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2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秦以来,关于分材分封制和郡县制的争论一直来间断。唐中期柳宗元作《封建论》,对分封制进行了理性而有力的批驳。柳宗元提出“制”和“政”的概念,认为秦灭亡于人怨沸腾的基政,而非郡县这种制度形式。“秦之失,在于政,不在于制”。周走向天亡是因为诸侯“无君君之心”,而秦“有被人而无叛吏”,汉“有叛国而无叛郡”,唐“有叛将而无叛州”。长期以来关于秦朝速亡在于不与诸侯共享天下的观点是错误的,原因在于分封制不利于中央和国家权力的集中。柳宗元还质疑分封制之下”上果贤乎。下果不肖乎”。这样即使“圣贤生于其时,亦无以立于天下”。尽管秦始皇废分封、立那县是出于个人自私的打算。是“私其一已之成”,但从客观效果来看,却是“公天下之端”。针对分封制的维护者仍鼓吹其是“圣人之制”,柳宗元通过对国家的形成的推演,论证了分封制的产生是“人之初"阶段的时代产物,而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同样也“非圣人之意也,势也”

——摘编自刘姗姗《柳宗元国家学说研究》

材料二   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成名作《论美国的民主》于19世纪三四十年代问世,他基于对美国民主制度的分析,提出了一系列有关民主国家的命题。在卢梭人民主杖理论的基础上,托克维尔认为人民主权原则是国家制度建构的主导,这一点在美国的立法、行政、司法领域都有丰富的体现。例如他分析“联邦的立法机构一参议院和众议院实际上是各州独主原则和国家主权说的调和,这种调和在本质上是为了代表人民主法,体现人民的‘公意’”。美国民主制度的维护最重要的是依靠其“民情”。其一是政教分离,一方面极大地避免救源斗争、社会秩序混乱,另一方面使神职人员虽不担任公职但仍能间接影响政府决策;其二是美国人在移民过程中形成的实践重于理论的认识,并且在这种教育理念下使公民能够具备参与公共管理的能力。

——摘编自何文婷《托克维尔的民主国家观略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柳宗元关于郡县制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做出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相比,美国政治制度的不同之处.并简析《论美国的民主》的写作背景。
2 . 古代的著作对我们了解和研究古代世界具有重要作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吉尔伽美什》是目前已知的世界最古老的英雄史诗。最早在苏美尔人中口耳相传,此后经过不断的加工改编,终于在古巴比伦王国时期用文字形式记录下来,其创作日期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世纪左右。这是一部关于统治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鸟鲁克城邦领主吉尔御美什的赞歌,虽然这是一部残缺了近1/3的作品,但从余下的2003行诗中我们还是能够感受到苏美尔人对他们伟大英雄的崇拜赞美之情。

——摘编自李晶《く吉尔伽美什史诗〉译释》

材料二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全书按编年体记事,共8卷。作为战争的亲历者,修昔底德详细地记录了伯罗尼撒战争,并分析了这场战争的原因和背景。全书严格按时间顺序展开,各卷之间保持着必然的联系。第一卷开头有一个序言,阐明作者的写作动机、方法,勾勒了战前希腊历史的轮廓,追溯了雅典人与拉栖代梦人之间矛盾的发展过程……第八卷叙述战争最后阶段。按修昔底德自己的计划,他的历史著作将一直写道公元前404年雅典长城被拆毁和比雷埃夫斯港被占领为止。但是他的著作只写道公元前411年冬天,就突然中断了,最后一句话也是不完整的。

——摘编自徐松岩《伯罗奔战争史》导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吉尔伽美什》的史学价值。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吉尔伽美什》与《伯罗奔尼撤战争史》有何不同。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清律例》明确规定:一切官员及军民人等,如有私自出海经商,或移住外洋海岛者,斩立决。清政府也颁布过诸多禁令限制华侨归国。鸦片战争后,列强以通商口岸为基地,拐掠华工,苦力贸易日益猖獗,清政府基本上采取默许态度。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外国贩卖中国苦力公开化、合法化。1868年《中美续增条约》规定,两国人民随时来往,不得禁阻。清政府通过与外国议订华工出国具体章程,以求对外国有所约束,对华工有所保护,如规定华工“年不及20岁者,必须取具本身父母准往凭单,盖用地方官印信,方准承招”“合同所定承工年限,不准逾于五年”“七日之内,必得休息一日”等。

