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22 道试题
1 . 土地制度与赋税制度的结合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支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随着土地买卖和土地兼并的加剧,大量可耕的官田和无主荒地,都被转变为私田。国家掌握的可用于均田分配的土地逐渐减少,农民受田的数额愈发严重不足,逐渐丧失了继续实施均田制的条件。高宗武周以来,战争不断,日益增多的兵役和赋税负担使得“天下户口,逃亡过半”,致使户籍失真和管理混乱,均田制失去了贯彻执行的依据,无法有效地推行下去。建立在均田制基础之上的赋税制度也无法维持,政府面临着严重的财政危机。780年,唐德宗李适即位,宰相杨炎及时向德宗提出了一种新的赋税制度。

——整理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中古时代·隋唐时期·上册》


根据材料,概括“新的赋税制度”出现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制度的具体内容。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子(孔子弟子)曰:“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学而》

材料二

“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敢。”

“明法者强,慢法者弱。”

材料三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1)据材料一指出仁的根本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有关仁的政治主张。
(2)概括材料二中的三种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主张出现的政治和经济背景。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秦始皇和汉武帝在文化政策上有何异同点?
2023-11-14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汉川市实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最初只是地方性行为,后扩大到国与国、洲与洲之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朝对外贸易中……由于瓷器产品具有易碎性的特点,同时又考虑到海路运输方式兼具运量大、成本低且时效快等优势,宋朝统治者由此将海上丝绸之路视为对外贸易的首选通道。因而海上丝绸之路在当时还有另外一个称号——“海上瓷器之路”。“宋代最为著名的瓷窑分别为均窑、哥窑、定窑、汝窑与官窑”,这些名窑所烧制的瓷器产品类别丰富、数量众多且兼具极高的实用性与艺术性。为了满足庞大的外贸需求,宋代的瓷器产品主要经由扬州、杭州、泉州与广州等多个大型港口被销往全世界。

——摘编自张昳晗《唐宋文化对外传播及其当代启示》等

材料二       16——19世纪商业贸易一览表

时间事件或现象
16世纪以后威尼斯、热那亚等商业城市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被里斯本、阿姆斯特丹、伦敦等城市先后取代
1531年最早的一家商品交易所在安特卫普开业
1694年经英国国王特许,英格兰银行创立
17世纪前后英国和荷兰分别成立东印度公司,荷兰和法国分别成立西印度公司
1852年世界第一家百货公司在法国巴黎开业

——根据《选择性必修2·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整理

材料三

二战后部分国家的经济数据表
国家类型国家时期平均经济增长率(%)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德国1950—197010+
日本1955—19728.8
韩国1960—200010+
社会主义国家东欧各国1960-19805—6
中国1978—20189.5
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印度1991—20187.3
巴西1968—197311.2

——根据(奥地利)鲁道夫·希法亭《人类经济万年史》等编制


(1)根据材料一,分析“海上瓷器之路”发达的原因。结合所学,指出宋代新开辟的海上航路。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商业贸易发生了哪些变化?结合所学,以晚清银行发展史实为例,说明这些变化在近代中国的表现。
2023-03-13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天河英才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2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开封是最繁华的城市,到神宗朝时,人口约有百万之众门市内于工业作坊众多,街道两旁商店、旅舍、货摊林立,市场上的商品有来自各地的粮食、水产、牛羊、果品、酒、茶、纸、书籍、瓷器、药材、金银器、生产工具等,还有来自日本、高丽和大食(阿拉伯)等国的货物。营业时间不受限制,除白天营业外,还有夜市和晓市。……市内还出现了“瓦子”,里面有“勾栏”、酒肆和茶楼,还有说书、演戏的,是娱乐的中心。

——朱绍侯、齐涛、王育济《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明清时期,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了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中小工商业市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这些市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有的多达数万人。

——摘编自范文澜《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宋朝商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商业发展的表现。
5 . 【个人与时代】

材料   见证者:一个非洲人的漫长而奇异的返乡之旅

1760—1792年间,一个史称托马斯·彼得斯的西非人四次过大西洋。1760年,猎奴者捕获了彼得斯,将他送到法国殖民地路易斯安那,在种植园工作。他试图逃跑过至少三次,遭到殴打并被戴上脚镣等。1770年,北卡罗来纳的一个苏格兰地主买了他。18世纪70年代,当北美英属殖民地进行独立战争,他和逃亡奴隶一起,为殖民地的英国统治而战。殖民地战胜英军之后,彼得斯全家逃亡到加拿大东南部的新斯科舍。

