第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期间,慈禧采取了两面手法。一面煽动盲目排外的狂热情绪,与义和 团配合进攻东交民巷;一面又通过清廷驻外公使向列强表白:“照前保护使馆,惟力是视。此种乱民,设法相机自行惩办”,指令荣禄“明攻暗保”,还派官员到使馆慰问。这说明(       
A.中外反动势力勾结再致割地赔款B.义和团成了清廷利用的工具
C.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剿杀义和团运动D.义和团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8年孙中山动手撰写了《实业计划》。他提出,要使中国在不很长的时间内赶上西方各发达的国家,就必须实行“开放主义”,“无资本,即借外国资本”;“无人才,即用外国人才”;“方法不好,即用外国方法”;这就是“欲使外国之资本主义,以造成中国之社会主义”。孙中山同时强调,开发和利用外资,绝不能允许他们侵犯中国的主权。他指出,能否确保中国主权独立与完整,是“中国存亡关键”,“发展之权,操之在我则存,操之在人则亡。”

——摘编自姜义华《孙中山的实业救国思想与工业化蓝图》

材料二:(上世纪50年代)毛泽东提出了“先合作化后机械化”的思想,即在我国重工业仍有待发展的情况下,应先实现农业上的合作化,然后才能将大机器普遍应用于农业生产之中。“合作化完成了,这就解决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同个体经济之间的大矛盾。”集体化道路打碎了过去分散的小农经济模式,将极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为工业化奠定了基本的物质基础。工业化所需的资金、原料、劳动力和市场等显然不能通过对外掠夺进行血腥暴力的原始积累,只能从农业发展上下功夫,使农业的发展服务于工业。

——摘编自梁晨晨《毛泽东农业合作化思想辨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实业救国思想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实业救国思想 的历史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合作化思想是如何解决“社会主义工业化和个体 经济之间的矛盾”的?
2023-01-05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第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好莱坞电影进入了黄金时期。至1946年,美国观影人数和票房都达到了顶峰,每周观影人数达90 000万人,电影业收入在1947年高达17亿美元。这一现象(       
A.得益于美国技术的创新B.反映了美国电影业的发展
C.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复苏D.说明了美国文化事业兴盛
2023-01-05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第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阶级矛盾和民族斗争特别尖锐,一些儒家学者想从儒家经典中去寻找新的答案和新的思想武器,以挽救社会危机。北宋中期起,唐代以来主要以诗赋、贴经、墨义取士的做法受到抨击,经义考试逐渐在科举中取得重要地位。从北宋中期起,儒学领域出现了新的现象,主要表现为汉唐学者专事经学笺注的传统遭到废弃,对以贞观年间钦定的《五经正义》为代表的经学旧说产生怀疑,群儒奋起,开创了以己意解经的新时代,逐渐形成了带有两宋鲜明时代特征的新儒学——包括各种儒家学派在内的宋学。从此,儒学开始哲学化。

——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程朱理学在明初作为代表统治者意志的官方哲学地位正式得到确立。在其僵硬冰冷的教条束缚钳制下,人性遭到践踏和扭曲。随着明王朝统治腐败而松弛,新的社会经济因素的萌动,程朱理学逐渐失去了控制力。晚明时期,出现了一种“率性而为”的风气,出现了一大批任性自适、狂放不羁的文人学士。著名文学家汤显祖言:“世总为情,情生诗歌”,冯梦龙甚至主张以情教代替礼教,在这股“尊情”思潮的影响之下,晚明的诗文、小说的创作中无不以情感为纲。明代文人则注重的是市民色彩之“情欲”。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张岱(1597 ~1689年)也认为,“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这里的“癖”,就是鲜明突异的个性。

——摘编自王国健《晚明个性解放思潮与小说人物性格》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宋中期儒学领域新现象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明时期个性解放思潮形成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背景。
2023-01-05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第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晚清思想潮流与清代中期迥然有别,在外国侵略和国内动乱等重大问题迫在眉睫时,士人感觉到道义上有义务对社会和政治的稳定贡献一份力量。学术上的调和折衷构成了这一时代的特色。晚清士人的学术视野也较以前宽广得多,打破了传统的界限而开始了对西学的研究。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伴随着传统下层文化的大力提倡和对封建正统文化的严厉批判。 新文化人之所以把矛头对准孔教,主要在于它作为上层文化的主体,二千年来“吃人的礼教”和法制都挂着孔丘的招牌——不能不拿下来,捶碎。烧去!也因为“孔子云者,遂非个人之名称而为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也”。改变儒家独尊一统的旧格局,在于恢复先秦“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新文化人对儒家以外的诸子学说,予以阐释,并充分肯定。

——摘编自欧阳哲生《试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传统起源》

材料三:五四运动前兴起的西化思潮,是近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对旧有意识形态卷土重来的反思与批判,承继新文化运动初期西化运动的功绩,封建思想的禁锢被冲决了,西方各种新思潮也如闸门开洪一般相继涌入中华大地。……使中国社会许多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还造成了新思想、新理论广泛传播的大好机遇。马克思主义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乘着俄国革命胜利之风,在中国广泛传播,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由此开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

——摘编自《五四时期西化思潮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思想潮流发生重大转变的推动因素。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新文化运动为何要对儒家思想“严厉批判”?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文化 人提倡“传统下层文化”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文化运动初期西化思潮兴起的背景,说明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2023-01-05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第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我国古代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官制演变的基本趋势是(     
①削弱地方加强中央                           ②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③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和治理日趋严密   ④逐渐强化对官吏的控制和监视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④
2023-01-05更新 | 378次组卷 | 102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区横山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统一后,秦朝铺设有以首都咸阳为中心辐射于全国的驰道,并对在道路上行驶的车子两轮间的距离作了统一规定。为了与匈奴作战时能迅速地将军队派往长城,以咸阳为起点修筑了一条直线延伸向北的道路。秦朝还在山区修筑了通往西南夷的五尺道,加强了对云、贵一带的控制。一条道路可以通往帝国最偏僻的地方,就中央而言,任何地方道路的中断,都意味着妨碍了对那里的统治。

——摘编自(日)鹤间和幸《秦汉帝国:始皇帝的遗产》

材料二:忽必烈即位后两都之间的交通路线也很快建立起来,大体可分为驿道、东道和西道三条线路。驿道是一般元人走的路线,从大都出发,途经驿站十一处,抵达上都,这条路线也是大都至岭北地区线路的南段,元朝派往漠北地区的使臣、官员、军队以及物资调配,也都要通过这条驿道运输北上。东道和西道分别是专供皇帝从大都往返上都的路线。

——摘编自卜宪群主编《中国通史•辽宋夏金元卷》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朝在道路交通建设方面的举措。并概括这些举措的政治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朝驿道的功能。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古代中国道路交通开辟与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之间的关系。
10 . 秦朝人民控诉修长城所带来的灾难,流传着“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不见长域下,尸骸相支柱”的歌谣,还直接咒骂秦始皇:“阿房阿房,亡始皇。”材料反映出秦朝灭亡的原因是(       
A.违背先王之道B.始皇帝骄奢淫逸
C.阶级矛盾激化D.制定的刑法酷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