材料二   民国年间,特别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各主要交战国把招用廉价华工作为解决战时劳工问题的重要途径。法国主要由惠民公司承招及招工局直接招运,英国由劳工局管理、和记洋行参与招工,两国招雇华工达25万人。法商惠民公司的招工条款中载明:中国工人决不用于任何战事职务,专为从事各种实业及农业之用;华工佣工之期为5年;每天工作时间不超过10小时等。相当多的华工被分配到直接与军事有关的铁路、公路、兵工厂、军火库等部门服役,一上班就得连续不停地工作。华工们实行军事化管制,有些华工营,特别是英国远征军的华工营,完全由军官率领,他们被安置在常遭敌方飞机空袭的危险地带,生命安全毫无保障。

——以上材料摘编自董丛林《华工史话》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政府华工出国政策的变化之处,并简析其背景。
(2)据材料二,归纳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华工出国的特征。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近代“华工出国”。
2024-05-31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三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詹姆士二世强化专制、极力恢复发展天主教势力的做法激起公愤。议会中托利党人与辉格党主动接近。他们寄望王位传给信奉新教的女儿玛丽。不料1688年6月,国王得子,此婴将在天主教的直接影响下成长,并将优先继承王位,将来可能会出现天主教的全面复辟。面对严峻局面,两党首领决定邀请玛丽的丈夫荷兰执政威廉武装干涉英国。6月30日,两党领袖联名发出邀请,声称英国人民极不满目前的政府,盼望他前来保护他们的“宗教、自由和财产”。威廉本来担心英国加强天主教并与法国联合的政策,接此邀请,他慨然应允。

——摘编自高海林等《世界通史》

材料二:“光荣革命”后,英国的政治发展趋向得到扭转。其中“宪法解决”功不可没。“宪法解决”指从1689年至1701年为限制王权而制定的一系列宪法性法案。其中,《权利法案》最为重要。尽管它的大部分条款只是重申了人民公认的“古老权利”,但是,它总结了以往的基本宪法习惯,并以正规的成文法形式确定下来,明确了某些长期争议不决的宪法问题,如它规定未经议会许可国王无权废止或中止法律,国王不得滥用法律赦免权等,规定了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在和平时期征集和保持常备军。

——摘编自程汉大《“光荣革命”与英国中央权力结构的变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光荣革命”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宪法解决”的意义。
2024-05-14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地区普通高中友好学校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恩格斯指出:英国从17世纪起,法国从18世纪起,富有的、强大的资产阶级就已形成,而德国则是从19世纪初才有了所谓的资产阶级。结果是德国在产业与经济上实现了城市化,但在政治上仍保留了不少封建残余。这可用于说明(     
A.德国民主政治的保守性
B.英国民主共和制度的先进性
C.法国城市化发展的背景
D.大国主导了西欧近代化转型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经过数十年的酝酿和三年的启动准备,140亿欧元的纸币和500亿欧元的硬币在200211日投放市场,进入流通领域,从而使欧元成为欧元区12个成员国(奥地利、比利时、德国、希腊、法国、芬兰、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荷兰、葡萄牙、西班牙)的共同支付货币,这是继二战后美元取代英镑成为全球头号货币以来国际金融领域的一个重大事件。