在这里黑人在法律上是自由的,但白人统治者强迫他们开垦边疆的土地。二百个黑人家庭推选彼得斯为代表到伦敦请愿,争取改善待遇。1790年,彼得斯来到英格兰,他建议在非洲塞拉利昂为重获自由的奴隶建立一块殖民地,他的建议得到了采纳,翌年他回到加拿大的新斯科舍。1792年他带领1196名黑人和15艘船,第四次渡过大西洋。他们安全抵达塞拉利昂的弗里敦,彼得斯成为那里的黑人社群领袖。但由于安置移民及领导社群的巨大压力,抵达塞拉利昂后不到四个月,他就因病去世了。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托马斯·彼得斯漫长而奇异的返乡之旅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托马斯·彼得斯的返乡历程。
2023-06-29更新 | 58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画家李振飞创作的作品《春天的细雨》,以一张20世纪90年代的照片为原型,用概括的笔触描绘了上班潮中自行车滚滚而去的场面,在巨幅标语的映衬下,匆匆人流奔向时代的春天。该画作(     
   
A.说明当时我国是自行车大国B.体现新时期昂扬向上的风貌
C.呼应农村改革注重时间效率D.宣传了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
2023-06-01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新高考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唐朝边疆地区有突厥、回纥、吐蕃、南诏、渤海等地方政权。唐朝政府与它们都保持着良好关系。……贞观十四年(640年),文成公主入藏;景龙四年(710年),金城公主入藏;唐蕃之间还数次会盟。南诏的13个王中有10人经唐朝加封,南诏王曾多次遣子弟入唐学习。唐朝的边疆管理机构主要是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都督府都督、羁縻州刺史由各民族首领担任,由大都护府直接管辖,上统于中央政府。

——摘编自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1)依据材料,概括指出唐朝与边疆各民族进行交往、交融、交流的主要方式。
(2)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唐朝民族政策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积极影响。
2023-01-24更新 | 12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湖北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8 . 近代以来,世界各地的联系不断加强。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为什么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回答是,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各种族集团实际上以完全与世隔绝的方式散居各地。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实际上,严格的全球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直到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进行远航探险才开始。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9世纪中后期世界贸易示意图

材料三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在英国和其他先进国家先后发生的产业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这些国家的统治地位。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发展需要日益扩大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供给地。

——摘自李琮主编的《世界经济百科辞典》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资本主义完成了从自由竞争阶段向垄断阶段的过渡。在这一阶段,垄断资本已在世界市场上占据统治地位,垄断资本为了追逐最大限度利润,大大推动了资本的输出,从而逐步形成了统一的、无所不包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摘自李琮主编的《世界经济百科辞典》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的标志性事件及依据。
(2)材料二所示的世界贸易呈现出怎样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这一特点形成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一五”计划指出:“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它的勘探进度,资源供应的保证程度,是合理地分布生产力、建立新工业基地、正确地规定工业建设计划的先决条件。”为此,国家要求“有计划地展开全国矿产的普查工作”,“加强对某些从前没有发现或者很少发现的和目前特别缺乏的资源(例如石油)以及在地区上不平衡的资源的普查工作和勘探工作”。

——据《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材料二   19646~8月,毛泽东提出建设西部后方的主张:要搞三线工业基地的建设。要准备帝国主义可能发动侵略战争。现在工厂都集中在大城市和沿海地区,不利于备战。819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富春等人向中共中央提出报告,建议一切新的建设项目,不在第一线建设:今后一切新建项目都应贯彻执行分散、靠山、隐蔽的方针。

——摘编自《六十年代三线建设决策文献选载》,1995年第3

材料三   开心的锣鼓敲出年年的喜庆,好看的舞蹈送来天天的欢腾,阳光的油彩涂红了今天的日子哟,生活的花朵是我们的笑容。今天是个好日子,心想的事儿都能成,今天是个好日子,打开了家门咱迎春风。

——1998年春晚歌曲《好日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矿业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三线建设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七八十年代党和政府为了让城乡群众过上“好日子”所采取的主要改革措施,指出九十年代的中国在开放领域进一步“打开了家门”的重要标志。
2023-04-14更新 | 124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重点高中教科研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西欧封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商品交易活动频繁,西欧中世纪的城市逐渐增多……与此同时,以工商业为主体的城市市民阶级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为了更好地在城市里自由地进行商业贸易活动,他们反对名目繁多的封建性商品流通税以及一整套的封建枷锁,因此,这就迫使他们要与封建主们谈判争取政治和经济特权。……西欧有很多城市还举行过暴动要求获得城市的自主权。……这些权利主要包括:市民可以在城市里自由流动,这是市民享有的个人自由;市民可以随时向城市法庭提出诉讼请求和控告,这是司法自由;市民可以控制自己的财产,并随便处置它们,这是承认城市市民财产私有制。

——摘编自冯正好《中世纪西欧的城市特许状》

材料二   10世纪开始,欧洲城市逐渐在封建主的领地上兴起。农奴为摆脱领主的控制,大量移居城市,使得市民阶层壮大。他们(市民)的崛起不但为日后资产阶级的出现提供了可能,更是在平常的市民生活过程中孕育了自由、民主、平等的现代意识的萌芽。

(1)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欧城市争取自治权的主要原因和途径。
(2)根据材料三,概括西欧城市兴起对欧洲历史的影响。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