材料二   在欧洲建设的过程中,有人曾把欧洲建设比做一个“三级火箭”:第一级是关税同盟,第二级是经济货币联盟,第三级是政治同盟。因此,欧洲建设的最终目标绝不仅仅是要统一货币,而是要向更好的政治联合方向迈进。欧元将增强欧洲人的欧洲意识,成为欧洲实现政治一体化的催化剂。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欧元诞生的时间和发行欧元的组织的名称。
(2)阅读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元产生的背景。
(3)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元的出现对欧洲的影响。
2024-04-03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八中2007-200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024高二下·全国·专题练习
填空题 | 较易(0.85) |
7 . 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背景
(1)价值:
①文化价值:有利于传承____、维护世界文化的_________
②学术价值:是研究历史、语言、民俗、建筑和民族学等学科的重要史料;
③政治价值:增强_____和国家认同感。
(2)现状:一直受到严重威胁,且______
(3)经验:针对如何保护文化遗产,各国家采取了不少举措,留下了宝贵的经验。
(4)传统:世界各国历史上都有保护及研究文物的传统。
2024-03-06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选择性必修三第15课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初,德国人口不到2.5千万,19世纪中叶达3.5千万,1875年急剧增加到4.3千万。其中工业发展快的地区,如慕尼黑、科隆、埃森、开姆尼茨和杜塞尔多夫人口的增长尤甚。1820年,人口在十万以上的城市只有柏林和汉堡,到1870年增至七个,1900年已超过八个。首都柏林人口从1820年的不足20万到1900年增至近190万。

——摘编自胡才珍《论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在欧洲历史地位的巨变》等

材料二   法国大革命后,包括英国在内的欧洲工业化国家对法国实施经济封锁,影响了法国工业化进程的发展。1815年,拿破仑帝国覆灭之后,法国进入和平发展时期,国家立即通过一系列立法手段强化国内市场统一、增强国家财政能力和介入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法国的工业化进程随即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就城镇化而言……由于工厂主要集中在巴黎、里昂、波尔多和马赛等传统政治中心城市周围,法国的城镇化主要是通过这些城市的扩张实现的,其他中小城镇直到二战后才有所发展。1800年,法国的城市人口为10%,到1880年才增加到35%。直到1931年,法国才实现城镇化。

——摘编自田德文《欧洲城镇化历史经验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后期德国城市化发展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城镇化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024-05-29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阶段性测试四)历史试题
9 . 下表是1495-1744年英国政府颁布的限制乞讨的法令。这些法令颁布的背景是(       

年份

法律

1495年

《反对流浪汉和乞丐法》

1531年

《关于惩罚乞丐与流浪汉法》

1536年

《惩治身强力壮流民与乞丐法》

1610年

《反对恶棍、流浪汉与恶丐等法令》

1744年

《修正和加强有关恶棍和流浪汉法》

A.君主立宪制政体的不断完善B.英国城市化的稳步推进
C.圈地运动驱使农民离开土地D.工业革命导致贫富分化
2024-01-25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宪法与国家宪法日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经过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从1953年开始,国家进入大规模的、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新时期。随着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全面展开, 国家在政治、法律等上层建筑领域的建设也在加紧推进。1954年9月,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简要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的历史背景。

材料二     1982 年 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八二宪法”) 。 “八二宪法”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总的指导思想,重新阐明了我国的政治经济制度、 国家机构和内外政策。宪法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 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 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 ”“国家通过经济计划的综合平衡和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保证国民经济按比例地协调发展。 ”

“国家通过普及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通过在城乡不同范围的群众中制定和执行各种守则、公约,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完成统一祖国的大业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神圣职责。”“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 ”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

(2)依据材料二,简要概括“八二宪法”的特点。

材料三   201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将每年的 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国家宪法日的设立,就是要让每个人奉宪法为准绳,通过有效的宪法实施,让宪法和宪法精神深入人心,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信仰。以设立国家宪法日为契机,深入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推动全面贯彻实施宪法,必能在更高层次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最根本的秩序保障与制度规范。

——“塑造共同的宪法信仰”, 《人民日报》, 2014 年12月4 日

(3)依据材料三,简要说明“国家宪法日”设立的意义。   
2024-01-18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石景山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